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有许多学者对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师资现状进行了调查,有 了不少的调研成果。如赵晓曼[1]等通过调研,指出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诸 如“知识结构不合理、老中青年龄失衡、教育教学技能不合要求、工作情绪低落、 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詹小平[2]认为湖南省小学师资存在“教育经费配置不均衡, 农村教师生存困难;教师人事制度不健全,小学校长无人事权;教师学科结构不平 衡,城乡教师需求各异;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坚力量普遍缺乏;计划生育实施 不到位,教师资源难以配置”等五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均衡教育经费,重心向农 村教育倾斜;健全人事制度,给中小学校长自主权;创新培养模式,满足全方位教 师需求;优化年龄结构,多渠道培训骨干教师;提升专业素质”五条建议。学者们从 调查入手,在宏观层面(城乡一体)上得出了定性的结论,并提出了系列的相应对 策与建议。但是,湖南省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现状研究较少。而国际上大多数 国家对小学教师有很多研究,都十分重视小学者教师培养与管理。80年代以来许 多国家已经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质量待遇。
二、调查目的与调查方式 1、调查目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小学教育 是教育事业的基石,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教育的健全与否影 响着整个教育事业的成长,一个地区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 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 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也 就是说,师资力量的培养已然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我国地域广阔,区 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贫困山区农村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 前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问题,贫困山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资问题是当前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落后的 主要因素,本文以湖南省贫困县区为例,分析了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的 现状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为了全面了解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的情况, 选取了湖南省6个贫困县,分别是:张家界桑植县、怀化市沅陵县、益阳市安化 县、娄底新化县、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邵阳市隆回县。
3、调查方法。本课题组对湖南省贫困地区(包括益阳市安化县、怀化 市沅陵县等6个区县)的小学教师、校长、学生和家长分别采取了问卷、访谈和走 访调查。另外,还对本校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教师结构的合理分布,有利于教育经验和 教育理念的传递和实施,也一直都是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经过长期的努 力,贫困地区小学师资队伍的教师结构是否有了新的发展 2、教师结构情况。(1)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教师 占到总数的24.8%,占据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通常情况下,35岁以下的教师一 般被认为是年轻教师,占到总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三,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湖南 省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总体年龄结构是基本合理的。(2)学历结构。湖南省贫困 地区小学教师的学历大多在大专水平,占了样本总数的43.09%,比例最高;本科 学历占了样本总数40.24%;中专占样本总数的15.85%;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知道, 这些小学教师的学历83%在大专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年来,小学教师的学 历普遍都得到了提高,小学教师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3)教龄结构。教师教龄 结构分布和教师年龄分布的比例相近,而且有能够处理小学课堂中学生所发生的 课堂事故,三分之一的教师有五年以上的教龄,有比较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丰富 的课堂教学经验,能够提高贫困地区小学教育教育质量。(4)性别结构。性别比 例上,男教师占样本总数的36.18%,女教师占样本总数的63.82%。因此,性别 比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努力的目标之一。(5)职称结 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 师的职称普遍都得到了提高。小学一级教师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样本总数的60%, 教师的职称高低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一部分影响的。
2、教师职业态度情况。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喜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4.8%,但仍有12.6%的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本职 工作表示厌恶。在对学生的态度上表示喜爱的占88.6%,虽然还有持无所谓和厌 恶的情况在,但是比例并不明显。而绝大部分的教师有自觉进行业务学习,但经 常进行业务学习的却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
3、教师生存状态。根据调查,了解到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较差,在工作压力这一方面,他们感觉到工作压力较大,而压力大主要表现在教 学任务重,班主任事务繁琐和社会的压力等等。在工作待遇这一方面,工资水平 不是很高,有80%左右的教师工资低于2000。在与家长沟通、联系这一方面,教 师们都能融洽的与家长相处。但是在教师的培养、进修这一方面,居然有43.9% 的教师从未参加过培训与进修,仅仅只有8.1%的教师经常进行培训与进修。
4、教师稳定状况。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对自己现在 的工作地区不满意,有80.1%的教师表示想县城的小学教书,只有4.9%的教师想 留在村级小学教书。
三、调查结果及成因 1、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教师性别结构不平衡已经不仅是贫困地区 小学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在各个区域的教师性别比例中,男教师比例明显低 于女教师。有不少小学学生向我们反映,主科老师(如:语数英)大都是女老师, 男老师大多存在于副科行列(如:体育、科学) 2、职业态度倦怠消极。心理学家罗杰斯 [3]曾说过:教师的职业态度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事 业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比较端正,对 自己从事的职业满意度比较高,但还是有教师存有无所谓和厌恶的现象。对学生、 对工作,教师如果没有以一种热情、积极的心态来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没 有办法在教育事业中找到幸福感和归属感的,而且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3、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经统计,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工作压 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任务重。教师的作息时间从早上6:30起床, 晚上8:30就寝,班主任一天的工作就是围绕着这个时间,“朝五晚九”对于教师 来说并不是什么稀奇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 法,各种工作日记、教育笔记、听课记录也会耗费教师的精力,这些都在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②社会期望值高。在社会公共的眼中,教师仿佛是万能的, 教师是老师、是朋友、是家人。新课标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 促进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把课堂引向社会的开放者。在家长心中,很多家长把 孩子的未来寄托在老师身上,甚至认为老师对孩子的付出是理所当然,学生优秀 是情理之中,学生的平庸是教师的无能。在社会公众眼里,他们认为教师待遇有 提高,就应该努力做好一切,甚至把教师职业神化。家长的不理解和社会过度的 期望值给教师带来了深深的精神压力。③工资待遇低、生活压力重。在我们的调 查中,贫困地区有78.9%的小学教师月薪在2000元以下,不能支撑起家庭的经济 重担,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很多农村小学教师都是通过在学校旁边开垦荒 地种菜来维持每日三餐,这样“亦师亦农”的生活使教师不能全身心收入到教育教 学中。而在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住房医疗方面,贫困地区教师更是感到囊中羞 涩、不堪重负。
4、贫困地区小学教师参加进修机会少,培训质量不高。教师法规定: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而在调查中,大部分贫困地区教师向我们表 示,很少有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就算有进修和培训也只是做样子,没有质量保证, 并无实在的学习成果。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稳定性低。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的专 业化水平严重不足,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素质长时间得不到提高, 教学培训的参与率高效果差,需以更加有效的培训机制来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水 平,全面促进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5、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流失严重。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生活状况不尽 人意,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职业压力大,导致贫困地区小学教师流失严重。
年轻教师盼不来,骨干教师留不住。贫困地区教师的各项福利都低于非贫地区教 师,无法吸引高学历的年轻教师投身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更是由于贫困地区 小学教师质量和数量的匮乏,不仅小学教师流失严重,同时还存在生源流失的问 题。大部分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去城镇小学,村级小学人数越来少,就以隆回为例, 绝大部分的隆回村小都无法开齐一到六年级,所开设的年级也只能是一个年级一 个班,一个班最多也只有十来二十个学生。生源少,教师分配也少,即使是当地 学校培养出的优秀教师,也会因为条件艰苦等原因流向城镇小学。就笔者所认识 的一位年轻教师朋友,在毕业后通过特岗考入农村教师编制,四年时间从村小考 到镇小,从镇小考入县小。像这样贫困地区有实力的骨干教师,相继被调入城镇 学校,贫困地区学校反倒成了为城镇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加剧了贫困地区 小学教师的流失,使贫困地区的小学师资队伍陷入了低质量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四、初等教育专业生的技能培养 1、增加师范生招生的结构比例。内蒙古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王利生曾 做过这样的分析:“师范类院校男女生比例的严重失调,使得中小学男女教师比 例失衡成为必然。”所以,增加小学男教师的比例,首先应该在小学教师的培养 中开始,初等教育专业可以在招生过程中增加男生比例,培养高质量的男教师, 从源头上解决男女教师比例不协调的问题。
2、提高初等教育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教师,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 用心灵触动心灵的职业。教师所接触的工作对象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 的性格特征。所以,这就必要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小学教师时应注重道德感情教育, 强化初等教育教师的人格培养,进行“师爱”教育。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使 其具有博大的胸怀,不嫌贫爱富,培养正确的人民教师高尚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 观,能够适应各种教育教学环境,实现自身价值,将生命的花朵开在祖国最需要 的地方! 3、提升初等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力只有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有由志向来 培养,才干只有由才干来培养。师范院校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 世纪人才,作为未来湖南省贫困地区小学教育事业的接班人,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自主接受再教育,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师范生在读期间就应该培养再教育、持续 学习的意识。培养博学多思的教育教学习习惯,能更加娴熟地掌握教育教学技巧, 才能成为贫困地区学生的引路人,才能提升初等教育师范生的素质和软实力。
4、加强培育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定向人才。《义务教育法》要求:“国 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 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而今,各界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越来 越重视,更是得到了大批的政策支持,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 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等专门项目。贫困地区小学必须有一批忠诚教育事业、爱 岗敬业、知识广博、治学严谨、创新进取的师资队伍。师范院校可加强定向师范 生的培养,为贫困地区提供优秀、稳定的教师资源。初等教育学生应有强大的责 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投身与贫困地区小学的教师事业当中去,并做出成绩,实现 教师价值与自我价值。
强省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应从源头抓起,从师范生开始抓起[10]。师资队伍质量不仅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是 直接威胁到某些学校教育存亡的大问题。贫困地区“再贫不能贫教育,再困不能 困孩子”,要想致富不能只修路,师资队伍仍需得关注。将湖南省的扶贫政策落 实到贫困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中来,坚持培养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的师范 生,培养贫困地区小学师资培养工作,为贫困地区小学建设更多高素质的师资队 伍。
作者:阳娟 雷乐怡 来源:未来英才 2016年9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