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铁路演讲稿 >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来源:铁路演讲稿 时间:2019-10-21 07:59:34 点击: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关合集:
相关热搜: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步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给西方 各国带来了政府机构臃肿膨胀、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管理成本无限增长、行政效 率越发低下等诸多问题,导致了严重的政府财政危机和政府信任赤字。"80年代以 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掀起了政府再造的浪潮。新形势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 政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十七大进—步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 政府",这要求我们构造出适应、能驱动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回顾 行政管理体制是行政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 制的结合,参考一些学者的定义,本文这样定义: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 关为推行其政务所建立的组织结构体系、权责体系、运行机制、法规制度及其相 互关系的总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 年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机构改革取得良 好成效,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
2.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干 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
3.政务公开的推行,使行政管理活动逐步走向公开化、 法制化;4.行政法制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存在;

行政审批过多、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
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这些问题日益 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持续和深化势 在必行。二、行政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一)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1.政府与市场关系不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是最基本的 手段,市场起着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又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解决"市场 失灵"问题。当前存在主要问题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直接从事或干预微观经济 活动,使得企业和个人依附于政府,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动力,现代企业 制度难以真正建立。

2.政事不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职能划分模糊,政府机关通过多种 途径和手段来控制事业单位,包揽本应由事业单位行使的权力、承担的职能;
事 业单位承担了本属于政府机关行使的行政执法、监督管理等职能。政事组织不分, 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之间没有清楚的组织界限,事业单按照干部管理模式管理事 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领导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事业单位组织依照行政机 关的方式运行。政事产权不分,政府是事业单位的出资人,事业单位经费来源高 度依赖政府财政。

3.政社关系不畅。一是乡镇基层政府与村民组织的关系不融洽,在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还权于民”让村民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由 引导、指导变成了直接管理,抑制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城镇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 自治组织的关系不是很顺。基层政府对于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作用不是很重视, 政策扶持也不到位,习惯于政府直接从事社会服务或公益性事务。最后是财政预 算普遍缺乏公共社会服务预算以及激励慈善事业的税收政策。对非政府、非营利 的社会服务团体,许多地方政府未能给予必要的资助或"购买服务"。

(二)行政权力配置不科学首先,党政不分的现象依然突出。在行政权力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党 委的领导意图很可能包办或代替政府行为。其次,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分权不明, 职责不清。由于上下级政府之间在管理区域上是重叠的,随着事情本身重要性的 不同,许多属于下级政府管理范围内的事情被上级篡夺。再次,内部层次结构叠 床架屋。"多头管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 [2],"造成协调成本加大。最后,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政 府,地方政府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这一矛盾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中央统一 的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利益的冲突,要么是中央的宏观调控失效,要么就会挫伤 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管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影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 (三)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国家财政压力大 据统计,我国财政供养比例50年代为600:1,70年代为155:1,而现 在却为40:1。2000年,全国财政供养人口4290万,按该年度党政机关10043元的 平均工资计算,一年的人头费就达4300多亿元,占当年财政收入13380亿元的32%。

在这样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用来供养人员,形成了"吃饭财政"。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只能用极小一部分财政来发展公共事业,造成公用基础设备满 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效果。

三、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路 (一)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首先要对政府职能重新进行定位,它应该以强 化和扩大政府公共服务为核心,并把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 标。这是因为:一,民众对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向公共服 务方向转变。二,政府担任公共服务的角色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财政支出应逐步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保障等方向倾斜;
扩大就业应该作为 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实现公共治理的公众参与,稳妥地培育非政府公共组 织,等等。这些都要求必须实现由传统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政社分开,建设有 限政府。"将它们原来承担的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等职能剥离出来, 使这些职能回归社会和社区。〃职能转变后的政府主要从事宏观调控,把政府职 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二)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机构 改革的目标是朝着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方向发展。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必须要, 建立刚性约束法律制度,实现机构编制法制化。1982年12月10日颁布的《国务院 组织法》虽然有效,但内容过于简单。现行政府机构和人员编制所遵循的三定方 案(1998年)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虽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 条例》已经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但措施显得过于具有原则性,不易操作,编 制立法必须尽快进行。没有刚性的法规作为机构改革坚强有力的后盾,机构改革 的成果就难以巩固。二,严格执行财政制度。在政府财政的给付制度方面,对各 级政府、部门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严格按照编制规定进行财政拨付。三,加强 人大的监督作用。防止人大及其常委会尚未对政府预算进行审议就已经执行,最 后不得不予以追认的现象出现。

(三)行政权力结构的调整 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之-就是行政权力关系的重新调整。合理界 定党委与政府之间的分工,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而不是行 政领导,要把政府的权力还给政府。在中央与地方政府权力划分上,要在坚持中 央宏观调控权力、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下,着重下放权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沟通机制 和合作之间,明确职能,界定责任。

(四)人事制度的改革 政府人事制度是政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个精干高效、运转 协调的政府必然是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政府。改革人事制度,健全新陈代谢机 制,使进出渠道畅通、上下升降有序的人才队伍;
通过建立监控机制,实现干部 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
通过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和用好人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并加速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造就和培养一 支优化、廉洁、精干、高效的公务员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人力 保证。

[作者简介]王宏军,男,27岁,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06级研究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