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在《符读书城南》中写到“两家各生子,提孩 巧相如。少长俱嬉戏,不输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见乖张,清 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还有“人不通 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诗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人的成才全在于后天接受的教 育,孩子小时候没有什么不同,有的孩子努力学习,肚子里面就会有丘壑。学与 不学使它们逐渐分化为龙和猪,日后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人只要不愿意做 猪马牛,就要学习,多读书。所以,读书对我们一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读书要有目的性,不能盲目的去读书。因为如今图书资料浩如烟海, 如果我们读书没有目的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读的书再多也没有用。我们有目的的 读书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因为会获得明显的效果。苏轼早就指出: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 尽取,但得其所欲求爾。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 用,但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 此。”有了目的,就会有选择的去读书,读好书。浩如烟海的书籍,水平参差不 齐,什么书都读,只会浪费不少时间,给我们带来麻烦。劣等书籍还会给我们带 来危害,极大的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
读书有了目的,就要通过精读和泛读去不断精进。
泛读, 广泛地阅读;
泛泛地阅读通看一遍,不是很追求深层次的理 解。首先,我们掌握的数据越多,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就越全面正确。正所谓“凡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反之,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就会片面不准确。
泛读不仅有助于我们判断是非,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些论著水平的提高,其 次,具有广博的学识,可以为我们从事专门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精读,是区别与泛读而言的概念,指深入细致地研读。一个人要积累 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精读的方法我觉得主要有:
1、把经典论述的句子找出来 2、对书中的名词、概念加以界定(特别是一些关键的词) 3、对该书形成的背景(或理论产生的背景)应有所了解 4、归纳出基本观点和特征 5、同类的事物要比较 6、找出理论的体系结构和逻辑关系 7、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操作、原则、步骤) 8、理解典型案例 9、分析其指导意义、可应用的领域、途径 读书不能死读书。“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 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出自唐代章碣的《焚书坑》,读书人读得书越多,所 受到的约束就越多,他们思想潜意识中,伦理道德君臣父子等都是规范自身行为 的规则。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其实,三十年也成不了。所以,读书不 能拘泥于前辈留下的经验,有根据的假设,小心求证。这样读书才有意义,才会 有突破。不能被获得的知识所束缚,要敢于和过去的自己宣战,不被读书的条条 框框所拘束,理论结合实践。
读书要思考,人们常把喜欢读书而又没有什么心得体会的人叫做两脚 书橱,读书要能理解书中的意思,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要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 解,否则书读的再多,也无济于事。学有所得的关键在于思考,孔子说:“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和思考要结合而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能 纸上谈兵。衡量读书时是否思考的一个重要标识是看你能否提出问题,能够提出 问题就说明你读书是动了脑筋,就会有收获,不思考当然提不出问题,也就无从 收获。现代学者也认为能否提出适当的问题,是学生思考与否,学术水平高低的 一种标志。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敢于对前辈所做出的结论提出质疑,孟子就 曾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都要提问题,要有针对性提 出问题。当读书的时候,发现书中所描述的和自己生活中其他方面接受到的知识 有差别,甚至相反,就不能以书中所写内容为准,就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有这些差 别,送人郑樵谈到:“因疑而思,思而得。”持有怀疑精神,这样才会有所得。
总之,读书是获得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不读书便会使人浅薄粗鄙, 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我们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 未来。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 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 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 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作者简介:郑茂,男,(1990—),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美术(书法方向)研究生,籍贯:河南开封。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