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竞岗演讲稿 > 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初中历史史料

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_初中历史史料

来源:竞岗演讲稿 时间:2019-10-21 07:56:31 点击:

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图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一 直都有一个困惑——刚从初中升上来的学生,其历史基础并 不扎实,不能及时地适应高中专题化的学习。初高中历史教 学未能有效地连接,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没能为高中的进一 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 教学策略的单一,缺乏有效性,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的原 因。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史料教学日益受历史教师 重视和关注;
而将史料有机地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之中,能 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着重 描述利用图片史料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老师一直都有一 个困惑——刚从初中升上来的学生,其历史基础并不扎实, 不能及时地适应高中专题化的学习。如此就暴露出这个存在 已久的问题:初高中历史教学未能有效地连接,初中阶段的 历史学习没能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造成这 个问题的原因,固然与初中历史并不参加中考,以致学生没 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有关。但是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教学手 段和教学策略的单一,缺乏有效性,才是导致上述问题的更 重要的原因。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对于繁多的历 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只是死记硬背,以求考试能够 拿分。这样的教学只会使学牛厌恶历史课,课堂失去吸引力, 学牛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下功夫。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史料教学日益受历史教师重视和关注;
而将史料有机地运用 到初中历史课堂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教学效率。

史料是历史学科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 要载体。抽掉史料,历史学科这座大厦就会坍塌,历史思维 能力也要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困境。在教学中, 笔者利用历史史料,特别是图片、地图、专题片、影视等资 料,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作了尝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 到一定的效果。

一利用历史图片,有效达到的教学效果 1 运用历史图片,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 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 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地兴趣 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时,就利用课件 将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大人”、“三宝垄”,爪哇的“三宝 洞”,泰国的“三宝佛公”和斯里兰卡的“郑和布施碑”这 五幅图片投影出来,并向学生说明这些照片都是从东南亚各 国的著名旅游景点拍摄下来的,都跟本课要讲到的郑和有直 接关系。通过旅游图片引出郑和,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

笔者在导入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时,投影了2011年中国 人民银行发行的《辛亥革命100周年》1盎司银币的币面,并 且对其价格等信息做了简单的讲述,学生马上觉得眼前一亮, 一下子就产生了对本课进行学习的兴趣了。“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 就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2运用历史图片,有效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在历史科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必要的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意义等基本知识点进行记忆,而单纯 的死记硬背,显然是效率极其低下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 出:“凡没有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到真正理 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 进行记忆时,我们必须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在讲授郑和下西洋路线时,鉴于课本上和地图册里面只 有一幅路线图,对学生的直观刺激不大,笔者在讲授这个知 识点的时候,运用了1985年《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 念邮票中的第二、三、四张邮票,并将其逐张投影出来。引 导学生通过对邮票里面的建筑、人物衣着、风物等内容的描 述,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经过了哪些地方,从而构建出其路线 图。这样,在借助邮票的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 够有效的记住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这一重点内容了。

3运用历史图片,培养学生形成注意细节的学习习惯。在历史图片中,隐含着很多有意思的历史细节,利用好 这些细节,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史实。笔者在讲述八年 级上册《五四运动》时,投影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关于五 四运动的浮雕,通过对浮雕的观察,学生马上能够反应出五 四运动的主力是青年学生。但是绝大部分同学都忽略了一个 细节——浮雕的左边有一个工人,这个工人用手接过了青年 学生递给他的传单。经过笔者的点拨后,学生马上领会了其 中的含义——工人阶级接受了学生的爱国思想,并且逐渐发 挥出了作用。

又如在讲述七年级下册《开元盛世》时,将《羊城晚报 ·旅游版》的一幅农民耕田照片投影出来,引导学生留意照 片上有什么地方跟本课书有所相似。学生经过细心观察后, 不难发现农民正在使用曲辕犁耕作。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体 会到,唐朝的曲辕犁之先进了。

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通过发现历史图片的细节, 培养学生形成注意细节的习惯,对于他们进一步深造或从事 其他活动,都是大有裨益的。

4运用历史图片揭示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

对于历史现象背后本质的表述,课文往往过于直接,不 利于学生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笔者在讲述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就 引用了2007年广东历史高考第7题的图片。该图片是一则广 告,但是在细读这则广告之后,可以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当时的民族资本家爱国救国的思想,从而揭示出清末民初“实业 救国”的思潮;
在讲述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中“拿破 仑称帝”时,笔者利用了本课引言部分《拿破仑加冕》油画,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教皇无奈的神情,以及拿破仑推开教皇 自己戴上皇冠这一插曲,向学生揭示拿破仑称帝,并不是恢 复封建君主专制,而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这一历史本质。历 史现象的本质,往往是教学的重难点,我们可以利用图片材 料将其揭示出来。

二利用图片教学其有效性的体现 1 复习回顾检测的体现。

新课讲授完毕后,笔者通常会在下一课时对其进行复习 回顾。学生通过回想起上一课时运用过的图片史料,很容易 就能准确的将上一课时的知识要点表述出来。由此看来,合 理地利用史料图片进行教学,是有利于学生记忆新授课知识 点的。

2 阶段性知识呈现的体现。

首先,改变了学生在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复习过程中花 很多时间“背书”的方式。由于平时上课学生通过观察图片 理解了历史,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学生一旦回忆起所见过的 历史图片,那么相应的知识点就呈现出来,于是就不需要再 花大量时间去“背书”了。其次,便于学生理解高中阶段深 化了的历史知识。笔者曾经询问已经升上高中阶段的学生习 不习惯高中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都说,只要回想起以前我上课用的图片,就会自然而然的回忆到有用的知识要点了。

他们说结合以前用过的图片,再深化一下,学习效果就很好 了。

笔者认为,能够起到这样一个效果的话,对于有效的衔 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是很有意义的。最后,帮助学生将历史知 识运用于其它学科。学生尤其在学习语文或者地理时,经常 都联想起所看过的历史图片,加以发挥,从而起到帮助理解 这些学科的作用。

三在利用图片史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选取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权威的。

1.1来自实物的照片,比如导入《郑和下西洋》时所用 到的“三宝大人”、“三宝垄”、“三宝洞”、“郑和布施 碑”和“勃泥国王墓”等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从实实在在的 遗迹中拍摄的,所以是真实的。

1.2邮票、纪念币或者国家权威的书刊上的图片,比如 介绍郑和下西洋路线时所用到的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五 百八十周年》邮票;
又如导入《辛亥革命》时,引用中国人 民银行发行的《辛亥革命100周年》1盎司银币。由于邮票和 纪念银币都是国家权威发行的,所以也是能起到正面的引导 作用的。

1.3各省(市)高考题里面的图片材料,比如在讲述中 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笔者就引用了2007年广东 历史高考第7题的图片来揭示当时“实业救国”的思潮。由于高考是我国最权威、最严谨的考试之一,所用的图片也必 定是经过推敲和辨伪的,合理应用这些材料,也可以大大的 便捷我们的备课和教学。

2所选取的材料,要紧贴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历史教师搜集的图片史料,要以教学大纲为准则,以课 本教材为基础,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比如,《郑和下西洋》 这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又写到“绘制郑和下西洋简图、讨论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再根据《课程标准解读》中“在使学 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事略后,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远 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那么就意味着我们所选取的图片材 料,必须能够反映或引导学生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路线 以及意义这些要点。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单纯为了形式的活 跃或课件的精美而随意使用图片,这样的材料运用是无效的, 是不可取的。

3利用图片史料,教师应给与学生足够的引导。

由于设备条件所限,某些图片的细节可能显示的不够清 晰,又或者由于文化和认识的差异,导致学生没能够注意到 某些关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教师就必须予以提示。比如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拿破仑加冕》油画中教皇、拿破仑等人 的神情,便可揭示出拿破仑称帝跟以往封建君主的称帝有着 本质的不同。由此可见,及时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理 解材料,进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因而是有必要的,4 图片史料的使用,必须对达成教学目标起到驱动作用。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是学生智力发展及品质发展的起点。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 更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兴趣与求知欲关系紧密, 兴趣是一个人渴望深入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 心理倾向,兴趣能推动人出色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比如在引用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邮 票讲述郑和下西洋路线时,笔者在提示了从第二张邮票中的 大象、天竺舞蹈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到达了印度这一点后, 在第三、第四张邮票中,就鼓励学生发现邮票的细节,并且 大胆的猜想郑和一行在当地做了些什么?学生在这个探究 过程中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发现,兴趣越来越浓厚,到了最 后都不用老师布置了,自己就探究起来了。可见他们的求知 欲真的被激发起来了。

四 结语 初中历史教材呈现方式大都以平铺直叙的陈述式为主, 罗列出的大都是经过历史专家研究出来的结论,供学生探究 的材料和空间不多。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课本内容,既 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研习史学研究的方法,这是不利于开展有效教学的。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弥补教材 上对历史细节描述的不足。而图片材料以其直观性等特点,更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起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 愿,因而值得大力推广运用。当然,在运用的过程中,仍然 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 改良完善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