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礼仪如此重要,礼仪教育也是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但是,当前礼仪教育的效果却并不能让大家满意。
缺乏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内容是当前礼仪教育存在的 两个重要的问题。之所以存在上述两个问题,则和当前礼仪 心理研究的匮乏有关。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研究开展了关 于礼仪的实证研究。柳夕浪和王少华[1]的研究通过问卷法 研究中小学生礼仪行为。他们测量的礼仪行为包括家庭礼仪、 学校礼仪和社会礼仪。结果发现,中小学生整体礼仪行为良 好。但是,家庭礼仪、学校礼仪与社会礼三个方面中,学生 在校的表现最差。同时,中小学生礼仪行为随年级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结果都凸显出了我国当前礼仪教育存在 的一些问题。因此,基于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教育实践的开展 已迫在眉睫。本文将首先描述礼仪心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然后总结基于实证研究的教育实践。
1 礼仪研究的内容 1.1 礼仪心理与行为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礼仪行为也不例外。结 合前人的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礼仪行为的 发展,分别是语言礼仪、服饰礼仪和体态礼仪[2]。下面先 简要的介绍一下三种礼仪的内涵。
(1)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 一,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使用语言的时候也有很多礼仪 规范。中国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通常会“听其言、观其行”, 与人交往的时候也很注重“察言观色”,这些都表明了语言 礼仪的重要性。语言礼仪又可以细化为见面和告辞礼仪、求 助和拒绝礼仪、致谢和道歉礼仪等。而且,在面对面的交往 之中和书面交往之中,这些礼仪要求又有细微的差别。
(2)服饰礼仪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王制》中提到:“中国戎夷,五 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皮,有不 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 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 食者矣”。通过上述记载可知,在中国古代服饰就是表达礼仪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在其他两本典籍,《周礼》和《仪礼》 之中,服饰礼仪也是其核心内容。中国古代服饰礼仪一个重 要功能就是彰显尊卑[3]。在《舆服志》中,对帝王百官在 各种不同场合的服饰礼仪规范要求都有非常详尽的描述。君 主和后妃的服饰也要由“司服”类官员精心的设计,合理的 搭配。虽然现代社会服饰礼仪没有如此繁冗,但是也非常重 要。现代人多扮演多种社会角色,穿着和活动场合相匹配的 服饰来体现礼仪,是每个现代人需要学习的内容。
(3)体态礼仪 礼仪除了可以通过语言和服饰来体现,也可以通过体态 来体现,包括步态和坐姿等。古人对于步态就十分讲究。在 厅堂室内走路,向前迈步脚的脚跟要紧挨着另一脚的脚尖落 地,手臂摆动幅度小,才符合步态的标准。这一礼仪要求也 和室内安静肃穆的气氛相吻合。现代社会对于体态礼仪的要 求没有那么高,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大家还是要有所注意。
1.2 礼仪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除了要了解礼仪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趋势,还要考察其影 响因素。著名心理学家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某 种心理和行为会同时受到个体特征因素和环境特征因素的 影响,我们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考察礼仪心理和行为的影 响因素。
(1)个体特征的影响。目前很少有研究考察个体特征 对礼仪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但是基于以往研究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假设。首先,人格可能会影响个体礼仪心理与行为。目 前,大五是国内外认可度比较高的人格理论框架。大五人格 理论认为,人格由五个维度组成,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 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根据每个维度的内涵,我们 认为情绪稳定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可能与礼仪心理和行为存 在关联。情绪越稳定,宜人性和尽责性越高的个体,其礼仪 认知、行为和态度会越好。其次,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礼仪 与心理。积极情绪体验较多的个体,其礼仪认知、行为和态 度会越好;
而消极情绪体验较多的个体,其礼仪认知、行为 和态度会越差。
(2)环境特征的影响。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 论,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受到层层嵌套的各种环境因素 的影响。影响个体礼仪心理和行为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文化因素会影响个体礼仪心理与行为。一 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而文化又会 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中国号称礼仪之邦, 就和传统文化中提倡仁义、克己复礼的文化观念有很大的联 系。当然,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这种演变也 会影响到个体礼仪心理与行为。其次,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 响。学校和家庭是一个人早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对于他们 礼仪心理和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柳夕浪和王少华[1]的 研究发现,相比城市中小学生,农村中小学生的礼仪行为表 现更好。而且,干部家庭子女的礼仪行为不及一般家庭儿童。最后,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环境也会 对个体礼仪心理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2 礼仪教育原则 礼仪教学的原则要依据礼仪心理研究的结果来制定。根 据上述研究内容,我们认为礼仪教学应该把握阶段性和全面 性的原则。
2.1 阶段性 由于礼仪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 有每个阶段的特征,因此礼仪教育应该把握阶段性的原则。
礼仪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从幼儿园、小学、中学、 大学到进入职场。每个阶段的礼仪教育应该有自己的重点方 向,并不是之前教育内容的重复。礼仪教育的目标可以从礼 仪认知、礼仪行为和礼仪态度三个方面入手。
2.2 全面性 礼仪教育的全面性是指礼仪教育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 面的力量来开展。由于影响礼仪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环境因素 是多方面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各种环境因素的教化功能来塑 造个体礼仪。目前礼仪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是,大家希望通过 单方面、一时的教育来培养个体良好的礼仪心理和行为。真 正做法所起到的效果是短暂而微弱的。
【参考文献】 [1]柳夕浪, 王少华. 关于中小学生礼仪行为的调查研 究. 教育科学, 1995(4):
37-39.[2]高洁. 浅谈儿童礼仪的评估系统. 科教文汇, 2011 (2):
44-45. [3]周利群.中国服饰礼仪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劳动关系 学院学报,2009(5):
91-94.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