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护士演讲稿 > 关于人文教育的论文_化学实验人文教育论文

关于人文教育的论文_化学实验人文教育论文

来源:护士演讲稿 时间:2019-11-15 08:11:33 点击:

化学实验人文教育论文

化学实验人文教育论文 1.倡导实验探究 新课程的化学实验倡导探究性实验,本身就是“以人为 本”的人文思想体现。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化学 知识,又能学到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验 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因为学生实验 能力的提高不能脱离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而孤立地发展,它 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动机、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 素的作用,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协同作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高尚的情操和 审美的能力;
竞争和合作的意识;
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心理能 力;
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也同步得到了发展。从这 个意义上说,教给学生具有人文内涵的科学知识才是我们的 教学目标所在,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视角来进行化学教学, 将化学教学过程融入人文教育的元素,突出“育人为中心” 的教育观,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精神的需求,符合时代 发展的主旋律,也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对于实验探究 的内涵,笔者认为不能局限地、片面地理解,受着实验条件 的限制,有些操作难度较大、仪器精密度要求过高的实验, 中学阶段是做不了的,尤其是初中生。若从学科理解的维度 说,一切与化学实验相关的活动都可称得上是实验探究。

如: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事实探讨、实验史实重温、实验方 法论的学习以及校外实践活动等。笔者在所在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积极开发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 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选取素材,带领学生参观水厂、化工 厂;
调研大洋造船厂的金属防腐和铁锈的处理;
农家常用化 肥的鉴别与使用;
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测定乡村 土壤、河道水质的pH值,提出消除污染的设想与建议;
分析 “雾霾”产生的原因,从报纸、电视或其他媒体收集空气质 量指数、PM2.5指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净化空气 的建议并发邮件到“市长信箱”,更有学生提出《关于手机 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设想与建议》,得到很多人大代表和政 协委员的认可与重视,在区两会上引起一定的反响。从探究 性学习教学活动中跳出来看,不难发现,追求探究教学的“过 程”比直接告诉学生精确的结论更为重要,探究性学习经历 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解决问题、思考创新的过程,从本 质上说是一种追求学生化学素养、科学精神提升的过程,从 学科教学的另一个维度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 的有意义学习。

2.尊重学生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不同水平 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1]。面对有差异 的学生,只有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让学生在差异中成为他自己。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基本概念 和原理的学习以及基本实验的操作练习,基于学生实验能力 的差异,我们将其由低到高划分为4个阶段,即4个“能级”:“入门”阶段;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使得在实 验教学过程中确保“能级相应”。所谓“能级相应”,就是 教师的“教”必须与学生实验时“做”的“能级”最大程度 的匹配,从而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为了不伤害学生的 自尊,不给学生“贴标签”,学生应有的“能级”只是教师 心中的“底牌”,而不在任何场合下公示,实验时也不绝对 按“能级”的高低进行分组,可根据实验的需要“同质”或 “异质”结合,合作完成实验内容。教学工作不仅是“来料 加工”,有时还要善于因“料”而异、“选料加工”。“能 级”匹配,才能获得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 中,利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有“坡度”的问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例1:“金 属的性质”教学中一个环节,将金属Cu丝、Fe丝和Al箔加热 后,颜色有何变化?有哪些现象发生?说明什么问题?【学 生分组实验】学生1:Cu丝加热后变黑,被氧化,生成CuO。

学生2:Fe丝加热后有点发黑,生成Fe3O4。(学生质疑:生 成物不一定是Fe3O4,还可能是Fe2O3)学生3:Al箔加热后 表面变暗,而且有种奇怪的现象发生,Al箔变软,在火焰中 可以晃动而不掉落。【资料卡】酒精灯火焰的温度:700℃ -800℃,Al2O3的熔点2050℃,Al的熔点660℃。(师生讨 论Al箔加热变软,在火焰中晃动而不掉落的原因)Al箔加热 后的实验现象,不同实验“能级”学生的解释可能各异,尤 其是需要将物理、化学的知识综合起来思考,对于“能级”较低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问 题以及安排“同质”、“异质”学生实验时,要充分兼顾到 学生的差异性和问题的层次性。

3.实施绿色评价 运用“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经过2年多的实践,笔者在课题 组主持人的引领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期末学生素质报 告书考试成绩表中增设了“实验能力”栏目,化学学科的成 绩由传统的单纯笔试成绩改为“笔试”+“实验”两部分的 综合评判,“实验能力”的评价倾向于既记录效果(掌握了 什么),也记录过程(怎样掌握的),突出定性评价与定量 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相结合, 以自我评价为主;
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即时 性评价为主;
过去与现在相结合,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个体 需求与面向全体相结合,以个体差异性需要评价为主。从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与数 据收集、分析与论证、反思与评估、合作与交流7个方面, 通过以下5个维度进行评价,即:技能值(是否掌握基本的 实验操作技能);
兴趣值(是否促进化学学习愿望的提升);

方法值(是否从实验中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启示并实现知识 迁移);
容量值(是否带动更丰富的化学学习);
意义值(是 否促进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校园网“实验园地”栏 目中还开辟“技能财富”子栏目,每个学生都设有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可以随时登录进行“自我评价”,查看老师给予 的评分及已“进账”的累计“财富”,以便自觉调整在实验 过程中的活动表现和行为。多元化的绿色评价,突出了学生 成长进步的变化,满足了不同学生差异性发展需要,促使学 生内因的转变,改变教师仅凭学业考试成绩“印象看人”的 片面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凸显人文关怀实验过程中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 位就是人 文关怀的最好体现,强化爱惜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有了人情味,不会出现“看到火焰就害怕, 见到酸碱就抖擞,听到响声就惊慌”的场面,使得学生更喜 爱化学的学习、喜爱做化学实验。实验的改进在提高安全性 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人文性。如做气体爆炸实验时,用塑料 瓶代替玻璃瓶或加安全防护罩;
做可燃性气体燃烧实验时, 在导管内安放细铜丝用于防爆或在气路中装一简易防爆器 等。例2: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CO2的分组实验, 设置了如下环节:[实验操作]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观 察是否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从而判断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 含有CO2气体。[操作要领]均匀用力吹气,边吹气、边停 顿、边观察。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组织讨论]为什么 要“均匀用力吹气”?为什么要“边吹气、边停顿”?为什 么“停顿时嘴要离开吹气管”?[教师讲解]若吹气不均匀 或用力过猛,会使容器里面的液体喷在脸上;
停顿时嘴若不离开吹气管,稍有吸气就会突然倒吸一口溶液。因为石灰水 呈碱性,喷在脸上或吸进胃里,都会伤害身体,造成事故的 发生。

5.鼓励求异思维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化学思维主要集中于形象 思维,易发散难集中。这也是处于青少年时代的学生身上最 可宝贵的品质,敢想敢做,有很强的求知欲,又不轻易盲从, 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学生提出独特的意见或想法时, 哪怕是“标新立异”,甚至是与教材中结论是相悖的,都要 给予支持与鼓励,鼓励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允许学生独立 思维、自由发表言论,不强求标准、统一的答案。“学生都 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允许学生犯错,错误是极好 的学习机会,失败是成功的基础,就像刚刚开始学步的孩子, 摔倒是很自然的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雅量,能把握机会, 营造适宜的环境,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对微观世界进行大胆 想象,克服思维定势、从众心理和权威意识,并提出相对合 理的解释。例如:“铁的冶炼”教学,在讨论反应原理时,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从Fe2O3中得到Fe呢?学 生回答:分解Fe2O3得到单质Fe。我继续追问:“你是怎么 想的?”学生说:“电解H2O可以得到H2和O2,那么加热分 解或电解Fe2O3,也可以得到Fe”。“想法不错,很有创意。

但是并非所有化学物质都能通过加热或通电实现分解的。” 倘若简单的2个字“错了”,学生勇于探索的信心将会受到极大的打击,甚至创新的火花会就此而掐灭。例3:金属Fe、 Mg、Cu、Al粒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1:都有气泡产生,同时有“雾”产生,而且产生的气 体具有一定的气味。学生2:Mg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速度 最快,Fe反应较慢,Cu几乎没有什么变化,Al粒与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的速度不一样。Fe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后,溶 液都呈淡绿色。学生3:反应开始的时间可能不一样,难以 比较反应快慢。教师:能否通过与酸液反应区分这4种金属? 如何设计实验?(强调“控制变量”)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 所观察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可能与课本大相径庭,尤其是学 生1回答的:有“雾”产生,而且产生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气 味。这样的求异思维的品质是需要得到老师呵护的。对于老 师提出的任务,有学生在点滴板上完成,还有学生则在培养 皿中放置2根交叉的塑料隔板,将其分割成4个独立的区域 (见图1),将4种金属放入其中同时与酸溶液反应(控制时 间变量),通过反应速率的不同加以区分。化学实验教学中 的人文教育无处不在,无法穷尽,远远超出以上所谈及的, 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挖掘知识中的价值,如何把 它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科学与人文虽分属不同的体系,却是 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文化的两 翼。在化学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科 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共同作用,才能从哲学的、历史的、审 美的层面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原创性,净化学生的心灵,推动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思想境界,引导学生去追求 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形成全面化学教育的生动 局面。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