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在悖论 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但对于工商 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观点却不一致。现 有的创业教育经常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为依托,必定绕不 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知识。而从理论深层分析,两者有 着内在的悖论。库拉特科认为创业学是商学院的未来,创业 学专业的相关教员正转变为领导人角色。商学院教育领域有 一个相当有趣的辩证法:控制和创新,即服从于创造,他们 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方法,可以归类为不同的思维体系。服从 导向的管理学科(如金融、会计)与强调创造和创新的创业 学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澳大利亚的创业学教授凯文 •凯德尔认为创业学教育摆错了位置,它好典型的大学商学 院的教育不协调,无论是在教授课程的方式上,还是在评估 方式上。新的领域必须拓展到管理学或者工程学领域之外, 或许甚至是大学之外。创业学教育家戴维•伯奇认为,商学 院教给你的恰恰是创业学的反面;
基本上来说,商学院是教 你如何为别人工作。欣德尔甚至质疑创业学专业是不是应该在商学院教授,提出创业学属于在任何地方都可教授的课程, 只要那里具备了具有创业的天才想法和对待创业的正确态 度[2]。从形式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属于工业时代的 产物,细化的分门别类学习,而创业教育具有后工业时代的 思维方式特征,强调资源整合、持续发展等。工商管理类专 业大致沿着工业时代思维――工具主义――专业细分―― 显性有边界――传统教育模式――聚集模式的模式进行,而 创业教育则是根据后工业时代特点――人本主义――专业 融合――隐性无边界――创新教育模式――辐射模式的路 线展开。
(2)现实困境 目前的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贫乏,内容零散未成体系。
加上教材西化的倾向,不能与国情相符合,导致理论单薄, 无法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展。首先,创业教育的相关理 论已有研究成果从数量上、质量上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 系统理论薄弱,导致理论研究尚不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 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 学科专业教育,未能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 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更无法做到以创业教育 来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如能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工 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来构建,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二者 相互有机融入更加艰难。再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是利用课 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只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误以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创 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从“点”上展开,相应地学生就失去 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必须清醒地看到,创业教育决不 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因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 不能如同具体的技能那样传授,而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 人文知识所内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积累才能潜移默 化地生成。
2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融入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 技能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至少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在显 性层面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 育,二是在隐性层面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 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1)创业教育的层面 完备的创业教育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特点,并非在一个点、 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展开。创业教育具有某种纵向的层次性, 大致包括创业思维层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 层面(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经济法、税务及知识产权 等),创业能力层面(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团队管理、组 织策划),创业模拟层面(创业设计、沙盘决策模拟等)。
每个层面均可由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亦 可提升学生的投入度。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性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具有明显的外向性, 即眼光向外才有效果。这种外向性表现在教师视野和实践的 外向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实践的外向性。
美国高校教育创业模式的典型三种模式中的“聚集模式”是 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面向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
课程内容表现为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培 养、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事宜都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 组织和实施[3]。
(3)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创业教育是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工 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创业知识层面和创业能力 层面的一部分有共通之处,因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以 创业教育为专业支撑,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
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按照学科门类或技术领域划分的,重 在传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制 定展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课程评价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全可能为工商管理类专 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反过来塑造专业教育,并按照不 同教学阶段强化课程实践。
3创业教育的隐性渗透融入 创业教育在思维层面呈现出持续性、隐蔽性的特点,学 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无法靠显性的 课程知识单独承担。(1)隐性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方式,更加 具有现实性。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知识、能力,先导性的创 业的思维和心理准备必不可少。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强化 创业意识、捕捉商业机会的敏锐程度,对创业激情和理性的 理性关系的把握,保持创业者必须的好奇心、兴趣、激情、 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自我探索,摒弃赌博心态而保持风险 意识的底线思维。这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 的大部分课程中,以创业教育作为主线,会使得工商管理类 专业课程教学立刻饱满起来。另外,对于创业管理而言,某 些行业的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只有身处那些行业中才可以 领得到,因而,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方式在这些方面更好的 作用[4]。
(2)创业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创业,而 创业的学生中能有所成就的会更少。因而,不能把创业成功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受到的创业教育 训练首先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方面的,这是一种思维状 态的提升,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机会捕捉的敏锐度训练。
需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高风险收益特点,懂得把技术、思想 商业化,构建商业模式的方法,创业思想落实到团队中并成 为团队文化的运行方式等等。总之,除了培养创业意识之外, 更重要的是懂得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成为学生专业思维体系的一部分,为整个社会积累创业智力资本的存储量。
4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对策 (1)创业教育师资的开拓 事实上,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 业课程教师要深入而全面,除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有 强化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能力、 市场策划能力,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创业教育 的教师应在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 具有创业教育的专业关联性,最好是具有创业实践、企业咨 询经历,与社会和企业联系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乃至某方面的创新能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具备创业学和 创业管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方面的 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 程中。从创业管理角度看,创办企业离不开企业管理、市场 营销、财务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制约。有过创业和咨询经历的 企业家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环境认知和经验总结,对于创 业共性的问题会有贴切的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企业 管理、运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是指导创 业和企业经营的导师;
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 加强创业项目的策划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 识传授。因而,创业教育开展的师资,很可能需要由富有经 验的校内外指导者构成创业咨询团队。同时,应构建工商管 理类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的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和创造条件,以鼓励高校教师创业。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靠岸” 从创业教育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显性开发和 隐性渗透方式,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工商管 理类专业课程若不与行业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缺乏指向性,无论从学生就业还是专业建设,都容易导致方 向模糊。没有方位感的教育,必然导致迷失,如大海上的航 船缺少目标,缺少前行的动力。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以创 业教育为方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航向,密切结合行 业、企业热点“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就 能对某些行业特点、规律有常识和经验,对某些行业的供需 价格、供应链、销售渠道等有相关了解。
(3)运用商业计划书 某种程度上,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可以成为工商管理类专 业“靠岸”的出入口,它要求专业必须结合行业的环境、规 律和特点来展开。商业计划书可以横贯宏微观环境分析,战 略分析,生产与运营管理,人员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 绩效薪酬、员工关系,新产品策划与开发、营销策划、品牌 运作、渠道和销售管理等,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融资并购、 会计统计等等。紧密结合行业的商业计划书的高质量团队化 撰写既可视为创业教育和工商管类专业教育的结合点,也可 成为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和隐性渗透的综合性训练,完全可 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创业开辟道路。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