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意见》要求,牢牢坚持马 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 义办学方向,体现了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思 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 渠道、主战场,思政课的现状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个人 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实现中国梦的需要。思政课 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能否把握住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 键看“系统工程”能否有效运转,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能否有效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看能否真正发挥思 政课的应有作用。
二思政课建设是大是大非,要真重视 第一,思政课地位重要,“应该”真重视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 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
是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 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 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 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骨干课程、主渠道。大学生是祖国的未 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水平,决定 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不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就不能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党就不能永葆先进性, 就不能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严峻,“需要”真重 视思政课。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把意识形态作为西化、分化中 国的重要工具,尤其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和普 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比过去更加来势汹汹,渗透无处不 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思政课教师大多专注于传统教学, 对如何利用互联网等进行教学,既没有相应的规范性要求, 更没有成熟的经验,也不是个人能做的。一些人大讲特讲“普 世价值”“宪政”“民主社会主义”等,反对马克思主义, 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等。思政课对此, 既无招架之功,也无招架之力。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应该积 极作为。在高校要用思政课的正能量战胜或消除网络等增添 的负能量,确保牢牢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第三,党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必须”真重视思 政课。习近平说,改革不是做样子,“不能叶公好龙!”[2]做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叶公好龙”。有些人口头上重视马 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视高校思政课,事实上像“叶公”一 样,并非真的重视。“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 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3]在涉及原则性问题的 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 糊立场、耍滑头。更有“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 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态度,出了政治性事件、遇到敏感性问题 没有立场、无动于衷。”[4] 高校要强化政治和领导责任,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 态工作的第一线,要有强烈的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意识,是 有现实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师要守好政治、法律、道德三条 底线,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 才能为思政课教学多“添砖”,多“加瓦”,意识形态斗争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思政课教材,要增强问题意识,回答热点和敏感“问 题” 2015 年3 月,刘云山在同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 时强调,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学 生的接受习惯,“对准现实问题,着力解疑释惑,增强思想 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5] 现行的思政课教材尽管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且不断修订,但是 基本没有解决大学生关注、关心的宪政、公民社会、民主社 会主义等热点、敏感问题,严重滞后于急剧发展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落 差,既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又缺乏实效性。
判断思政课教材是不是好教材,关键要看教材是否回答 清楚了大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从一定意义上 讲,教材回答清楚了热点、敏感问题,思政课也就能够确保 大学的社会主义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增添“正 能量”。否则,教材空洞的理论讲的越多效果就会越相反, 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就会“害死人”。
习近平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共产党人“从来 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6]思政课也必须抓住“问 题”进行改革。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热点、 敏感问题,就是思政课需要回答的问题。他们的矛头都是直 指“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 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如果听之任之,不进行批判,不以正视 听,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三人成虎”了。非主流意识 形态,就变成主流意识形态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 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首先要对热点问题、敏 感问题不能回避,要理直气壮的去回答。教材是指挥棒,思 政课教师只是运用指挥棒。如果教材回避问题,教师自然也 就会回避问题。把“教材编好”是“三进”的前提。第二才 是“进课堂”的问题,教师在这里的作用是关键。第三进“进 头脑”仅仅是第一进和第二进的结果,前两进是手段,第三进是目的。前“两进”解决好了,结果才有可能好,“进头 脑”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当然,还要大力进行教学方法改 革。没有解决好“进教材”的问题,“进课堂”和“进头脑” 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三进”工作就徒有虚名了。
大学本科生开设的思政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分别改为“专题”, 例如《基础专题》《纲要专题》《原理专题》《概论专题》 等,各门教材内容不再以“章”“节”出现,而是把现实中 的热点、敏感问题梳理一下,分别放在四门课中以专题的形 式进行回答,大学生的“疑”和“惑”都解决了,就能确保 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功能,大学生就会看到党和国家、民族的 希望,就会坚定理想信念,愿意坚持党的领导,相信马克思 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四思政课教材,内容要“精”,必须抓住马克思主义精 髓 邓小平对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有重要论述,今天仍然是 我们编写好思政课教材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一,“学马列要 精,要管用。”少而精,才管用。第二,学马列要抓住精髓。
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他读的书并不多, 就是相信“实事求是”。第三,要提倡实事求是,他常说他 是“实事求是派”。过去我们打仗“靠实事求是”,现在搞 建设、搞改革也“靠实事求是”。[7]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 周年大会上说,30 年 来我们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 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 近平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梦、怎样 实现中国梦。好的思政课教材,除了要正视、回答现实中的 热点、敏感问题之外,还要按照邓小平的建议,在教材内容 “少”而“精”上下工夫,在“靠实事求是”上动脑筋,以 “专题”的形式,把探索和回答的这“五个”问题在四门课 中真正讲清楚。
例如,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 理》)教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似乎只有讲全了,才算讲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并且教材只讲了一些抽象的理 论、概念,大学生认认真真学完了《原理》,却不知道实事 求是的地位,回答不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 主义,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和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置于规律的层面和高度,反而把马克思主义 疏远了,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调侃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贯穿着实事求是,马克 思主义就是规律。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本质上是对规 律的揭示,马克思从自然规律分析到社会规律,从人类社会 发展一般规律分析到“两个必然”再分析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建议大幅调整教材内容,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把 马克思主义精髓讲清楚,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清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只是纵向“纲要”式的记录历史, 没有集中回答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选择社 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没有讲清楚革命、建设和改革如何 “靠实事求是”。建议用以“论”为主的方式,讲清楚中国 近现代史不同历史阶段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即讲清楚中国人 民“靠实事求是”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找到中国 革命正确道路;
“靠实事求是”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选 择社会主义;
讲清楚违背实事求是,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受 曲折;
“靠实事求是”选择改革开放并取得成功,走出一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才能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 的信仰,提高大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 领导的自觉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仅以板块 形式,解读了若干理论问题,没有贯彻“少”而“精”的原 则,也没有充分反映邓小平说的改革如何“靠实事求是”的 问题。教材要讲清楚,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事 求是、与规律的关系。重点从实事求是、从规律的角度讲清 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党是如何探索和回答为什么坚持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发展了的中国马克思主 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 义;
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让大学生明白,改革开放的成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是 实事求是的成功,是遵循规律的成功,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自觉投身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大潮中。
有人可能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教材本身没有问题,思 政课教师应该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问题就 解决了。思政课教师由于层次千差万别,教学任务繁重,他 们没能力、没精力、没时间把知名教授、专家编写的教材体 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知名教授、专家应该直接拿出一个符合 “教学体系”的“管用”的教材给教师使用。
教材还要把回答大学生关注、关心的热点、敏感问题与 邓小平说的“靠实事求是”的关系讲清楚,两者不矛盾。讲 清楚革命、建设、改革“靠实事求是”是讲清楚现实中的热 点、敏感问题的前提,而讲清楚热点、敏感问题则是对讲清 楚革命、建设、改革“靠实事求是”的深化。把这两个方面 的问题都讲清楚了,解疑释惑了,这样的思政课教材才是好 教材。
五让思政课教师成为高校最受重视最受尊敬最受羡慕 的职业 思政课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堪忧:第一,教师地位尴尬。
有人把思政课称为“垃圾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称为 “垃圾学科”。把增加教师看成是增加办学成本。在社会上,有些人还会用奇怪的眼光看着你,把你当成另类,好像思政 课教师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第二,教师数量太少,只能 大班上课。中宣部教育部规定,本专科思政课专任教师要总 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 的比例配备。全国各高校现 有思政课教师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可谓“兵力”严重不 足啊!队伍不稳,没有荣誉感、成就感;
政治素质堪忧,有 些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
职业道德不乐观,业务素质不高, 学历层次较低。第三,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培训数量少,跨 度长,速度慢,难以满足需要。例如,中宣部教育部2013~2017 年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5 年培训计划规定,国内国外培训 4000~4500 人,社会考察项目安排1000~1500 人,专项研修 3000 人,攻读博士学位500 名。[8]这样的培训计划,可以 说只有象征意义。即使加上各省安排的培训计划,也达到全 员培训了,效果也不会很明显。因为,培训内容老套,培训 形式陈旧。即使如此,有的高校也由于师资短缺,无法安排 培训。第四,落实中央政策不到位。中央要求各高校要制定 思政课建设规划,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在人才培养等方面 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确保思政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 地位,目前来看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很好落实。
高标准配足、配强思政课教师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 计。首先,建议制定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同时在加大 对教师培训规模、加快培训速度、提高培训质量的基础上, 对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梳理,把立场信念不坚定,不称职的教师重新安排工作。其次,按照1:350~400 的比例配 足教师队伍,确保按照中班规模上课。让教师有时间备课, 有时间搞科研,有时间参加培训、进修。第三,高门槛引进 配强教师队伍。要求新进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是 共产党员;
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的博 士,既要有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又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第 四,确保思政课教师收入水平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教师的水 平,并给予较高的其他待遇,留住人才。第五,要建立监督 检查长效机制。高校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 在顶层设计上做好、做细,还应建立健全适应当前新形势的 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才能为思政课建设规划的全面落实保驾 护航。通过这些措施把中央的政策落实到位,让思政课教师 成为在高校在社会最受重视最受尊敬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这 样持续并坚持下去,高校思政课必将牢牢坚守住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这块阵地,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为巩固党的 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云年谱(1905—1995)(下卷)[M].北京:中央 文献出版社,2000. [2]习近平关于全面改革论述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 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4][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 文献出版社,2014. [5]刘云山.认真落实责任,积极改进创新,切实做好高 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N].人民日报,2015-03-29(2). [7]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382. [8]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2015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2015-03-1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