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银行演讲稿 > 论法与文化的关系【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

论法与文化的关系【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

来源:银行演讲稿 时间:2019-11-22 07:56:53 点击:

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

论心理学与文化关系 相关合集:心理学论文 相关热搜:心理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分析 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历来就是心理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更是根本问题。所谓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是指心理学在自身的研究、发展和 演变的过程中,与文化的背景、与文化的历史以及与文化的根基、与文化的条件、 与文化的现实等等所产生的关联。考察与探究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可关联和 涉及到心理学的新视野、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自从心理学从哲学怀抱中诞 生以后,尽管其一直努力向自然科学靠拢,也始终在进行的摆脱文化束缚与制约的 努力与尝试,但是,事实上,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纠葛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学者认为 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有方法论的意义;有研究认为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还存 在着方法论困境;也有研究认为心理学发展的新思维应是从文化转向到跨文化对 话;有研究者把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和本土心理学看作是涉及心理学与文 化关系的三种不同的心理学研究,是有关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研究模 式。事实上,通过考察心理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传承与流变便可发现,心理学与 文化之间关系随着不同时代走过了一条纠结而又曲折的道路。心理学与文化之间 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也昭示了文化与心理学之间的复杂而又深刻的关系。

1.心理学与文化共存与共在 从文化学视角看,心理学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过 程中所沉淀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它经历了久远的时间跨度和历史上的沉 淀。科学心理学在诞生之前,它一直寄居哲学怀抱之中,二者之间实际上是一而 二,二而一的关系。发端于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以本体论为基础,推崇人类理性 力量,通常将人置于主体地位,视人为万物尺度,超越存在事物本身,以抽象和 演绎能力来求得事物背后的本质与规律,去把握这虚无飘渺的“实体”,从而将人 类与自然、人与神、心灵与肉体、本体与存在,放置在一个对立的位置,然后用 分析和实证方法及缜密的逻辑思维推理来获得确定性、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知识体 系。季羡林指出西方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特点是分析……在西方,从伽利略以来 400年中,西方自然科学走的是一条分析道路”。心理学探索形式从最初的古希腊原子论心理学思想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论,再到经验主义心理学;再经以康德和莱 布尼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心理学,直至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走过了的确可以 用分析和理性两个命题形式来予以深度概括的道路,这与西方文化的精神内核无 疑是契合的,也成为人类认识和理解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心理学也成 为了文化的一种产物。所以,可以将心理学看作是人类用以理解和阐释自身心灵 生活的途径、方式或媒介,是一种文化历史传统。人的心理镶嵌在意义和文化资 源中,这些意义和文化资源既是心理的产物,同时也构成了它。因此,至少在1879 年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心理学与哲学始终是共生和融汇的,文化始终以或隐或 显的方式成为心理学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或理论资源。尽管此后心理学终而脱离 了哲学怀抱,成为真正的系统化、体系化和逻辑化的一门科学形式,但是,哲学 作为文化的主导思想,哲学思想的启迪却是心理科学无法回避的时代精神,一直在 为心理科学或隐或显地提供理论前提预设和方法论基础。

2.心理学与文化隔离与扭曲 以冯特在1879年创立实验心理学为标志,自然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得以 诞生,并无限膨胀。心理学把心理行为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它的早期目标是 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功研究方式移植到心理学中,而没有考虑到心理学研究对象 的独特性质。这导致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方式典型地按照近 代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对待人的心理行为。显然,心理学的研究因此而忽略 和无视人的心理行为的文化特性,也因此而忽略和无视心理科学的文化特性。这 一方面促进了心理学成为独立的科学门类和使心理学越来越精密化,但另一方面 也使心理学的研究从其一诞生就天然地具有了一定的缺陷,根本的缺陷之一就是 心理学的无文化的研究,或者说是弃除了人类心理的文化性质;缺陷之二是文化扭 曲的研究,或者说是扭曲了人类心理的文化性质。如心理学的一些研究中,仅仅 把文化看作是一种外部的刺激因素,或者说假定了人类心理的共有机制,文化的 内容只是其千变万化的表面现象。这也是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还原论十分盛行的一 个重要的原因,也即把复杂多样的人类心理还原到了生理的甚至是物理的基础上。

心理学与文化的剥离与扭曲映昭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方式,正是近代自然科 学的研究方式使心理学迈进了科学阵营的门槛,但这也使心理学的研究受到了局 限。这种局限不在于是否揭示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自然科学门类的研 究对象的共同之处,而恰恰是在于无法揭示它们的不同之处。心理学研究中的自 然科学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追求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直接体现在研究 者与研究对象的分离性,追求客观性是为了消除研究者的主观性臆造或主观性附 会,而客观化导致了对研究对象的物化;二是依赖研究者感官经验的普遍性,直接 体现在研究者面对与己分离的研究对象,他对于研究对象的认识应始于他的感官 经验,极端夸大了感官经验作用;三是确立实证方法的中心地位,以实证方法为中 心导致了研究不是从对象本身出发,而是从实证方法出发,从而确定了实证方法的 立法者位置,导致方法决定问题。这里就产生了双重抽象,即现代心理学观照的对 象一心理行为一不仅从社会、历史语境中抽象出来,而且,也将“心理学”这一学 科所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清洗掉,独立于文化形式,使之成为纯粹、单一的“科学” 学科。这样,就不仅使心理学丧失了文化积淀和根基,而且,对现代性实体和本 质主义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过分关注,忽视对一定社会和文化背 景下人的整体关注,使得心理学对文化的敏感性日渐削弱和降低,甚至是有意回 避,从而造成了心理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隔离与扭曲。

3.心理学文化转向与求索 社会生物学、文化人类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兴起也带来心理学对文化的 重新定位与重新思考,心理学研究中文化转向的趋势渐露端愧。心理学领域开始 由对心理学研究机制、规律或本质追问,转向对文化与心理现象关系、社会文化 对心理学影响的关注。心理学家期望当代心理学发展以文化为平台、为视角,在 对科学“主义”的心理学不断反思、批判和重构的同时,试图实现心理学发展上的 一种突破,甚至是一种革命。有学者指出“这是一场范式的转变……文化出现, 使心理学在研究的历程中获得非常重要影响和广泛的听众”。心理学文化转向思 潮以跨文化心理学、本土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及多元文化论为代 表,至今已经成为心理学领域不可忽视或者或缺的研究思潮。

必须承认,心理学文化转向思潮在科技理性和逻辑语言依然统治着心 理学领域的时代,不能不说这种转向具有一定的开创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对于解 构心理学自然科学主义思维模式,不仅提供了文化这一特定的研究视角,而且,也为重新理解心理学提供了意义基础、前提和语义场,就这一点,心理学文化转 向是打开了一扇科学心理学通往文化语境的窗户。但是,由于受现代二元对立思 维方式束缚和研究视域局限,无论是跨文化心理学以文化名义为西方心理学对心 理机制的验证性研究,还是本土心理学本土文化的自闭而导致视野狭隘,文化心 理学研究过于仰仗文化而陷入“文化主义”误区,还是后现代心理学中最终将文化 推向虚无,抑或是多元文化论所导致的文化的相对性,其实,他们的思想深处、 理论预设、命题理解及结果阐释,都没能跳出现代二元对立思维泥潭。因为“现代 性二元对立思维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潜意识,是原始文化留 给我们最重要的残留物,也是我们不能解决心身问题、超越二元论的杀手锏。当 人们承认人作为原始人想象力产物的灵魂实在性,亦即从潜在的二元论试图出发 去解构二元论,这种解构注定是要失败的”。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文化转向内在的研究理念和学术思想在文 化思潮中并没有实现华丽转身,究其实质,依旧是科学主义研究思维和二元对立 思维的影子在整个转向过程中挥之不去。它尽管提出了“文化”这一理念,可还是 没有真正将心理学根本问题放到文化框架中来考察,不但放弃了考察心理学整体 的研究视野,而且也放弃了心理学与社会各因素之间内在关系,关注视野只是将 心理学视为脱离了文化支持的单纯的科学,对科学的理解依旧局限于将科学视为 单纯“名词术语”这样狭隘的知识领域;对文化的理解,依然是将文化视为相对于人 而言的外在刺激变量,在与文化分离中试图探寻和理解人的根本元素,文化也无 从形成一种支持系统。它只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揭示人与文化之间关联, 关注的视线仅仅停留于外在于人的文化上或外在于文化的人上,还没有从全面和 深层次上揭示人与文化之间的共生性,缺少广阔的社会历史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 化基础,这不仅在方法论上招致学界的诟病,而且直接导致文化兴起的思潮不可避 免地陷于困境。

4.心理学文化共生与对话 20世纪兴起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从根本上瓦解了机械论自然观根基, 从而带来了科学哲学转向。同时,以讲求多元、解构和去中心为特质的后现代思 潮也形成了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本土心理学运动也推动心理 学向文化寻求共生与对话。这种不再以从异域文化寻求理论检验为目的,而是从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特有心理问题出发,注重以社会现实为研究重点将文化元素 推到了令人瞩目的位置,也使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文化在人类心理和行 为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将心理学理论视野从过去传统的“心理主义”人手来推知 行为原因拓展到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追问,也就使心理学理论建构从原来的 抽象性向具体性转向,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和说服力。注重和主张文化共生的心理 学者都主张,并不是所有行为都能用一套范畴和维度加以解释,而是首先考虑一 个既定维度、概念或范畴是否有意义,以及如何在一个既定的文化语境中使用它 们。在这里,文化并非仅仅是单纯的背景或无关变量。人的任何内在、深层的心 理结构及其变化都蕴含于文化背景之中和之上。心理学者永远不可能将自己研究 对象与文化情景相剥离。它强调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问题 研究。在国内,主张心理学文化共生与对话的心理学者以葛鲁嘉先生为代表。以 葛鲁嘉先生的观点,他在考证了文化与心理学之间关系,并在全面分析科学心理 学特征后指出,心理学是一种文化形式,可以将心理学看作是文化历史构成,是 文化历史传统。近年来,他所致力于中国心性学说研究,提出了“新心性心理学宣 言”。从“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构建、术语和概念转换、方式和方法运用、 影响和干预心理行为技术的提供等方面来看,可以认为这种尝试与努力正在逐渐 清晰地勾勒和描绘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可以说,以葛鲁嘉先生为代 表的中国本土心理学家所作的文化与心理学之间关联的努力与研究,正是心理学 文化共生与对话的有益尝试。

5.结论 对话是21世纪的主流话语,心理学与文化心之间关系将由传统的割裂 与隔离走向对话与共生。二者之间不同关系取向的演变和发展,可以更有利于开 辟和拓展包括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热潮、本土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多元文化论的 研究纲领在内的新领域,也可以为心理学的理论新生挖掘更好的心理学的文化资 源和养料,提出和革新包括生态学在内的心理学的方法论和衍生出多元心理学研 究方法。因此,深人考察与解读心理学与文化之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关系,其 中折射的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思维和方法论的根本转变,更重要的也是心理学科 学观的深刻变革。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