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做中学学中做”;
教学模式;
实践;
反思 “做中学,学中做”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理 论,“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法的基本要义在于,以学生活 动来架构课程,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旨趣,在情境化的 教学场域中,通过学生的各种“做”――观察、实验、探究、 劳作、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 就会完全理解”。本人认为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做中学” 是一种比“听中学”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中职学校会计专业 学生的生源的现实状况,存在着年龄较小,学习主动性和积 级性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弱等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的这些 特点很容易让他们因“听中学”中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知 识理解、运用不了而放弃学习,这种放弃会导致“多米诺效 应“,放弃多了,最终会导致对后续的所有专业课程都失去 了兴趣,失去了信心。平时上课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学 生并没有完全听明白,或者虽然听明白了,但没有动手做一 遍,时间一长又忘记了,当然就陷入了一个痛苦的“怪圈”。就像游泳教练在岸上教学员们游泳一样,游泳的动作姿势教 得再好,学员们不下水,不去喝上几口水,是永远都学不会 游泳的,要学游泳,除去在水中直接练习,没有更好的办法。
“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法强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自 始至终都应处于中心位置,它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 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建构,以习得经验。无疑, 这确实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一、“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 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中职会计教学过程中, 本人设计并实施“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将 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运用有机地糅合 在一起,将“教、学、做”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实践一:“银行结算方式――支票” 按照以前的传统教育是老师讲,学生听。结果是很多同 学毕业后到了工作单位仍然不知道如何签发支票?如何进 行支票的传递?更不理解什么叫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 的全过程?支票的审核职务与支票签发职务分离?为何不 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等等。做中学的实施 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精心钻研教材,确定“支票”结算 业务所使用的原始凭证,包括:备用支票、进账单、增值税 专用发票、入库单等。2.实施过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角色演,每小组都有付款方(采购方)与收款方(销货方)两 方,付款方与收款方都设有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业务人 员、开户银行工作人员,写明岗位,学生进行各岗位角色演 练,引导学生正确填写支票并进行相关单据的凭证传递。具 体步骤为:①向开户银行领购支票。②付款方出纳填写支票 上的各要素,由主管审核并加盖预留银行印鉴,出纳传递支 票给收款人。③收款人收到支票填写进账单将支票送存收款 人开户银行。④收款人开户银行向付款人开户银行划转款项。
在实施过程中,账证资料是高度仿真,业务程序和传递程序 也模拟实际,使用与实际凭证格式、联次、色泽几乎一样(只 是注有“会计实验用”)的单据,按业务程序先后产生各种 原始凭证(全部由学生填制),各种印鉴、印章也尽可能模拟 实际,每个学生都担任特定的职业角色,担任各自职责并轮 换。其中,支票(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的填写我们要求每个 同学必须掌握。3.反馈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 生自评的方式,反思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实 际操作和演练,同学们不仅学会了签发支票,也了解了支票 在不同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对上面不相容职务的一系列问 题也有了较好地理解。
(二)教学实践二:“职工薪酬的核算” “财务会计”课程里有一章的内容是职工薪酬的核算, 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工资总额的组成;
学会计算工资;
掌握 工资的结算与分配的账务处理。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小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它们是不愿花钱购买专门的财务软件, 取而代之的是用Excel来制作工资表,Excel是大家熟知的 Office组件,用它制作工资表简单易行,不需太多的计算机编 程知识,而且很容易进行各种计算。所以,对于这一章的教 学,我们准备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 中的“工资核算”进行精准对接,要求学生通过EXCEL制作 一个服装厂工资表,将员工的“应发工资”、“实发工资” 等工资明细一目了然,同时还与《会计电算化》中的“工资” 模块结合起来进行工资结算的账务处理。这样就能将理论知 识与实操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线结合,使学生真正做到 知行合一。1.制作准备:数据收集。根据“XX服装厂考勤汇 总表”、“XX服装厂计件工资计算表”、“XX服装厂社会保 险费、住房公积金计算表”收集工资表制作中的。月出勤时 间、基本薪资、加班时间、其他补助、请假低扣等一些基础 数据的情况。情境、效果引发学习兴趣。2.实施阶段:边做 边学,技能训练。让学生根据实训资料给出的基础数据,用 EXCEL编制公式制做工资表。每个员工的工资项目有基本工 资、岗位工资、奖金、住房补贴、病事假扣款,养老保险扣 款、医疗保险扣款,每月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后电脑自 动计算出职工的“应发工资”、“代扣款项(如个人所得税 等)”、“实发工资”。同时还与《会计电算化》中的“工 资”模块结合起来进行工资结算的账务处理。3.完成阶段性 学习成果,形成学习激励。“做中学、学中做”的会计实践性教学设计由于现场仿真直观,以及它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大 大调动了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 会计学习中来,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好的学习环境和氛 围。
二、对“做中学,学中做”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中职会 计专业教学中的反思 “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让老师充当了“师傅” 的角色,“师傅”首先要会做才能会教。但中职学校的青年 老师基本都是从大学直接到校任教,缺乏到企业实际从事会 计工作的环节,由于没有真正做过财务,具体的一些实操技 能很多老师也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多数老师是从教材 到教材,脱离实际。为了提高中职会计老师的动手能力,让 教师能当好“师傅”,本人有以下建议:
(一)会计专业教师应定期到财税公 司或企业进行至少连续半年的实践锻炼专业教师定期 到财税公司或企业进行实践是促进中职学校会计教师专业 发展、提升会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
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 践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06111号),要求专业教师必须 每两年到企业实践两个月。因此,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青 年教师利用短暂的寒暑假时间匆忙下企业实践。但是,会计 是一定时期的连续性业务,不是一次性业务,首先,太短的 企业实践教师承担不了具体的业务,承担者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短时间也做不到;
其次财务的业务是前后期相关 联的,许多的业务需要事后的跟踪,短期的企业实践也做不 到;
再次是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短、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等 等,所以,笔者建议把会计老师下企业实践的时间延长至半 年或一年。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的安排会计专业 课教师到合作企业去实习,通过最少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课教师可以掌握到在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引导教师由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知识本位”转向“能 力本位”的模式。
(二)要求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会计技能大赛 近年来,广东省各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纷纷以“以赛 促学、以赛促教、以证助学”的思想来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 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大赛就像一个“指挥棒”,倡导什 么,期待什么,学校和教师自然就会侧重什么。中职会计技 能大赛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模拟真实的 职场工作活动,对规范学生的会计技能和操作方法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而技能大赛对专业的要求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 的范围,因此指导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提升 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为此,许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 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来提升自己。而今,已有专门的 会计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如:手工会计、电算会计、企业经 营模拟沙盘比赛等等。这些技能大赛举办,对于提升教师的 专业能力和技能,无疑是一个良好的举措。“名师出高徒”,教师通过技能大赛考核的重点,可以给专业教学提供明确的 方向,并将竞赛内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使学生的技 能操作得到进一步规范,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升华, 从而为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奠定坚实 的基础。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从校门到 校门,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不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不掌 握岗位操作能力等现状提出的。用“双师型”这一教师专业 发展目标来规定和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使他们既能讲理论 课程.又能指导实践教学。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很大程 度上就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双师型”教师成为我 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的代名词.“双师型”教师就 是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也就是说既是 教师.同时也是会计师、工程师、技师、农艺师等,引导会 计专业教师考取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与专业 相关的资格(职称)证书。通过考取相关资格(职称)证书,会 计专业课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会有一个提高,要完全达到两 个“师”并非易事。目前“双师型”教师中有许多仅是取得 了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虽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但实践中拥有职 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并不一定能够较好地胜任实践教学工作。
通过上面步骤的实施,会计专业课教师无论是在职业综合素质还是职业综合技能上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使学校、教 师、学生三方都会受益。也必定会进一步促进“做中学、学 中做”这一教学模式,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使中职教育上 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屠锦红,李如密.“做中学”教学法之百年演进述评 [J].课程.教材.教法,2014(4):95-102. [2]李典.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影响探讨――以广 东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5, 18(9).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