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素养教育 导言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 识是对信息的觉醒与渴求程度,信息能力是识别、查找、获 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如何合法合规地使用信息 设施和信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 建设,更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培训。就研究者们已 做过的对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信息需求非常旺 盛[1,2],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意识很强。但由于受自身知 识水平、信息条件等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息能力却整体比 较低,从而使得他们大量的信息需求无法满足。针对农村居 民的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在开展“农村书屋”和建设农 村通讯网络的同时,开展对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构成了农村信息化的全部含义。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包括 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
1影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因素 1.1自身原因 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与经济收入是影响其信息素 养的重要因素。关于这两点,本世纪最初十年的情况可以通 过一些研究者的调研得到印证。自身文化素质方面,《福建 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3](下称文1)显示, 51.1%的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内蒙古村民 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4](下称文2)显示, 38.7%的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素质较 低都可能是没有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从而无阅读习惯的主 要原因。关于经济原因,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不 会用电脑或上网的原因中分别有近65%和67%的是因为“买不 起”。同期,笔者参与的针对山西省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调 查也显示,有13%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被 访的有效人群60%为纯农业家庭,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 庭占比较大,约为65%。在最想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中有43% 的被访者选择了电脑网络,但最常用的方式中他们选择了电 视。当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很低,可用于信息消 费的比例相应也低。经济原因是他们最想用和最常用的获取 信息方式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新生代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通 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到60%以上。但这部分人大部分在城镇务工,并未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此, 真正的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还是处在偏低的水平。2015年, 我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但农民的消费重点放在 住房改善上,用于信息消费的很少。智能手机消费也是集中 在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人员身上,传统的纯农业家庭在信息消 费上的开支比例依然很低。
1.2外在原因 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重心依信息条件而定。文1调查结 果显示,35%的农村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文2 调查结果更是显示,有近67%的人每天看电视时间在2小时以 上。同期对山西省农民的调查结果显示,456名被访者中371 人有手机,占到了80%强,电视和座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 95.2%和50.88%的人分别选择电视和手机短信作为获取信息 的主要渠道,说明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中通讯网络和有线电 视网络最为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重心主要是 电话和电视。而由于目前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还不高,使用 网络的农村居民更少,被访的456户农村居民电脑拥有量不 足被访总量的1/5。其中上网用户数只占到被访总量的1/4, 只有不到1/3的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近年来,智能手机 的普及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起了很大的 促进作用,信息意识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信息能力 全面提高了,反而暴露出了更多的信息识别能力与信息道德 方面的问题。农村居民由于内在的文化与经济条件所限,迫切需要农村图书馆作为外力来促进与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从而提高信息消费水平。但由于农村图书馆建设尚未纳入国 家公共图书馆网体系中,所以,虽然农村书屋的建设填补了 这一空白,但成果并不乐观。对山西省300余个行政村的调 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1/10的村子设有图书馆。其图书来源 主要依靠各种不定期无规律的捐赠,表现为没有针对农村居 民需求捐赠,而是由捐赠者意愿决定的。所捐赠图书大部分 是捐赠者将他们不需要的图书捐赠至农村图书馆。另一个表 现是捐赠的无计划性,甚至完全依捐赠者的兴之所致。农村 书屋建设规划性差、随意性大以及样子工程特点的缺陷,使 信息能力薄弱的农村居民虽有信息需求,却一直处于无助的 状态。
2农村居民信息素教育内容 2.1培养信息能力、兴趣和习惯 信息素养基本的含义是信息能力、兴趣与习惯。能力是 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基础。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村居 民,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备一般的阅读能力基 本之后,重点转移到培养他们的信息兴趣和习惯。培养兴趣 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他们最需要的内容入手,逐步带 动,慢慢培养他们的信息习惯。对于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 不能想当然地界定。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中,在“你认 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与治疗” 信息高居第一、二位,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粮食市场”和“国家和地方农村经济政策”却位居倒数第一、第二 和第三;在对“想通过图书馆读到哪方面的书”的调查结果 中,有农业经济方面的,但最多的还是文学类的,尤其是小 说、军事类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
在具备一定上的阅读能力、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 上,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 必备条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信息兴趣与习惯的形成有很 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信息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尤其是信 息识别能力差,良好的信息道德的养成更谈不上。因此,信 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道德教育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完 成。
2.2学习网络使用基本技能 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必然包括使用网络。培训内容包括 电脑的基本操作,使用浏览器,远程通信(电子邮件,QQ及 微信等即时会话方式的使用,语音视频会议),应用多媒体 (媒体简单制作与播放),查找网上信息,使用农业网站,手 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等等,而且依照一定的前后顺序来学习。
2.3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数字环境下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中,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是其核心内容。网络是 一个开放、多元、自由的环境,决定了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 多元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特点[5]。因此,培养农村网络 信息用户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如何合法合理 地使用网络,可帮助他们认识并避开网络中出现的信息欺骗、 信息污染,并从一开始使用网络就成为维护网络道德的卫士。
3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实现 3.1全面建设并发挥农村书屋作用 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工作,图书室、网络是基本的外 部条件。图书室是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阅读能力的最好场所。
集中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读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较快地提高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农村书屋建设发展多年,但一直处于 不温不火甚至萎缩状态。农村书至的建设要实现突破,需要 在资源建设多样性上有所改变。首先,在图书来源上要不局 限于自上而下的发放,自外而内的捐赠这些被动方式。由村 集体支出,自主购入适用图书,满足村民文化生活与农业经 济需要。同时,要将网络引入书屋建设,提供网络资源服务。
网络使用基本技能不仅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的组成内容,也 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的工具。电话光缆的铺设和有线电视村 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居民已经具备了上网条件,但正如文 1、文2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不会用电脑或上网的原因中 分别有近65%和67%的是因为“买不起”。因此,一方面,政 府要像支持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一样在电器下乡中对电脑 下乡和网络费用方面给予农村居民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村 集体可以将网络引入书屋,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有经济条件 的可购置农业经济与娱乐类数字资源供村民使用;经济条件达不到的,可充分发挥村中大中专学生的作用,在网上选择 合适的免费资源,并在假期对村民进行指导,教会他们使用 免费资源。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有能力的村集体可以发 挥智能手机作用,利用微信平台等免费推送服务到村民手机, 作为农村书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延伸。
3.2借鉴图书馆总分馆制思想保障农村书屋长期发展 囿于资金与人员的不稳定,依靠分散的单一村集体经济, 农村书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长期性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果能 够至少以乡镇为牵头单位,做到一定范围内统一管理与规划, 将有利于农村书屋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图书资源建设上实行 统一采选加工,既能降低购置成本,又能统一加工标准,有 利于图书在各书屋间的流动,让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数字资源建设上实现共建共享,更能体现出总分馆制的优 越性。在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上,总分馆制模式在农村书屋 健康发展中起着更明显的作用。对于各农村书屋来说,图书 规范加工人员与网络资源服务指导人员尤其缺乏。借鉴总分 馆制管理模式,乡镇一级配备图书资源专业人员,各书屋在 业务上接受乡镇总馆指导。
3.3培训方式 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信息意识较差,识别 信息和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对于网络信息的识别与 网络的利用能力都较低,要求针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教育要采 取有组织的形式。农村居民日常居住与劳动生活的特点为分散分布,劳动作息时间有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农村居 民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时间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即错开农时, 集中培训[6]。在具体培训中,要考虑到农村居民文化水 平总体较低及参差的现实,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采 用孩子带动家长的方式。一来是因为孩子有较好的学习能力 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二来是在家庭成员间开展学习对家长 与孩子来说都是宽松的环境,避免家长怕被外人嘲笑的窘境, 也有利于督促孩子学习。继之以后,可以采用带头人带动普 通人的方式。带头人指在当地从事种养殖业、运输业等各业 的佼佼者。他们一来比普通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好,另外有信 息需求,所以他们愿意也有能力投资电脑及网络,进行信息 消费。而普通农村居民由于有了前期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 也不忌惮与别人的交流学习,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
在具体的培训方选择上,任务驱动法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好方 法。具体来说就是从需要出发做一个案例,以完成一个任务 为例,让学员学习电脑及网络使用技能。其中,制作适合的 教案是这个方法的关键。在前期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 中,可使用现有市面教材进行。在后期的普通农村居民与带 头人共同培训学习中,选择与当地农村经济相结合的案例, 选取与他们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通过对此案例进行 示范性解决,非常直接而又感性地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和 信任,让他们体会到网络对自己实际的用处。有研究者提出 了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的SPOC模式[7],也是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与劳动特点而设计的。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学 习模式,通过准入的限制,来保证接近水平的学员在一起学 习,效果更佳。但是在线学习作为一项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提 升的内容,只有在基础培训完成后,学员具备一定的电脑操 作能力,才有实施的可能。因此它在后期使用会有较好的效 果。
3.4培训承担者 在目前我国的基层一级文化组织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志 愿者组织服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目前,国际上有一些志愿 者组织从事信息援助工作。他们从国内招募志愿者,这些志 愿者来自不同专业,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不同,有的从事理论 研究,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具有教学经验,组成为一支 人才结构多元的团队。在援助活动中,他们多与被援助地的 学校(或其他文化团体)合作,实现针对一地或一个领域的信 息素养志愿服务。这种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系统性较强,从前 期的调研到信息素养培训,再到项目结束的跟踪,从资金到 技术、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链条。
4结束语 在农村信息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农村居民的信 息素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在针对农村居民信息需求 和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这一信息 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最大帮助。
参考文献:[1]李永健,赵艳涛.对山东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分 析[J].传播实务,2007(3):45-47. [2]蒋子春,张振国,姬志刚,等.农民信息需求状 况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J].安徽农业 科学,34(28):5438,5440. [3]方允璋,林敬,金美丽,等.福建村民知识能力 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40- 51. [4]邬卫华,王龙,金美丽,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 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52 -63. [5]明冬艳.网络道德教育浅论[J].德宏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8(4):37-39. [6]原小玲.农村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 系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6):135-37. [7]陈舒婷.中国居民信息素养提升模式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2016(9):5-8.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