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贫困;
反贫困;
农村教育 一、我国农村贫困的基本现状 我国农村相对于城镇是落后的。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 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乡村人口占全国总 人口的43.9%。1十九大报告指出,至2016年底,我国城镇化 率年均提高1.2%,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2 但剩下的庞大的乡村人口依然显示着我国农村地区的泛滥, 对我国社会发展充满了挑战。农村地区的贫困多种多样:
(一)经济贫困 城乡二元法律制度的结构设置以及由此造成的差别待 遇是造成我国农村贫困的制度根源。资源配置不平等,城镇 国有企业与乡村企业和农民个体户之间的资源使用权利不 对等,致使乡村企业和农民个体户无法像城镇国有企业一样 得到支撑和发展,也无法充分利用国有资源。近年来,虽然 国家加大了贫困地区经济建设的国家预算,但是城镇化建设依然占据大头。
(二)“社会权”贫困 贫困更多的是公民权利、能力上的缺失。我们作为公民 享有各项基本权利,我们也有获得权利的资格,这些基本权 利构成公民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然而现今高额的医 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导致低收入群体,特别 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公民没有能力享有和获得这些权利,农村 居民获得健康权、养老权、教育权、居住权的能力无法保障。
(三)文化贫困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文化贫困是他们在知识水平、教育 程度、科学技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行为趋势 上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而从历史角度来说,传承着历 代耕种的传统劳作方式的农村人,处在交通闭塞、信息十分 不发达的地区,没有机会接收新鲜资讯,思想观念保守落后。
久而久之,没有“走出来”的人越发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这 种“文化遗传”更是形成了“穷困链”,世世代代影响人民。
二、农村贫困与受教育情况的关系梳理 在此,我们要深入探讨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影响 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笔者提出,农村地区的受教 育情况这一因素,并论证农村地区受教育状况对农村地区贫 困状况的影响。
(一)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的影响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它的社会性。即教育是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贵州财经学院的一 位研究人员,在对贵州各个农村地区2009年的家庭基本情况 和农村教育等保障制度的调查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即文盲半文盲更不容易反贫困,学历越高反贫困的机率越大。
3由此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水平也就越高, 农村反贫困发展也就更容易实现。
(二)农村权利贫困在受教育方面的体现 教育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由于贫困地 区教育落后,农村学生更多的是无法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条件。
由于乡村学校设施建设的不完备,也使农村学生无法享受跟 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学环境。因此,当前农村教育的状况 使得“就近入学”和“优质教育”成为一种两难选择,农村 学生教育权利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4 (三)受教育情况对农村地区居民思想文化的影响 我们把十五周岁以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称为文盲或半 文盲。这一类群体的人缺乏思想能力,不了解具体的语言文 化。而这些都是教育可以赋予他们的,但是他们缺乏教育, 缺乏知识,也就缺乏先进的思想水平。无论是职业教育抑或 是义务教育,人们接受的教育层次越高,其文化素质也就越 高。那么,文化贫困的程度也就越低了。
三、农村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落后是我国 农村地区致贫的深层次原因。但造成教育落后的原因又有很多,这就限制了农村贫困地区发展。
(一)教育投资力度不够 教育落后首要原因是教育投资力度不够。2015年,中央 对教育项目的一般公共预算仅占5.32%。可想而知,在农村 地区教育经费更是缺乏。因此,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办学 条件差,农村大多的校舍都是老旧的工厂或员工宿舍改建而 成的,或者是村民的住房,有些甚至是危房。教学仪器更不 用说,一般能配齐的教学设备也仅限于基础便捷易得之类的, 对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电子设备的获得更是难上加难。
(二)各级各类教学点分配不足 乡村地区属于最基层的地域,各级各类的教育点发展是 不完善的。笔者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查到的农村地区的小学、 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情况显示,2009年 农村地区小学毕业生人数占同年全国总毕业生人数的56.4%, 2012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占全国初中毕业生人数的21.9%, 2015年农村地区高中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3.1%。除了 区域人口流动因素之外,学校等级越高,农村学生的毕业比 率越低,到高中阶段甚至是骤降。这也可以看出,农村地区 高中阶段的教育相当匮乏。
(三)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师资队伍落后的原因有许多,一是农村地区招收条 件低,普通本科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农村地区是急需的紧俏 物,甚至一些小学对仅有高中学历的人也是来者不拒;
二是人员流动都是往大城市走,农村地区发展空间小,待遇不高, 加上农村地区条件艰苦,很少求职者愿意选择在乡村教书育 人;
三是在农村地区的教师缺乏提高知识技能的机会,教师 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些都造成农村教师的大量流失,直 接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四、我国农村教育法治化道路 要想改变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现状,就要大力发展农村教 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可以促进教育的各功能发挥,更新 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农民发展的主体性,同时提 高贫困地区人们的劳动创造能力,达到反贫困目的。
(一)加大教育投入,探索多样化经费来源渠道 在我国,2014年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5.1%。而美国 在2009年的财政性投入就已达到6%。5我国要发展农村教育, 首先就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农村贫困地区,县乡财政 力量薄弱,税收有限,且学校筹措教育经费的能力也比较弱,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就成为这些地区教育经费的最主 要的来源,但中央的财政预算内拨款远不能够满足贫困地区 的需要,因此,就需要增加对农村贫困地区财政预算内教育 经费拨款。
(二)普及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发展高中阶段教 育 我国目前在义务教育方面所实施的政策是九年制的义 务教育,其中并不包括学前教育。而如今随着中国儿童接受教育的趋早化,学前教育在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让我们 不禁要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提上日程。而普及义务教 育,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有助于提高农村劳动 力自主脱贫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6因此,地方政府要采 取措施,确保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上级政府支持,提 高教师待遇,增加培训机会,提升职业知识和技能。在农村 地区,多数是没有高中教育的。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农民子弟就学。而职业高中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学生 通过学习某项专业技能,钻研自己某一领域的专业才能,提 升劳动力素质,也让家长看到效益。而对于普通高中的建设, 因为农村本身高中数量少,可以着重在县域内,对为数不多 的高中重点建设,加大投入,打造符合城市化标准的乡村高 中。
(三)国家落实农村教育政策,社会发展公益教育 10月17日是我国的扶贫日,自2014年以来我国大力推行 教育扶贫,在农村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教育政策,如教育 部等部门联合推出的“三年计划”等。大力保障了农村贫困 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此外,农村教育发展也需要社会力 量的支持。现今社会上有许多教育公益项目,协会、社会团 体等社会力量也积极组织各种支教、义教活动,整合大学生 和社会人士的丰富资源,建立科学严谨的社会支教系统,为 农村教育事业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1]赵新龙.权利扶贫:农村扶贫突围的一个法治路径 [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23(3):88-92. [2]陈国华,袁桂林.学校联盟: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 新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6,6:54-57. [3]尹贞姬.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城乡教育差异及对策[J]. 教育探索,2013,6:11-12. [4]赵晓霞,高志婕.克服农村文化贫困――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视角下的反贫困道路[J].乡镇经济,2008,11:83-87.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