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对我国《民法》中不当得利问题的分析] 民法 不当得利

[对我国《民法》中不当得利问题的分析] 民法 不当得利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1-26 07:52:39 点击:

对我国《民法》中不当得利问题的分析

对我国《民法》中不当得利问题的分析 所谓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 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

一、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 (一)一方取得财产利益 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 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 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 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 而决定。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
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具体而言,取 得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即通过取得权利、增强权利效力或获得某种财 产利益或义务的减弱而扩大财产范围。包括:(1)取得财产权或其他财产利益, 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债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占有在我国虽非一种权 利,但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具有财产利益性质的法律上的地位,通过占有亦可获 得财产上的利益,故可因占有而成立不当得利。

2.财产权的扩张或效力的加强,受益人在原有权利的基础上扩张了行使权 利标的范围或效力范围,也属受有利益。如因第一次序抵押权消失而使后次序抵 押权依次上升。(3)权利或利益上的限制或负担消灭,如存在于所有物上的抵押 权消灭,对所有人也属一种得利。

3.财产或利益的消极增加,即因财产或利益本应减少而未减少所得的 利益。包括:(1)债务的减少或消灭。债务人以其总财产为一般债权提供担保, 债务的减少或消灭,使债务人原本应履行债务的负担减少或解除,对他而言,也 是得利。(2)本应设定的权利负担未设定。(3)劳务或物的使用。例如甲依据与乙 签订的劳动合同为其提供劳务,后该劳动合同因违反劳动法而被宣告无效,乙因 甲提供的劳务而受有利益。无合法权利擅自使用他人之物的人也因物的使用而受 有利益。(二)一方受有损失 仅仅有一方受有财产上的利益,而未给他人带来任何损失,不成立不 当得利。这里的损失,既包括现有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 加(可得利益)利益的丧失。对于后一种情形,受损人无须证明该项事实如未发生 即确实可以增加财产,只须证明若无该项事实,依通常情形,财产当可增加,即 为受有损失。也就是说,“应增加”的判定不必以其“必然增加”为必要,只要在通 常情况下受损人的利益能增加即为“应增加”。如无权使用他人房屋,不管他人是 否有使用该房屋或是否有出租房屋给第三人的打算,都可认为该房屋所有人受有 相当于租金额的损失,因为他对房屋进行使用收益的潜在价值受到侵害。

(三)利益与损失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损人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受损人的损失 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损人的损失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不必相同, 受益大于损失,或损失大于受益,均无不可,它只影响受益人返还义务的范围。

并且,受损人所受的损失与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态也不必相同。如无权处分 他人之物,受益的无权处分人获得的是物的价金,而物的原所有人丧失的是该物 所有权,但仍不影响不当得利的成立。对于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的因果关系, 有直接因果关系说与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之争。

(四)没有法律上的根据 取得利益致他人损失,之所以成立不当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无 法律上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称为“没有合法根据”。无法律上的根据是指缺乏受 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权利或者财产的取得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

二、不当得利的返还范围 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 还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当得利之债的基本内容便是受损人取得的不当得利返还请 求权。该项请求权以使得利人返还其所受利益为目的,非以相对人所受损害的填 补为目的。

所以,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超过了受损者的损失,受益人只在损失的限度内, 负返还义务;如果受益人的利益较受损者损失小,受益人也只于受益的限度内负 返还义务,但受益人主观上为恶意的,受损者得请求损害赔偿。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因其善意或者恶意而有不同:
1.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 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善意受益人 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 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

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情事,如消费、消耗、 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价额。

现存利益不以受益人取得利益的原形为限,原形虽发生变化,但只要其财 产价值仍然存在或其代偿利益仍然存在,即有现存利益。

凡受益人的财产总额因取得利益而增加,且该财产总额增加尚存在,则可 判定有现存利益存在。以下几种情形都属于现存利益:
(1)原物以及利用原物(物或权利)衍生的其他利益,如法定孳息。但通 说认为,受益者受领的孳息或使用利益,在某些情形下,无全部返还义务,如经 受益者特殊经营能力而获取巨大收益时,只须返还通常人一般可收取的平均利益。

(2)受益人取得的利益经消费而不存在,但受益人因消费不当取得的 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节省的消费支出。

(3)受益人取得利益原形不存在,但受益人因之取得的对第三人损害 赔偿请求权、保险金请求权、对价请求权等代偿利益。

善意受让人为取得利益或维持利益所支出的费用,可以在返还现存利 益时,要求权利人偿还有关费用或从现存利益中予以扣除。这些费用以为取得或 保管、增加利益的必要、有益费用为限。因受领标的物的性质或瑕疵造成受领人 的损害也可类推适用这一规则。

2.恶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是指明知无法律的原因而取得利益的受益人。基于得撤销 而经撤销的行为所为的给付,受领人知其撤销原因的,也视为明知无法律上的原 因。受益人于受领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其后知晓的,自知晓之日起,成为恶意受益人。

恶意受益人负担较善意受益人严厉的返还义务,应当返还其当初所受 的一切利益、本于该利益所生的利益以及当初所受利益的利息。若恶意受领的利 益不存在,不论其不存在的原因如何,受益人都应当如数偿还,不得主张因利益 不存在而免除偿还义务。

恶意受益人为取得、保存增加该利益所支出的必要费用,可以向权利人主 张偿还,或从返还额中扣除;恶意受益人支出的有益费用,只能在现存的增加额 限度内要求返还,或予以扣除。恶意受益人依上述方法返还受损者利益,仍不足 以弥补受损者损失时,恶意受益人应承担赔偿义务。

此项赔偿义务为一种特别赔偿义务,不以受益人故意或过失为要件。

作者:赵爱丽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6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