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指名说画线的句子) 师:找到两段话,我们还要好好品味品味。
(师出示第一段话:“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师:谁来为我们大声朗读第一段话? (师指名读) 师:钱学森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钱学森 究竟做了什么准备?(稍作短暂停留接着说)光看这句话, 你没有答案。读书要会联系上下文,上文有答案。
生:我找到了“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 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 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师:我觉得这两个“最”字蛮有意思的,你有没有从中 读出什么呢? 生:我认为这两个“最”字说出了钱学森当时在美国很 了不起,有了一些成就。
生:我也看出钱学森是非常勤奋刻苦的,不然不可能成 为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他的小有成就都是勤奋努力 的结果。除了文中写到的他如此刻苦做的准备,其实在赴美 留学期间他还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请看屏幕。
(师出示:
1936年参与美国早期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
1940年进行飞机金属薄壳结构理论研究;
1942年研究有了一定成绩,参加美国机密性工作;
1944年与冯·卡门合作研究远程火箭;
1947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的正教授。) 师:读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学森特别勤奋,所以获得很大的成就,他 还当上了正教授。
生:我看出钱学森确实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 最得力的助手,不然不会和冯·卡门合作研究远程火箭,参 与美国早期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工作,要知道,这是很机密的。
生:我还看到了一个省略号,说明钱学森还做了很多研 究,还有很多成就。
师:是呀,你们真会读资料,连标点符号都能读出丰富 的内容。那么,钱学森在美国做的准备,都是为了什么呢? 你读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了吗? 生:他学习那么多东西,就是为了掌握技术回国继续研 究,我觉得他很爱国。
生:钱学森努力学习,做了那么多准备,就是希望有一天回到祖国后,能够使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我读出他很爱 自己的祖国,很想为祖国作贡献。
生:他一心想着为祖国和人民多做点事,所以才到美国 学习,我觉得他很伟大。
师:确实,正如你们所说,钱学森是一个爱国的人,而 他的爱国就表现在: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板书:身在美 国,心系祖国)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品味这段话时,运用了联系上文 和结合资料的方法。用这样的方式再来读读钱学森说的第二 段话,读进人物的心里去。
(师出示第二段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 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 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 回去的。”) 师:自己先读读这段话。
师:钱学森说祖国现在很穷,同学们,祖国真的穷吗? 能运用刚才的方法在上文找到答案吗? 生:祖国的确很穷,我找到留学生说的话:“祖国刚解 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 有困难。” 师:确实,留学生的话印证了祖国当时的情况。60多年 前的祖国,到底有多穷呢?一起来看资料。
(师出示图片)师:两相对比,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从照片中看出美国当时很发达,都有小汽车了, 而中国很贫穷落后,道路不平,也没有汽车。
生:照片上中国的房屋破烂矮小,而美国是楼房。看上 去很漂亮。
师:祖国的确很穷!如果你是留学生,你会选择留在美 国还是回到中国,为什么? 生:我会回到中国,因为我是中国人嘛,还是自己的祖 国好! 生:我可能会留在美国,因为在美国什么条件都很好, 而中国太穷了,就是搞研究也搞不起来,没有设备啊! 生:我会回到祖国,你想呀,祖国当时已经很穷了,要 是留学生们再不回来建设祖国,那就会更穷了啊,所以我还 是要回国。
师:你们都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与选择,而钱学森的选 择是——(生:回到祖国。)这次,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钱学森非常爱国的感情,宁可放弃好的条件 和待遇也要回国。
生:我读出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他一心想报效祖国,我 很敬佩他! 师:对,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个爱国的人,他的爱国还表 现在:盼望归国,报效祖国! (师板书:盼望归国报效祖国)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好这段话。
(师指导朗读) 二、发现语言的变化 师:(出示两段话)刚刚我们读了两段钱学森说的话, 所谓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是表达他内心情感的,那么我 们再来看看,同样是钱学森说的话,你发现人称上有什么不 同? 生:第一段话用的是“我”,而第二段话是“我们”。
师:为什么人称有变化呢? 生: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对自己说的,第二段话是对留学 生说的。
生: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说自己,表明自己一定要回国 的决心,而第二段话钱学森不仅对自己说,也对留学生们说, 他想让大家都回去为国家作贡献。
师:如果说第一段话是 钱学森内心的深沉独白,那么第二段话则是他坚定的、激情 的号召。一起读这两段话,注意第二段要读得有激情。
师:你们看,我们抓住了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就走进了 他的内心世界,读懂了这个人。再放眼全文,你还会有新的 发现。比如:文章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快速浏览课文, 依次圈画出来。
(师指名依次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这些表示时间的词的排列有什么问题吗? 按一般顺序,“1955年10月1日”应该放在哪里?生:应该放在“1955年9月17日”之后。
师:那课文为什么把它放在开头呢?让我们走进这段话 中,走进定格在1955年10月1日的那幅画面。
师:我们来合作一下..老师出示一句,大家一起读这 句话。眼前的画面中,太平洋上出现了一艘巨轮。画面中出 现了什么?(生:中年人。)你看到了他的什么?(生:前 额。)又近了一点,这时看到了他——(生:神情、动作。) 再近一点,仿佛透过他的神情,看到了他的——(生:内心。) 什么样的内心?再读一遍。他是谁? 师:这是一幅画面,一幅人物特写画面。(板书:特写) 为什么要把这段人物的特写放在开头呢? 生:这里用了倒叙的手法。
(师板书:倒叙) 师:好在哪儿呢? 生:设置了悬念,让人更有兴趣往下读,看看后面到底 要说这个人是谁。
生:我觉得也突出了钱学森的形象。
师:突出了他什么形象? 生:钱学森爱国的形象,突出他急切归国的心情。
三、情境练笔促表达 师:此时,甲板上有位记者认出了钱学森,他走上前去 采访:“先生,您就要回到祖国,此时此刻,您是什么心情? 您有什么话想对全国人民说吗?”(生练笔:钱学森眺望水天一色的远方,心潮澎湃,他 激动地说:“ 。”) 【教后所思】 《钱学森》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写人文章,小学阶段 这类课文我们见得最多,最熟悉、最惯常的方法是感知人物 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单就这篇课文而言,人物形象鲜明, 情感表达直接,学生一读就懂的便是爱国。可是,怎么爱? 爱到什么程度?怎么表现这种爱?不深入语言内部,不进行 深层次的咀嚼品味,爱国只会是一个标签,认识只会是肤浅 的、单薄的。“要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备课时林春曹老 师的话一语中的,掷地有声地敲击在我的心上。于是,奔着 这个目标,一番细读,精心设计,才有以上生动的课堂呈现, 才使学生在披文入境、潜心会文后认识了钱学森这个人,感 受到他身上最突出的品质与最真挚的情感,同时,也学习了 写人的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
一、得意:言为心声,人物形象更鲜活 想要把课上到学生心里去,首先需得“意”,就是要引 导学生披文入境,走进文本内容、思想和情感之中探究。本 文的核心内容无外乎钱学森说的两段话及开头的一个特写 镜头。因此,第一步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因为认识 一个人,往往要先从他说的话开始,所谓言为心声,话语最 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聚焦文中钱学森说的两段话,理解其心声,体会其情感,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1.资料还原背景,独白表达心声 2.资料对比发现,对话坦露心迹 第二段话,是钱学森向留学生发出的号召,字面理解不 困难,但光靠朗读,是很难走进人物心里的,要真正读懂他 炽热的爱国情和报国之心,这一次选择图文资料再次补充给 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有所发现。在1949年中国和美国的城 市街景的对比中,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其间的巨大差别。此时 让学生做出选择,说出心里话,对比钱学森毅然的选择,从 而深深感受到钱学森宁可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 工作待遇,也要报效祖国的发自心底的真情。
二、得言:文本秘妙,变化之中有味道 得“意”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内 心世界,体会话中情感。而一节生动的语文课,绝不仅仅只 是学习一篇课文,认识一个人物,体会一种情感,还需要品 味一种语言,即得“言”。汉字有其独特的语言魅力,需要 有心人去发现,去揣摩。那么,这篇文章的语言魅力在哪里 呢?如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字的味道,感受文字的力量 呢? 1.人称的变化 依然聚焦核心段落,不过这次我把钱学森说的两段话重 新放到一起让学生对比读,引导学生关注人称的变化。这是 一处极易忽略的不起眼的语言差异,但就一字之差,经仔细推敲,味道就出来了。第一段话,一个“我”字,一段独白, 既是决心,也是自勉。钱学森的心声,爱国情之真,意之切, 深沉情感表露无遗。而第二段话中的“我们”,不仅包含自 己,还有对在座留学生的期望,不仅表达了自己坚定回国、 为国作贡献的决心,更是对留学生们的呼吁,鼓动号召大家 一起回国报效,爱国之心可见一斑。学生通过比较和揣摩深 切地感悟到,说话时机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表达情 感也不同。言有尽而意无穷,不去咀嚼推敲,怎会读到这一 层味道? 2.倒叙的写法 于这篇课文而言,语言的秘妙,文字的味道,藏于一个 “变”字中。引导学生先后关注人称和结构顺序的变化,探 究发现这样变化的目的和作用,使学生获得别样的语言体验 和阅读快乐,品出语文的“真滋味”,此为得“言”。
三、练笔:情境表达,一宇一句诉真情 在引导学生于文本中走过一个来回,入乎其内悟其情, 出乎其外品其味,得意得言之后,还需进入言意兼得的高级 境界,即语言的迁移运用和表达。有时候,练笔是为了学习 和运用一种新的范式;
有时候,练笔则是情感抒发的一种需 要。此处设计情境练笔,属后者。由学生代钱学森发声,说 出自己心中所想所感。至此,学生对钱学森的了解是全面而 深入的,对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的感受是充分而深刻的,心中 的万种感动、万般敬佩,皆可化作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以下列举两名学生的练笔:
生:钱学森眺望水天一色的远方,心潮澎湃。他激动地 说:“让我魂牵梦绕的祖国啊,今天我终于回来了,我真的 太激动了。很快我就可以把我在国外所学的东西全部用于我 的祖国、我的人民了,这实在让人兴奋呀!” 生:钱学森眺望水天一色的远方,心潮澎湃。他激动地 说:“我现在心情很激动,也很高兴,能够再次回到祖国这 片热土,我觉得受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今后,我想好好致 力于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起来,让它强 大起来!” 学生的表达言中有意,意中有情,言意襁融,那发自肺 腑的赞叹,那直抒胸臆的表白,无不透露着同一种讯息:他 们读懂了钱学森,读懂了钱学森的爱国情! 这一节课,学生在品词析句、言意兼得中,认识了一个 伟大的爱国科学家,经历了一次爱国情感的熏陶与浸润,品 味了一种特殊的谋篇布局,收获满满。阅读教学,需要能“上 到学生心里去”的好课,更需要“言意兼得”的不断追寻!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