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解释“圆”就是圆满无缺的意思;
明就是光明普 照的意思,并提醒学生注意同音字的字形辨认) 师:快速浏览课文,圆明园又叫做什么呢?根据你所知 道的,简单说说这名字的由来。
(让学生快速找到“皇家园林”“圆明三园”“最大的 博物馆、艺术馆”“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等词语,感受到了阅读发现的乐趣。不仅培养学生快速阅读、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 的能力。) 师:是的,这就是美丽的圆明园,它是一个奇迹。课件 出示:圆明园的美丽图片。
(学生欣赏着美丽的圆明园图片,从视觉上感受着圆明 园的美丽壮观,从而形象理解了“瑰宝”“精华”等词语的 含义。) 出示词语: 师:同学们,一个个词语就是一幅幅画。我 知道你们已游览过许多风景名胜,能不能结合你们的游历介 绍介绍这一幅幅美丽的画? (学生或展示自己旅游时的照片;
或介绍自己旅游时所 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或交流从网络上、课外书上搜集来的 资料……大家兴趣盎然,交流展示的过程既学习了词语,又 使得学生整体熟悉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以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均考虑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 培养。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中,既整合多方 信息,又落实多元目标,有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 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投入阅读实践活动。
二、突出一个“读”字——转变学习方式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于永 正老师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第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 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畅,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时,要舍得花时间,要肯于下功 夫,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当然, 多读书并不是让学生自己漫无目的地去读,而是要有目的、 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读书。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 一课时的朗读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精彩的示范。
(1)她是谁?文中有几次写到了小女孩?请你找出来 读一读。
A、战争时期,有一天,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
两名儿童当场被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有个小姑 娘。(学习“炸”。) B、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 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C、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名未受伤的孤 儿却可以给她输血。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 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学习“型、否”) D、区别“血”的读音和用法。(流血、输血、血型、 血管)、(献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E、文中出现过她的名字吗?你猜猜为什么会没有名 字?了解文章的背景。
(2)“我”又是谁?(学习“阮恒”)文中哪些地方 是在描写阮恒的呢?请你找出来,稍做记号,并读一读。
A、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 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B、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他的胳膊用酒 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他的血管。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 一句话也不说。
C、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 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D、阮恒摇摇头。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 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刺疼了他, 他又摇了摇头。
E、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F、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一样。
师:刚才几个同学读了描写阮恒的句子,细心的同学 有没有发现,在这些句子中有几个表示相同意思的词语,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3)学习词语:啜泣、呜咽、哭泣、抽泣(你还知道 哪些表示“哭”的词语。) …… 三、突出一个“放”字——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 域……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能力。”那么,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它更不应该是孤零零 地存在着的。它应该向课前延伸,链接学生的“已知”;
它 应该向课后延伸,衔接学生的“未知”,也就是要努力拓展 学生的学习空间。
首先,培养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 虽然是在课前,但却是整个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应 纳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在预习中,学生除了读通课文, 圈画生字,理解词语外,还应该质疑问难,思考课后练习, 批注读书感受等。如《触摸春天》的预习要求:(1)朗读 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理解生字词以及 不懂的词语。(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 什么不懂的问题?作上标记。(4)在家里,蒙上自己的眼 睛,体验一下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课堂上,教师再 适时检查反馈,或资料展示,或听写词语,或交流感受。学 生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无疑会增添学文的底气,热情会更 高涨,思维会更活跃,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如此坚持不懈,便可培养起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预习, 简化了一些教学环节,课堂上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书、感知课文内容,甚至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品读感悟的内容, 这样,第一课时的教学就会变得扎实而丰富。
其次,设置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 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 和探究的欲望。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设置疑问,抛 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还是 《触摸春天》一课,在体会安静神奇的灵性,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第4自然段之后,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同学们,‘我 仿佛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你看到了安静怎样 的内心世界?她会对蝴蝶说些什么呢?”这样一个疑问足够 引起同学们对安静“内心世界”的关注,从而步步深入走进 安静的内心世界,感悟安静对蝴蝶的关爱、对动物的关爱、 对生命的关爱。
总之,只要我们深刻挖掘教材因素和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重新整合,突出“趣”,加 强“读”,重视“放”,第一课时的教学必会是扎实有效的,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还将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有力 的基础。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