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职演讲稿 >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大学工商管理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大学工商管理

来源:竞职演讲稿 时间:2019-10-15 08:04:03 点击: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融合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地特别是中西 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产业转型升级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推动企业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创新型转变。产业转 型升级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需要地方院校从培 养目标、培养方式、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促进 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地方院校深化教 学改革、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和造就地方院校学科竞争力的关键。

―、产业转型升级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影响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淘汰落后产业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和新的商业模式推广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 动力和主要支点。无论是新技术、新管理方式的引入还是新的商业模式推广,都 需要具有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来实现,通过有效整合新技术、管理方 式、商业模式等实现新的价值创造,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产业转型升级不是 简单的通过技术引进和复制其他地方的商业模式来实现,需要在现有产业基础、 商业模式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来实现企业竞争能力 提升;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 统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不断呈现,产业发展趋势给现有工商 管理人才培养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 要院校不断深化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来调整和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发现市场机会、 能够将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推向市场并获取市场价值、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的工商管理人才。产业转型升级给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 战: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校园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工作机会和岗位,产业转 移升级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管理人才,相对于技术工人和一般务工人员,管理人才更难被吸引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这就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提供了较大的就业空间。二是对教师队伍产生较大冲击,需要培养更多“双师型” 教师,地方院校教师大多属于理论型教师,相对缺乏工商管理实践经验,在培养 复合型和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过程中,地方院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双师 型”教师素质的提升,例如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教师既可以去企业挂职锻 炼,企业高管授聘为地方高校管理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三是对原有教学内容和 知识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产业转型升级、商业模式创新,需要具有复合知识和对 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管理人才,其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与之前的人才培养着较大区 别,这是对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挑战。四是对企业工商人才培养提供帮 助,通过院校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可以为地方院校工商管理师生的理论研 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科研主要着力点应放在地 方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管理及相关的应用性研究上,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为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分析 各地院校都在不断的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由于经济发展 不平衡等原因,各地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与发达 国家、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仍存在较大问题。这 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定位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没有与地方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匹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工商管理人才在产业类型、专业 和综合能力等方面都有新要求。不少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定位,缺乏对产业 未来展望,缺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 与企业需求偏离,没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基础上,针对地方支柱产业和 企业需求来确定工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设置。如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地方, 需要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于旅游服务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同时兼顾相关产业和企业人才培养,而非要与发达地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定位一致。

(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专业课设置过于传统,课程之间的联系比较松 散;不少院校对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视不够,在教学任务、课程体系和安排方面, 与地方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内在系统关联性没有考虑在内。现在各地产业转型 升级中企业需要更多有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 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能够进入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当中,对技术创新、创业管 理、互联网商业模式等相关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仍落后于产业和企业发展的 需要,使得工商管理毕业生仍以传统思维去从事和思考现在的商业活动,对新兴商 业活动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实践仍有很大的不足。现在大部分课程教育仍是理论教 学为主,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实际商务活动能力的培养仍严重 缺乏,这降低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自然科 学和新兴技术等“硬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工商管理学生进行“硬科学”素质培养, 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物质世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而且 也是促进学生认识商业活动的本质,就要是通过科学技术和商业活动等要素有效 结合来实现商业价值创造。

(三)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单调 在工商人才培养方式上很多地方院校,依然采用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 生能力高低的准则,导致高分低能现象;
学生被动式的灌输式教育和死记硬背学 习方式,严重阻碍工商管理人才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发展。同时,人才培养可 能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人才培养可以批量生产,对专业特色化和学生个性化培 养仍非常欠缺,统一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没有凸显地方院校工商人才培 养的应用型和特色化的特点。目前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就是实践教学,由于缺乏与 企业的沟通合作和“双师型”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无法实现培养 目标。(四)师资队伍建设仍有待优化和提升 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教师属于理论教学 科研型,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缺乏对工商企业实际问题研究的“双师型”教 师,导致讲授课程和指导实践更多的是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 方式和模式的采用、教学理念的引导等方面缺乏企业界的参与和合作,因此对工 商管理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有较大影响。许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工作 后,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存在很多差异性,原因就是由于师资队伍建设不完 善,对实际工商管理发展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后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 的偏差。

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及建议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既要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角度 出发,也需要从人才特色化发展角度出发,同时也要遵循商业文明发展特征和地 方院校的特色方向。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美国加州大学纳瓦罗教授 (Navarro,2008年)在对世界排名前50位商学院进行研究,归纳其新特征包括:
(1)多学科集成:工商管理课程建立于一个多学科和综合性问题解决的基础上, 而不是孤立的“功能性竖井”要使学生更多地在跨学科的通识教育上理解商业;
(2) 体验性学习:至少在部分上取代或补充传统“粉笔加演讲”注重与现实世界中的实 际问题相联系,增加实践性的练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3)软技能 开发:恰当地强调管理技能(包括沟通、领导、谈判、创业、团队建设)和人际 关系技巧,与传统的数据分析、管理工具等同样看重;
(4)全球性的视角和信息 技术:在一个技术迅速变化的世界,国家间的贸易、投资与金融日益相互融合与 依赖,学生应对这个世界的新变化有良好的触觉,并培养出相应的世界观。

根据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社会背景和纳瓦罗(2008年)的观点, 并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地方院校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一)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寻求特色化发展 学校培养环境和目标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要更新办学 理念与办学思路,找准院校办学定位,凸显地方特色。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院校首 先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发展环境中,找准学校和专业发展自我的定位,从根本 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的问题。各地转型升级过程中,院校对自身性质进行 认真分析和探究,找出工商管理专业与区域、学校的文化元素、产业环境、教育 资源等要素的优势和劣势,制定本校和本专业学科发展的人才。如学校是以研究 性质为主的,学生培养应当偏向于研究性和理论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是属于 理论型,专注于对影响和推动工商管理发展的知识和理论的研究,并结合实践进 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 力;
学校是实践性质为主的,那么人才培养应当偏向于实践型,培养出来的人才 是与社会实际发展相适应的,能够进入到企业实际工作中,能够从事相应的管理 工作,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学科建设特色上,要服务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工商管理专业的建 立,要积极融合地方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支柱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发 展的高级实用型特色人才。当院校和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之后,学生才 能依据其定位,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选择,从而 解决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也让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呈现特色化 发展特点。

(二)调整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现有地方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较多是沿用传统的工商 管理人才课程体系,对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下学生能力培养要求重视不够,导致 在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素质方面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按照“厚基 础、宽口径、多方向”的方向,以提升学生对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发展过程的价 值创造能力为目标,调整并优化课程体系。首先要对课程比重进行调整,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程比例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培个人意愿和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确定;
同时应该加大在 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改变以理论讲授和理论考核为核心的培养方式。

工商管理人才不仅需要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更需要的是学生自主的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要改变以老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调整为 以老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提高学生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在积极参与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同时,加大对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不再仅以 理论考核为主,不少课程可以根据院校和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把商业模拟运营、 创业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能力考核的重要方面,通过考核方式的调整, 促进学生摆脱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困境。

(三)整合和优化师资力量,做好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保障 高素质师资力量是转变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 保障。地方院校相比发达地区的院校和重点大学,在地理区位、物质条件、科研 环境等都居于劣势,要想在高校竞争中凸显实力,应以与地方支柱产业密切相关 的特色学科为重要支点,强化地方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特色 学科和提高复合型教师队伍。地方院校要通过物质、人文关怀和事业发展等多方 面的创新措施留住人才,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师资队伍,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培 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此外,通过与地方企业、政府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充分 沟通和联系,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吸引具有 丰富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参与到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同时促进理论型教 师走向企业,加大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使得地方院校师资队伍在理论教学 过程中,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四)构建“政产学研”结合模式,推进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地方院校应该强化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通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 让教师参与到产业转型和企业管理实践中,提升教师行业影响力;
通过这样实践 活动,可以收集和掌握产业转型、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论问题 的研究,更有助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政府和企业建立更多的学生实践实 训基地,摆脱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通过有效积极的合作,为工商管理专业 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通过与政府、企业的有效合作,建立更多的科研平台,使得企业成为 平台建设的投资主体和创新主体,工商管理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与创新平台成员 组建创业团队等方式,参与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过程,提高地方高校的科研能力、 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商业化能力,通过与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整合多方 资源,共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