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公共基础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公共基础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0-28 08:02:18 点击: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优化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可持续 发展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石。要走出高职院校普遍存在 的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误区,公 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加 大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

摘 要:
高职院校 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问题 优化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高职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和措施,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其中,高职公共 基础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挖掘学生发展潜能、实现高 素质技能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

一、公共基础课程体系的构成 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核心课程和公共选修 课。公共基础核心课由思政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理健康、 形势与政策)、科学文化课(口才与写作、大学英语、高等 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身体素质课(大学体育)组成。

公共选修课,由公共必选课(如思政课、身体素质课、应用 文写作、大学英语为必修课,跟专业挂钩的一些如公共艺术 课、文学欣赏、社交礼仪、数学文化等至少选2门4学分)和 公共任选课(如诗词欣赏与创作、职业汉语、数学建模、演讲与口才、中西文学比较、知识产权概论、形象设计、办公 自动化等,至少选2门4学分)两部分组成,学生可根据学院 有关规定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确定选修。

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课程门类的设置和教 学时数上比较单一。由于学院教育主管部门对公共基础课没 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同时受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急功近 利思想等多因素的制约,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时数呈 现出单一模式现象。

(二)功能和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和定位问题 上,还处于争论和研讨阶段。专业课教师过分强调公共基础 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视了公共基础课提升学生综合素 养的功能;
而公共基础课教师过分强调公共基础课的系统性, 弱化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对峙的结果必然导致公共基础 课改革难于深化。

(三)“双系统”融通有待探索 公共基础课教学与专业技术教学双系统的深度研究,探 索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双系统融通、公共基础课理论教 学与实践教学融通的教学规律,对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既体现基础课的基础性又内涵其职业性和实践性,是实现高 职教育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关键。(四)教学质量评价有待完善 建立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客观有效评价的公 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 养要求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方法,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 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五)课程标准制定不够科学 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很多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 还比较模糊,以解决公共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度的问题仍是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中的薄弱点。公共基 础课在强调打破学科教育模式、力主为专业服务的同时,往 往忽视了公共基础课自身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与完整性。

三、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优化的途径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的驱动下,鉴于其内在的问题和学生 职业素质现状,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的原则 1、就业导向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 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 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具有高等职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 养规格,加强与行业、产业、企业的紧密联系,聘请企业的 管理人员或专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努力使课程设置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

2、能力本位原则。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注重职业能力的分析,加强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 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3、应用目的原则。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 按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建构特点,系统设计、整体优 化、统筹安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编排。

4、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传授知识、培 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关系,按照调研、计划、实施、评估检 查(监控)、持续改进“五步法”进行,从而使公共基础课 程体系优化实现“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
不断提高公共 基础课程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的思想、文化、业务、心理与 身体各项素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5、开放性原则。在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优化中,既要 求系统的完整性,又要求系统对外的开放性,以内为主,以 外为辅,内外融通。通过优化,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与学 生课外素质活动融通,与社会服务融通,通过建立基于世界 大学城的教学资源库,实现与其他职业院校教学资料共享。

(二)优化的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在公共基础核心课程的 课程目标科学定位基础上,大力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依 据课程目标,根据企业及预期职业岗位(群)对职业素质的需要、国家有关规定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的特点,积极 探索和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探究式教 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其次,加强公共选修课平台建设。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 系,还必修大力建设公共选修课平台。成立由教务处牵头的 “公共选修课平台教务管理中心”机构,配备中心主任和专 职干事;
要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一些实用性强、与专业有关 的公共选修课,进一步建设课程资源;
制定《关于学生选修 公共基础课实施办法》,完善公共选修课的机制;

最后,完善课程标准建设。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必须在 校企合作调查研究和专业需要调研的基础上,坚持“教、学、 教”理念,根据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 要筛选课程内容,确定内容组织,遵循能力本位、素质目标、 考核明确的原则,按照课程标准范式,结合课程自身特点, 编制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 组织设计和教学要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法与学法、考核 与评价、与相关课程及教学环节的联系、教学资源等基本内 容的课程标准,并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新一 轮课程标准的全面修订。

2、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按课程大类公共基础课部成 立人文、英语、体育、艺术、数理(负责管理和业务指导)、 思政课教学部成立德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加强团队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带头人的教育教学能 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和团队建设指导能力,充分发挥带 头人的引领、凝聚作用。

第二,建立素质教育校外专家库。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 校外专家学者、社会成功人士、成功校友、典型先进人物组 成的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校外专家库,将其个人资料建档保 存,供素质教育活动需要时聘请,经其本人同意,可聘请为 学校客座教师。

第三,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在对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将有先进的 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努力从事主讲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建 设,自觉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学术造 诣高,长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专任 教师列为学院教学名师重点培养对象。

第四,开展教师培养培训活动。制定并实行公共基础课 教师社会实践制度,分年度制定公共基础课教师社会实践方 案;
制定并实施公共基础课教师学历提升方案,积极引导和 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最后,突出师德建设。及时查处和整改师德中存在的问 题,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活 动,引导广大公共基础课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激发工作热 情,改进工作态度,真正做到依法执教;
教学中践行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是为学生、 企业、社会服务的服务理念。

3、教学资源建设 编写校本教材、教学辅助读物和实践教学指导书;
投 资购置一批电子教材、教辅资料、计算机软件等电子教学资 料,建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资料库。在现有 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建设世界大 学城、数学实验室(数学建模训练基地)、音乐教室、模拟 招聘训练室、德育基地、校外艺术实践教学基地、艺术形体 房、音乐教室等实训实践场所。

4、社会服务功能建设 公共基础课体系有着独特的提供社会服务的资源优势, 应尽所能及,按照教学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一 的原则,对外开放,把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建成一个集教学、 培训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模块化课程体系。

5、公共基础课与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建设 制定(修订)各高职院校的《教务工作规程》,明确公 共基础课部与各教学系之间沟通协调的途径、形式、层级及 工作程序,建立公共基础课系部与教学系之间的沟通协调机 制;
制定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规程细则,明确公共基础课课 程教学团队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等方面主动咨询专业教学团队意见,与专业教学团 队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参考文献︰ ①屈波.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②黄文典.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探微[J].南 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袁庆红﹙1984-﹚,女,湖南株洲人,广东创新科技职 业学院思政教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