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矿工程专业原有教学体系 1.1 教学设置 早期的采矿系下设采矿教研室、地质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通风与 安全教研室、岩石力学教研室、井巷教研室和系统工程教研室等。1993年东北工 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后,1995年在原采矿系及矿物加工系基础上成立资源与土木 工程学院,原采矿教研室、凿岩与破碎教研室、系统工程教研室等合并成为现在 的采矿工程研究所。
采矿工程主要专业课程分为: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矿 山机械、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企业设计基础(选修)等。
这些课程的教学以各自的内容体系独立进行,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学生在 每门课中学习了较详细的知识和技术,却不掌握如何运用。例如,在凿岩爆破课 上,学习了爆轰理论、炸药性能、雷管构造、起爆方式、爆破网络等详细内容, 却不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如何运用在采矿过程;
在地下开采课上,只讲采准、切 割、回采等工艺过程及其功能,不讲各采矿工艺需要什么炸药、雷管、爆破网络 形式等。这样,学生虽然在两方面都学了不少内容,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其他 方面也类似。这种分散式教学严重影响学生对采矿专业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及其应 用。
采矿专业课的教学重点是采矿过程的工艺、技术,培养的人才是能把矿石 采出来的单一型技术人才。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课上老师讲、学生记,课下学生背概念、做 习题,老师判作业、考前答疑,教学模式与中学没有多大区别。
在教学手段上,大量的平面、剖面图使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 的三维空间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各种工程在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
手工设计 不能适应现代采矿的数字化、优化设计的需要。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失去了 兴趣。
2.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与建设 2.1 课程改革与建设目标 以硬岩矿床的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把相关知识和技术融会贯通,形成 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国际上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成 熟的科技成果,使教学内容与现代采矿科技对知识结构的需求相适应,达到课程 内容体系化、时代化。
实施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以课堂研讨(Seminar)和课程论文为主要形 式,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
研 发应用三维动画、数字化设计系统、现场影像等,实现教学内容形象化、时空化, 拉近课堂与实践的距离;
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
通过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配合课外创新实践,实现 采矿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 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一体化。
2.2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内容及主要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2000年正式启动采矿专业课教学改 革和课程建设项目。
2.2.1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 原来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矿 山企业设计基础等课程,都为采矿服务,都是采矿专业课的组成部分。但几门课程独立设置、分散讲授,造成各部分知识之间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学生对各 部分知识不能形成体系性掌握,知识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一问题,实施课程内容的体系化改革。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 把涉及的矿岩性质、储量评价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凿岩爆破、井巷掘进等专业技术 融会贯通,建立各方面知识的有机联系,形成系统的采矿专业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到运输巷道时,结合其功能、布置和规格,讲授这类巷道的掘 进和支护方法、工艺过程、常用设备,掘进中的炮孔规格和布局形式、凿岩机具、 炸药性能选择、药量、爆破参数等,这样就把井巷掘进与支护、凿岩爆破技术置 于具体的采矿工艺环节之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运输巷道掘进需要应用那些掘进、 支护和爆破技术,另一方面掌握了具体掘进、支护和爆破技术在运输巷道掘进中 如何应用。对于不同采矿方法的采准、切割、回采时,也是如此,结合每一工艺 的功能、工程布置、结构参数,讲授相关的知识、技术和设备。
这样,就形成了以采矿方法、工艺为主线,有机融会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采 矿专业知识体系一采矿学,使学生既掌握各种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 用,又掌握各采矿工艺需要那些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运用能力。
同时,设置科研创新教学环节,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大学生创新行动计 划”及“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计划”,开展创新实验以及各项专利发明等,全面培 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内容更新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另一重要任务。针对现代采矿科技对采矿 人才知识结构的新需求,增加了地质统计学、数字化设计、采矿优化方法、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矿山技术决策、矿山生态等新内容。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满 足把矿石采出来的需要,而且满足技术决策和管理、宏观思维以及数字化、生态 化、优化开采的需要。
课程内容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教材。依据上述课程内容体系设置,编著了针 对硬岩采矿的《采矿学》教材,该教材第一版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教材,再版 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2.2 教学方法改革与手段建设 针对采矿学需要很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和实践性强等教学难点,大力推行 教学方法改革,开展教学手段建设。课堂教学采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式教学。以专题研讨(Seminar)和课 程论文为主要形式,选择适当的采矿实践问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课堂 研讨,撰写 教学手段建设的重点之一是课件建设。采矿专业的一大特点是图纸多,各 种采矿结构、工程布置都用图纸表述。空间思维能力是采矿人才必备的专业素质。
过去用大量的平面、剖面图教学,学生难以建立采矿方法中各种工程的三维空间 概念,无法有效掌握其空间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既费学时又效果不佳。计算机 虚拟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手段。教学团队把单个采矿工艺环节和过程制作 成三维动画课件,原来需要一小时讲解的内容,几分钟内学生就看得明明白白, 而且影响深刻。课件还包括现场影像短片。
教学手段建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字化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发达国 家的矿山全部采用专业化设计软件进行设计、计划和管理,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 是现代采矿人才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为此,教学组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 权的数字化、优化设计软件平台SmartMiner,用于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例如, 对于露天矿采剥计划编制,过去只能讲述概念性的方法和步骤,离实际计划编制 相差甚远。利用SmartMiner,一节课就可实际完成一个计划的全过程,看到计划 结果,看到按计划开采后采场台阶推进位置的图纸形态和三维实体形态,使学生 对计划步骤、相关因素的考虑等有一个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再如露天矿最终境 界设计,应用该软件不仅很快做出方案,而且可针对不同市场价格、成本等参数 进行分析对比,还可使讲授的优化方法得到应用,由于用到的数据全是现场实际 数据,大大拉近了教学和实际的距离。
2.2.3 能力培养建设 知识传授不等同于能力培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能力培养还需要有效 的实践环节。
上述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是课内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Seminar培养了学 生的查资料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技写作和口头表 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数字化设计平台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字化设计手段和 方法应用能力。
以课外创新性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措施主要有: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制作矿体及采矿工艺过程的计算机三维动画模型, 就某些方法制作幻灯片进行形象化表述,自选实验,参与科研项目等。这些活动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 课学习兴趣,丰富了课外生活。
3.改革与建设成效 3.1 教学效果成效 教学内容的体系化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运用能力。教学内容的体系 化使相关的采矿专业知识和技术实现有机融合,每一项技术都置于采矿工程的整 体构架之中,学生既掌握各种相关知识和技术用在采矿的什么环节、如何应用, 又掌握各采矿方法、工艺需要那些具体技术,有效提高了知识传授效果和学生的 知识关联性、整体性和运用能力。例如,在毕业设计中,过去学生拿到设计任务 后不知如何下手,对学过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需要指导教师再次“讲课”,每 一环节都需要具体的指导。改革后,由于掌握了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大部分学生 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掌握每一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用的技术,对结 构参数的确定也熟练得多,稍加指导就可完成设计任务。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 就可独立承担重要技术工作。
教学内容的时代化更新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更新,使采矿 专业课教学紧跟世界采矿科技的发展步伐,体现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和决 策需要的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理念得到更新,为在实践中推行新科技的 应用奠定了知识基础。这是促进我国矿业向信息化、生态化、优化开采发展并走 向国际化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使知识传授效果和效率大幅提升。参与式、互动 式教学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大大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和掌握程度;
计算机三维动画课件、现场影像、专业优化设计软件等现代手段的 应用,不仅使教学内容空间化、形象化,而且大大缩短了课堂与实践的距离。一 方面使教学效率大幅提升,过去需要1小时的内容几分钟即可讲明白,现在150 多学时教授了过去六门课240多学时的内容;
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和所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2 能力与素质培养成效课外创新活动与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和 素质培养的统一。Seminar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资料查询、论文 撰写、口头表达等能力;
幻灯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外三 维动画制作培养了学生的三维想象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自选实验和参与科研培养 了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凡此种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业 率稳步提高,已经毕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作用,取得骄人的成绩,为 我国采矿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魏德州,王青,顾晓薇,邱景平,郑贵平(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 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0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