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提出了 “数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 意见稿)》进一步重视和强化了“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
建设促进高中生数学探究的课程资源库,能够积累更多的数 学探究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可以 从“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资源库”“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资 源库”和“依托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探究资源库”三个方面入 手。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深刻 地理解数学;
学生有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能力。
在我国历次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 2003年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首次提出了“数 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数 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 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 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又在内容标准中指出:“数 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 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活动。”“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 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 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 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2016年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进行修订 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重视和 强化了“数学探究”的学习活动。其在课程结构中专门给必 修和选修I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与探究活动”主题,与“函 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等主题并列;
并给必修 和选修I课程中的“数学建模与探究活动”主题分配了具体 的课时。又在课程内容中指出:“数学探究活动是围绕某个 具体的数学问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并最终解决数学 问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猜测合理的数学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通过自 主探索、合作研究论证数学结论。数学探究活动是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类综合实践活动,也是高中阶段数学 课程的重要内容。”建设促进高中生数学探究的课程资源库,能够积累更多 的数学探究素材,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一、 数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及可行性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 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合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数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 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发现和 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 神;
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那么从学生的角度看,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探究活动是 否可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于2014年秋对我校高二年 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实 验班为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的班级,普通班即平行班)。
从表1可见:尽管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同,数学探究能力有一 定的差异,但是大多数学生支持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且对数 学探究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 课程资源库的架构设置 通过对数学探究活动的意义及要素的思考、分析与论证, 我们确立了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促进高中生数学探究的课 程资源库的思路。
(一) 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资源库“数学探究活动应根植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日常教 学活动中不失时机地体现。”为此,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注意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 处于“愤悱”的状态,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建构新的知识(概念、定理等) 或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资源库建设,就是由教师从教材中 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利用课内时间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教 学内容,编入“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资源库”。
【案例1】“指数函数的性质”探究教学过程 师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的函数,即指数函数y=ax(a>0 且a≠1),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生研究性质。
师如何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呢?(停顿)一般地,我们 研究函数的哪些性质呢? 生变量取值范围(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师(板书“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 性”)这些是我们研究函数的一般性质。具体到指数函数, 你打算怎样研究这些性质呢? 生画出它的图像,然后观察图像,得到性质。
师画什么样的函数图像呢?画y=ax的图像吗? 生先研究几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再研究一般情况。
师先研究几个具体的函数图像的特点,再进行归纳猜想。这就是我们对于指数函数研究的一个策略了,还有没有别的 研究策略? 生研究它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时,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证明 而不是通过画出图像得到这样性质的。
师你是想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仅通过图像来观 察,也希望通过代数式来加以证明。在归纳猜想之后,也可 以进行证明或说明。(停顿)下面,请大家(同步板书)“选 取数据→画出图像→观察特征→归纳性质→证明或说明”。
(学生作图,教师巡视。约7分钟后,教师选取4位学生 的结果进行投影,并请相关的学生作出说明。) 生我在两个不同的坐标系中分别作了y=2x和y= (1/2)x的图像,归纳出以下的性质:a>1时单调增,0<a< 1时单调减;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x∈R,y∈(0, +∞);
过定点(0,1);
y=ax的图像和y=(1/a)x的图像 关于y轴对称。
师你是怎么知道所得到的单调性是正确的呢? 生因为生活实践,比如对于y=(1/2)x,一块蛋糕,切 了一半,然后再切一半……蛋糕越来越小。
师你在两个坐标系里画了函数图像,怎么能够知道它们 关于y轴对称呢? 生因为我发现这两个函数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相 等。
师下面的同学在陈述时,请注意对自己的猜想作一些简单的证明或说明。
生我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了y=2x和y=(1/2)x的图像, 得到了与他相同的结论。现在对过定点这一性质作如下说 明:当a>0且a≠1时,因为a0的值恒等于1,所以y=ax的图 像恒过定点(0,1)。
生我在一个坐标系内作了y=2x的图像,在另一个坐标 系内作了y=2x和y=(1/2)x的图像,也得到了上述性质。现 在对对称性做如下说明:由于2x=(1/2)-x,所以ax=(1/a) -x,所以y=ax的图像和y=(1/a)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
师如果f(x)=2x,那么g(x)=12x=f(-x)。易 得y=f(x)与y=f(-x)图像关于y轴对称。(停顿)大 多数同学画了两个函数的图像,但是也有画了四个函数图像 的。
生我在同一坐标系内画了y=2x,y=3x,y=(1/2)x,y =(1/3)x的图像,并得到了“a与1越接近,y=ax的图像越 平坦”这一性质。
师我们发现,0<a<1和a>1时,它们的函数图像是不 同的,由此得到指数函数的性质。那么对于奇偶性,还可以 用代数方法论证。对于单调性,有些同学没有写出对应的单 调区间,我们也没能给出证明,有些遗憾。单调性当然可以 通过图像来验证,但是应该怎样证明呢?自己回去思考,看 看能不能利用定义加以证明。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投影展示0<a<1和a>1时的函数图像,并投影指数函数的性质。)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究活动的 向导。“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动学生的思 维,并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形成有效的数学探究活 动。指数函数是高中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后 研究的第一个具体的函数模型。这里,教师以“你打算如何 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课内数学 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不断追问:“一般要研究哪些性质?” “怎样研究这些性质?”从而让学生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与 方法储备,得到“选取数据→画出图像→观察特征→归纳性 质→证明或说明”这一研究路径,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 意识,提高探究能力。通过这一函数模型性质的探究,学生 不仅得到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还能体验到研究函数性质的一 般方法。
(二)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资源库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探究 课题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可以是某些数学结果的推广和深入, 不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类比,也可以是发现和探索对自 己来说是新的数学结果。数学探究课题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案 例和背景材料中发现和建立,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案例和背 景材料中发现和建立,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 技能、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加以研 究。”为此,我们结合高中数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定理或性质,也可以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提 出一系列具体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有价值的 数学探究活动。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从教材中的相关问题 出发,自主设计数学问题,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资源库建设,就是由教师或学生从 教材中寻找能够继续进行数学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 对教材上已有的结论的推广、深入和创新,也可以是对教材 上不同的内容的联系、类比和迁移),让学生利用课内外时 间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形成探究的成果,再由教师选取有意 义、有价值的探究成果,编入“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资源库”。
【案例2】“二次曲线的切线方程”探究问题与结论 背景已知圆C的方程是x2+y2=r2,求证:经过圆C上一 点M(x0,y0)的切线方程是x0x+y0y=r2。
探究1已知点M(x0,y0)是圆C:(x-a)2+(y-b) 2=r2上一点,求经过点M的圆C的切线方程。
结论1经过点M的圆C的切线方程是(x-a)(x0-a)+ (y-b)(y0-b)=r2。
探究2已知点M(x0,y0)是圆C:x2+y2=r2外一点, 求方程x0x+y0y=r2所表示的几何意义。
结论2由点M向圆C引两条切线MA、MB(A、B为切点), 方程x0x+y0y=r2表示直线AB。
探究3已知点M(x0,y0)是圆C:(x-a)2+(y-b) 2=r2外一点,求方程(x-a)·(x0-a)+(y-b)(y0-b)=r2所表示的几何意义。
结论3由点M向圆C引两条切线MA、MB(A、B为切点), 方程(x-a)(x0-a)+(y-b)(y0-b)=r2表示直线 AB。
探究4已知点M(x0,y0)是椭圆C:x2/a2+y2/b2=1(a >b>0)上一点,求经过点M的椭圆C的切线方程。
结论4经过点M的椭圆C的切线方程是xx0/a2+yy0/b2= 1。
探究5已知点M(x0,y0)是椭圆C:x2/a2+y2/b2=1(a >b>0)外一点,求方程xx0/a2+yy0/b2=1所表示的几何 意义。
结论5由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MA、MB(A、B为切点), 方程xx0/a2+yy0/b2=1表示直线AB。
“当学生能看到各个数学分支之间的联系时,他们就开 始形成一个整体的观念。当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概 念时,他们又会逐渐认识到各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在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认识并应用数学概念之间的相 互联系,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观念是如何相互关联和相互 依赖的,进而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二次曲线的切线方程” 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这里,从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 必修2中的一道习题出发,设计了探究1、2和3,让学生开展 课外数学探究活动,通过自主探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的切 线的认识,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解决问题 的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在学习了直线和椭圆 的位置关系之后,又可以让学生完成探究4和5,将圆的切线 与椭圆的切线进行类比、迁移,使学生可以结合前面已有的 结论对新问题的结论先进行猜想,再进行严格的代数论证,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习惯,发展探究能力,而且有 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切线的相关性质。此外,在学习了双 曲线和抛物线之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对类似的问题开展探究。
(三) 依托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探究资源库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数 学探究活动’以课题研究形式开展”,在必修课程中“课题 可以由教师给定,也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协商确定。课题的研 究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学生可以 采取独立的方式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在选 修Ⅰ课程中“‘选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取,也可 以在必修‘数学探究活动’所作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
按照必修部分的要求完成开题、做题、结题的过程。如果选 题不变,需要在研究报告中说明与必修研究的差异,深入研 究所采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得到的新结果……”这里所说 的“数学探究活动”实际上是指“研究性学习”,通常是指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 究专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此,我们按照学生的年级特点,自行给出或鼓励学生 自主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来经历选 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完成研究性学习课题。在 开题、结题环节,我们组织开题论证会、结题论证会,由3 ~5名教师组成评委会,学生汇报开题报告或结题报告,评 委对其进行论证、质疑,学生对其进行答辩,最终评委会对 课题给出评价结果。在选题、做题环节,指导教师(一般为 学生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选题、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指导。
依托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探究资源库建设,就是将过去若 干年来学生所做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进行分类、汇总,选 取其中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课题,形成“依托研究性学习 的数学探究资源库”。
【案例3】“三次函数的性质”探究成果 已知三次函数f(x)=ax3+bx2+cx+d,其中a、b、c、 d为给定的实数,且a≠0,x∈R。记函数f(x)的图像为曲 线C。
1. 曲线C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O′(-b/3a, f(-b/3a)),对称中心的横坐标就是函数f(x)二阶导函数 f″(x)的零点。
2. 已知点P、Q是曲线C上不同的两点,直线l1、l2分别 是曲线C在点P、Q处的切线,则直线l1、l2一定不是同一条 直线。
3. 已知点S是曲线C上的动点,当且仅当点S在曲线C的对称中心O′时,过点S且与曲线C相切的直线有且仅有1条;
当点S在除O′外的其他位置时,过点S且与曲线C相切的直线 恰有两条。
4. 如图1,记过曲线C的对称中心O′且与曲线C相切的 直线方程为y=h(x),过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M(m,n)作 曲线C的切线l,则有:
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三次函数问题。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三次函数)和方法(用导数研究函数) 出发,提出了“三次函数的性质研究”这一课题。然后,他 们通过向老师请教、文献检索等方式,分析、讨论选题的可 行性,确定研究的方案。接着,他们借助于电脑画图软件进 行直观演示,猜测数学结论,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耐心细致地进行代数论证,获 得了上述研究结论。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经历科 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其中的艰辛与喜悦,从而促使学生 逐渐形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养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结论1就是2017年高考江苏卷第20题 所考查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三、 研究体会 在开展“促进高中生数学探究的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体会:
首先,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在上述三种课程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既有教师提出的探究主题,又有学生自主确立的探究主题,而且形成了研究成果。
这就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 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开展数学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数学。
融入课堂的数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和结论 的产生过程;
源于教材的数学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 深刻地认识已有的数学结论,并加以推广、深化或创新;
依 托研究性学习的数学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利用科学研 究的方法研究数学的过程。这些,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理 解数学。
第三,学生有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和能力。相比于 传统的“做题”,数学探究活动趣味性更强,因此,学生更 乐意开展这种“有意思”的数学探究活动。无论是从前面问 卷调查的数据来看,还是从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来看, 他们对数学探究活动大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较多的 精力,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
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有更多的学生参与 到数学探究活动中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高 中生数学探究的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编号:
C-c/2015/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1]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 张云飞.数学探究活动应植根于日常教学活动之 中[J].数学通报,2008(7). [3] 刘明.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与展 示活动观后感[J].数学通报,2013(9). [4] 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 和标准[M].蔡金法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