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即教师。过去,尽管我们也强调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管理要以教师为主体,但是,在学校 管理中,还是过分地强调科学管理,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 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教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 极性受到严重的挫折,这种管理,其本质还是一种非人性的 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
1.当前学校管理透视与思考 1.1 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 一是传统观念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桎梏着教师的新思维, 并影射于教师的日常行为之中;
二是课改的实施给学校文化 带来巨大的冲击,并促使学校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文化的变 革意味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的更新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但是这 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三是学校文化是制约课程实施的一个 重要因素,要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学校文化的开放意识与合作能力的重要 性,主动去重建自身文化,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1.2 学校管理制度未能找到科学量化与人文精神的 最佳结合点 一是学校教师的绩效评估未走上科学量化考评的道路, 因此阻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个个“安分守 已”;
二是学校把“科学管理”仅仅看成是强化的量化管理。
过度量化的管理,把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变成处处以分数 定量的机械程序,把教师变成了统一指令、机械操作的“工 具人”,使教师丧失了个性,丧失了独有的风格,进而学校 也失去了所应形成的特色。
1.3 校本培训未落到实处 一是动力不足,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缺乏;
二是培训缺乏 针对性,未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差异和需求;
三是急功近利, “泡癎培训”;
四是学而不用,操作性差,难以实现从理论 到实践的跨越;
五是团队交流少,专业对话少;
六是教师未 能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 习中成长。
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应如何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才能在理论思考、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 之间建立一条通达的路径,使教师的工作充满教育的意义 呢? 2.学校管理行动策略学校的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实效,最关键的是应有学校 自身的特色,将学校管理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师生的发展 之中,构建和谐校园,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2.1 求解———构建适宜生命生长的教育乐园 “以人为本”这四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品,作为校 园文化,我们要让思想“落地生根”,让其蕴藏的校园文化 成为学校的一种形象,一种气质,一种个性,一种特色,一 种品牌。
2.1.1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办学的“理念”是 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 传统。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 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学校的办 学理念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 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 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 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 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
2.1.2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学校建设人本民主 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 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学校的制度文 化建设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率, 它的重点是建设中的运行与参与。教师管理者的身份应得到 凸显,应树立“教师第一”的制度文化理念,从而实现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同,进而激活每一个个体工作的主 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 得到完善和发展。
2.1.3 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得人心者得天下” 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校长的生命在教 师之中”。学校管理者必须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 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 决策与管理,让教师有“家”的温暖,不以行政命令压抑教 师的个性,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在教学活 动中,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 支持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校管理 中,让教师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通过各种方式 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及学校管 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 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成 为学校文化的主流。
2.2 实践———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其理念正从传统的认识体系走 向实践体系的变革,教育不仅仅是认识,不仅仅是知识的传 递,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意义。这个变革对于理解教师专业 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 “三位一体”,追求课改教研一体化。“三 位一体”即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培训三者一体化。“三位一体”并不是将教研、科研、培训三者简单相加,而是有 机地整合,把教研、科研、培训统一纳入校本教研的范畴, 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实际问题,通 过教育科研活动解决;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问题,通过培 训解决,从而实现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 研究者的目标。要利用本地资源,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提 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培训资源共享;
要加强教师与教 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
2.2.2 解放教师,立足行动研究。一是自我反思 日常化。教师撰写教学反思,选取“小而实”的问题,进行 叙事研究,开展案例研究、课题研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科 研水平,以“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为出发点,发现问 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使自我反思日常化、平易化。同时, 教师要跳出个人反思的小圈子,自觉融入到集体中间,以集 体智慧引导自己跃上新台阶。二是同伴互助区域化,实现三 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平时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活动,周 末或节假日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活动。小活动与大活动相结 合。小活动指的是短周期、少步骤的短平快项目,解决的是 个性的、现实的问题;
大活动指的是长周期、多步骤、通过 分工协作才能完成的项目,解决的是共性的、长远的问题。
学校结合具体实际对教师的课题给予指导、整合,并系统化 为学校的课题体系。这样,就把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学 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改善教学,从而 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是研究的成果,是最重要、最有价值 的成果。
2.2.3 重新审视,制订培训方案。积极探索“参 与· 分享”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 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如“自下而上”的 培训、“互动式”培训、“参与式”培训、“实战式”培训、 合作研究式培训、实践带动式培训,让“自主、合作、探究” 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旋律。
对新教师,提倡拜师结对,开汇报研究课,提供各种竞 赛机会,创设各种展现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成长。
对大部分熟手型教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倡导写教育故事, 参与各类研究,提出奋斗目标,引导其在专业领域上向纵深 发展。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委以重任,如传帮带,定 期开设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发挥其指导、示范作用,并 在榜样作用中审视自己的成长。对学校的行政干部,要求他 们深入课堂,创设教研氛围,指导各科教研组有效地开展各 类活动,并至少在一门学科中起专业引领作用。在校本培训 这个平台上,务求通过多规格、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让 教师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致力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整 体素质,促使教师处在一个不断提升的状态。
2.2.4 合作备课,互动交流中全员提高。新课程 必将带来教师的课堂经验和活动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备课方式,走向合作备课。我们的设想是 这样的:以备课组为单位,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工合作, 拟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式、预想的效果、可能出 现的问题等,在每周的常规教研时间里,由一位教师作为主 讲者,向本组教师宣讲自己的设想,争取大家的意见,求同 存异,实现资源共享。凡是宣讲讨论过的教学设想,即可作 为本组教师教学实践的参考,每位教师根在实际运用时自选 调整。
笔者认为,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摆脱彼此孤独的感 觉,而且可以满足新课程所提出的要求:课程的综合化。只 有教师之间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和学习方式 的综合。
2.2.5 科学评价,全程全员参与。解放教师,是 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因为它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须坚持以 校为本,立足行动研究,坚持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制度。
内容上要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把教学研究、教 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 的内容;
在组织实施上要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教学 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
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要动态地 全面地看待评价结果,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
2.3 以生为本,建设成长和发展的校园。
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学校文化。建设个性 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我们应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与 发展的乐园。
2.3.1 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针对学生的 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 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 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 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 和谐发展。
2.3.2 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为学生创造畅通、 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3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在 具体工作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制定 校规班规等。
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 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 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 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3.4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通过积极有效的培 育引导,让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的事物;
懂得人与社 会的和谐,遵从社会整体价值构成的和谐;
懂得自律与管理 的和谐,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来源于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 结果,而且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具备自主、自决、 自择、自律的能力;
懂得关注身边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 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情系同学,无私奉献, 互助互爱。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