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组的小组长满脸的委屈和无奈:老师,我带着我们的小组成员一起 去捕捉鼠妇,可是我们见到了蝴蝶、蚂蚱还有各种小飞虫,但是就是没有看到鼠 妇,另外我们还挖地三尺,结果只抓到了蚯蚓。这个时候其他的同学都开始小声 说起话来,五组的小组长站在那里十分的无奈,其实这个时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因此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将课堂内 容进行一次深入:虽然你们很努力了,但是不管怎么说你们并没有完成教师交给 你们的任务,按照规定,你们五组应该受罚。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一个机会,五组 的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见到的那些蝴蝶、蚂蚱、小飞虫,还有你们挖出来的 蚯蚓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看到事情有转机,一个五组的同学站了起来:老师这个我知道,蝴蝶、 蚂蚱还有小飞虫都生活在草丛里,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更确切应该说蝴蝶生活在 有花朵的地方,而蚂蚱生活在草丛里。这时另一个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老师我还 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蚂蚱有不同的颜色,在那些有草长得比较茂盛的地方绿色的 蚂蚱较多,而在那些草比较少的地方,灰色和黄色的蚂蚱较多。这时候五组的小 组长又站起来,老师,我还发现我们挖出蚯蚓以后它会马上向着泥土中爬,并且 还有有蚯蚓的地方和没有蚯蚓的地方土壤的状态不一样,……。看着五组的学生 如此积极地表现自己,我不禁有点着急了,因为这堂课我本来准备好了,用鼠妇 作为案例来讲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一节,可是现在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如果打断他们直接把课堂引导到自己设定的探究实验中来,这样会打消学生的积 极性,如果不加以引導,这课堂任务能否完成呢?斟酌再三我还是决定扔这个讨 论进行下去。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啊!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其他的 同学也引导进这场讨论中来。
刚才五组同学观察的非常的详细,那大家能不能对五组同学观察的这 些现象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老师,五组同学说的蚂蚱颜色不同的问题,我认为这是蚂蚱对 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它们身上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这种保护色能够防止它们被天敌发现。
学生:老师,我认为五组同学所说的那个蚯蚓被挖出来以后马上逃跑 是它感知到了危险的存在。
学生:老师,我认为他说的不对,蚯蚓之所以生活在地下是因为它们 害怕光,这好像是叫避光性,这个和趋光性是一个道理,比如我们常说的“飞蛾 扑火”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老师,五组的组长说的蚯蚓生活的地方土壤和周围的土壤不一 样,我认为这是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着环境。
学生:老师,我认为我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因为我们的操 场上那些跑道上,篮球场上就没有昆虫,而操场角落里的草丛里和树下就有昆虫。
…… 等大家停下讨论和发言之后,我开始了我的引导:嗯,大家说的都很 好,也都有自己的见解,不过大家的这些见解究竟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 进行验证。说着我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实验道具和实验器材。对大家的观点进行 了一一的验证。
虽然这堂课和我准备的课堂有点偏离,但是结果是好的,学生的积极 性高涨,学生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能力。
二、教学反思 很多老师都经常抱怨:现在的学生缺乏触类旁通的能力,遇到事情不 会举一反三,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这关键要看教师怎么进行引导。
1.授课方式要灵活多变新课改要求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要打破以 前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教师要学会去适应现在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个引导者,而不再是一个决策者,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 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设置生活情境我们讲述的是学生身边的生物,就要从学生的身边搜 集资料,而现在的初中生生活经验缺乏,他们常见的生物也就那为数不多的几种, 如何从这些事物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如何从学生这些常见的事物中抽取出生命科学的原理才是最重要的,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研究教学,要不断的研究 教学理论,更要不断的研究学生。
3.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因为每一堂课都是不同的课程, 我们遇到的每一批学生都各不相同,所以在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是很正常的,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教师不用担心,不过也不能置之不理,比如这堂课就是我精 心准备的一堂课,我想到了所有的问题,但是却没想到学生的热情偏离了教学的 轨道,但是这个偏离也只是偏离了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偏离知识,也没有 偏离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因此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索性让学生探究开去,在学生探 究的过程在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探究深入下去,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探究中去,只 有这样我们的探究教学才是真探究,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好课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