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护士演讲稿 > [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高中化学常见命题错误分类例析] 高中化学教师

[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高中化学常见命题错误分类例析] 高中化学教师

来源:护士演讲稿 时间:2019-10-31 08:01:10 点击:

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高中化学常见命题错误分类例析

教师也要建立错题本高中化学常见命题错误分类例析 摘要: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除了 记录自己不会做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记录那些在各种资料、 试卷等中发现的本身就有错误或容易产生歧义的题目,提醒 自己不要让其干扰教学。高中化学中常见错题的类型有:断 章取义,问题设置脱离学习背景;
模棱两可,选项设置隐藏 真实意图;
曲解教材,命题出现科学性错误;
只为考试,命 题出现不严谨问题。

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有自己的错题本,主要记录的是一 些自己做错的题,可以提醒自己 再次遇到这些类型的题目时少犯相同的错误。

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错题本”,除了记录 自己不会做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记录那些在各种资料、试卷 等中发现的本身就有错误或容易产生歧义的题目,提醒自己 不要让其干扰教学。这些命制错误的题目(或答案)与正确 认知的冲突,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扼杀了一 些学生的质疑精神,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扰 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举几个 近期遇到的例子,笔者简单归类分析了一下,希望能引起大 家的共鸣。

一、断章取义,问题设置脱离学习背景 命题人将知识过度整合,随意组合选项,对基本概念断 章取义,导致问题的设置脱离学生的学习背景,难度被加大,让学生左右为难。

错题1(2014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如 图1所示,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 (B) A. 用装置Ⅰ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草酸 晶体的熔点为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B. 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 且颜色逐渐褪去 C. 用装置Ⅲ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 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D. 用装置Ⅳ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对此,学生会疑惑:既然草酸晶体的熔点低于分解温度, 难道A选项中的试管口应该向上吗?而教材(人教版)中明 确指出:加热固体时,为了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液体使试管 炸裂, 试管口 应该向下倾斜。因此加热草酸晶体的试管口就应该向下 倾斜。但是向下倾斜又会使熔化后的液体流出来。

这样看来,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都不对,那该怎么选择 呢?经查证,这道题目是对2011年上海 高考化学试卷中一道题目的改编。但是 该题目给出的图片如图2所示。因为有了A、C选项的铺 垫,学生自然会选择D选项。若离开A、C选项与D选项的对比,直接问A选项或C选项对不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只能是一片茫然 ,无从选择。

二、模棱两可,选项设置隐藏真实意图 命题人从一些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切入,随意设置错误选 项,让学生摸不清其真实意图,搅乱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模式 和现有的知识体系。

错题2(2013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月考)下列离子方 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C) A.自然界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产生 的硫酸铜,遇到难溶的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Cu2++SO 2-4 +PbSCuS+PbSO4 B. 在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上通过施加适量 CaSO4,可降低土壤的碱性:
CaSO4+Na2CO3CaCO3↓+Na2SO4 C. 碳酸钠固体加入盐酸:Na2CO3+2H+2Na++2H2O+CO2 ↑ D. NaAlO2溶液与KHCO3溶液混合:AlO-2+HCO-3+ H2OAl(OH)3↓+CO2-3 这里,C选项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就是前后H原子不守 恒,因此是错误的。

但是,有些细心的学生会问:碳酸钠固体要不要拆成离子形式?如果要拆,那为什么要设计原子 不守恒 呢?命题人的意图是什么?命题人故意回避了学生可 能有疑惑的地方,明显避重就轻了。要不要拆,在此之前学 生已经很清楚了,这就类似 石灰水问题的处理: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要拆成离子 形式,其他的情形则不拆。而命题人强调碳酸钠是固体,似 乎不 需要拆,C选项应该就是考查H原子不守恒这一个错误。

因此,本题应该淡化 干扰信息,把“固体”二字删去,成为一道 意图明确的题目。

再如,判断“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 这个说法的正误。如果给出的答案是“错误”,教师的讲评 会是:“因为平衡常数只和温度有关,既然平衡常数发生了 变化,温度肯定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平衡肯定移动”。而如 果给出的答案是“正确”,教师又可以这样讲评:“ 虽然平衡常数变了,温度肯定变了,但是没有说明其他 条件的变化情况,因此平衡不一定移动。”其实,这个题目 本来的面目是:判断“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 发生变化”这个说法的正误。这是一道很简单的常规题目, 但是命题者在改编题目的时候,没有经过严谨的思考,而只 是简单的颠倒位置,就会产生这种错题,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和负担。

三、曲解教材,命题出现科学性错误 命题人曲解教材内容,闭门造车,命题中出现科学性错 误。

错题3(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表1所示的实验中,对应 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D) 这里涉及一个命题:当沉淀的组成类型相同时(如都是 AB2型或都是AB3型),若滴加某种溶液能使一种沉淀转化为 另一种沉淀,则可以比较这两种沉淀溶度积的相对大小。这 显然是一个假命题。因为根据教材上给出的溶度积进行计算 可得:向硫酸钡沉淀滴加氯化钙溶液,当氯化钙的浓度大于 1 mol·L-1时就会产生硫酸钙,即难溶的硫酸钡转化成了 微溶的硫酸钙。而教材(人教版)中的“往AgCl悬浊液中滴 入几滴KI溶液”只是为了验证沉淀可以转化,并没有说这种 转化能证明溶度积的相对大小。其实,教材就怕学生 会产生这种误解,还特别强调“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 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就是说,溶解度 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大的沉淀不容易实现,但是有可能实 现。

四、只为考试,命题出现不严谨问题 命题人纯粹为考试而命题,不考虑题目本身描述的结论 和现象的科学性,使答题人思维越严密,越不容易对不上答案。

错题4(2012年高考全国卷)COCl2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Cl2(g)+CO(g)Δ H=+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 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图3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1)~(3)略;

(4)①~④略;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 应速率的大小:v(5~6)>v(15~16)(填“<”、“>”或“=”), 原因是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 越大 。

本题中比较的是“平均反应速率”, 但是,提供的标准答案在解释原因时却说“反应物浓度 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这里的“反应速率” 又指的是瞬时速率且不是净速率,而我们平时说的反应 速率指的是平均速率且是净速率。在这个问题上,这道高考 题的 标准答案显然会把学生的知识弄混乱。题目没有错,答 案似乎也没有错,但是因果关系不成立,就错了。

如果追求题目的严谨性和明确性,本题可修改为:“比 较反应物COCl2在5 min和15 min时反应速率的大小:v(5)v(15)(填“<”、“>”或“=”),原因是。”这样题 目和答案的因果关系就对应上了。

可见,讲课容易而命题难,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这些 左右矛盾、不科学的习题充斥各种作业和考试中, 又有一些教师凭借有限的知识随意发挥,却又无法自圆 其说,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成长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因 此,我们必须反思:到底该怎样进行习题的研究和教学?用 知识引导知识,用精心设计的、有梯度的习题去提高学生的 理解、分析能力才是关键所在。而这种设计的前提是教师有 自己的“错题本”,把这些错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不让它们 恣意地去祸害学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