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公安演讲稿 >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高校创新创业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高校创新创业

来源:公安演讲稿 时间:2019-10-07 08:02:09 点击: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析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较成功的国家之一,历时近半个世 纪,有稳定和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了进一步提 升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2013年7月,美国商务部颁布了 《创新与创业型大学:聚焦高等教育创新与创业》(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Focus)报 告,总结了美国11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成功创新创业经验, 并针对学生、教师、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我国近年 来也加大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关于深化高 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与《国务院关于大力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颁布,目的就是对我国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加以规范。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 晚,基础薄弱,因此,对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加以研究,可为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重要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美国《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颁布背景及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创新与创业型大学》报告颁布背景 创新创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美国商务部十 分重视美国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在美国商务部具有 很大的优先权,因为其在工业、教育、新技术研发等方面都 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美国国家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the 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为了保持国家的竞争力与创新创业的活力,在高校创新创业 教育方面提出了新构想。早在2009年,美国国家创新创业咨 询委员会就成为美国竞争法案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补充,它由 尖端的企业家、投资者、大学领导组成,并一直在创新创业 培养方面为政府提供重要意见与回馈,近年来已对美国创新 创业教育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初,应国家创新创业咨询委 员会的要求,美国商务部的创新创业部门直接从各地的高校 了解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并联合一百四十多位 高校校长,针对现实发展状况颁布了《创新与创业型大学》 报告。

在报告执行的过程当中,国家创新创业咨询委员会协同 各个部门的工作,并制定一个共同计划,以此促进高校创新 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一报告中的见解将会在美国高校与联邦 政府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美国经济 的进一步提升。

(二)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的创新创业基础机构包括大量的大学与学院、研究 所、实验室以及创新创业公司,这些机构遍布全美,规模和 数量十分庞大。这些机构同联邦机构合作,共同在生命科学、 能源、电信、信息技术、教育、社会创新等领域取得了重大 突破,这种合作的优势吸引了世界上许多顶尖人才参与到研发与创新创业工作中,服务并建设了美国的前沿领域。

随着其他国家创新创业实力的提升,美国的高校正在尽 力保持自己在创新创业方面的领导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创 新创业项目的商业化,并将创新创业纳入高校学生生涯规划 中。高校采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创新思维,其方法取决于当地 的地理、制度规模、历史、文化和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

这种多样性的方法被证明是非常符合实际状况的,并已经取 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目前,美国大概有450所高校已经拥有系统的创新创业 课程体系,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但是这些高校已经有效 地动员各自地区内的人员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这些高校 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设施,高校师生通过自己的研发与 努力,积极促进了产业合作与新技术的商业化转换。在这一 过程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开发模式(MIT)为他们树立了标 杆。麻省理工学院通过MIT创造经济价值,同时,美国三分 之一的企业家并不是工程师出身,而是来自于其他学科,这 反映出美国的创新创业具有广泛的基础。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的报告表明,有三根重要支 柱可使创新创业蓬勃发展,这三个支柱分别是:发展良好的 创新创业环境,开创企业文化,为新企业提供持续的资金支 持。美国的高校对这三个支柱的影响力也在逐步递增,高校 往往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因为他们培育了创新 创业人才,也培养了大量的员工,及时更新了校园文化,以维持创新创业环境,在促进学生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兼顾了 国家经济的发展活力。

二、美国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 1.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学位体系 首先,许多美国高校都已经发现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需 求的增加,从而使高校更加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为学 生提供广泛且具有实践价值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包括 商业计划开发、市场营销、网络、“电梯游说”等方面的内 容。其次,一些高校也提供了创新创业方面的学士或硕士课 程,扩展了传统的文科学士学位(B.A.)与理科学士学位 (B.S.),从而打破了传统课程的壁垒。

科罗拉多大学的创新与企业家学位课程开展于科罗拉 多斯普林斯的校园,本课程可授予创新的学士学位(B.I.), 它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多学科交融的团队合作方式。例如,计 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求完成专业课程,还要求团队合作, 学习创新,从事创业活动,实践建议写作,学习商业和知识 产权法。

2.增加学生经验学习与竞争机会 经验学习主要包括讲授和记忆,通过研讨会、会议、实 习、实践经验、真实项目等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高校也 将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直接融入相应的技术转让办公室、风 险投资公司等行业中。例如,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拉迪商学院要求管理学专业学生选一个名为“实验室到市场” (lab to market)的课程,在此课程中,工商管理硕士(MBA) 可创新产品与服务,并通过商业化过程,参考教师和创业导 师的建议。

学生可通过竞赛获得资金准备然后开展项目。高校正在 扩展其学生团队比赛,并通过与地方行业企业合作丰富竞争 中的教育资源,以保证竞争的开展。华盛顿大学有一个阶段 性的商业竞争计划,在整个学年有不同的竞赛,并与课程、 指导相结合,协助学生将想法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竞争范 围从学科到产业,使学生参与到不同部门中。

3.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空间,加强社区学院的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空间将激励学生开展项目,同时发展空间也包 括课堂外的建设。一些高校支持建设创新创业宿舍,某些学 校也试图扩大这一概念,从而促进创新创业集群建设。创新 创业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业家或管理者接触的机会,并可 为志同道合的创新创业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环境。

有170所社区学院推出了创新创业计划,这些计划往往 与大学的规模相似,并同大学一样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发展。

如洛雷恩社区学院为学生和地方企业家提供孵化器;
米德尔 塞克斯社区学院为学生提供资金,开展创新创业风险投资。

(二)鼓励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中 1.更新创新创业文化,鼓励教师参与 美国高校原有的传统文化开始发生转变。现在,教师不仅追求学术领域的发展,也开始逐步实现自己所从事专业的 商业化。高校前沿的创新创业文化为教师提供了激励与资源, 从仅从事学术研究的传统环境转变为更具前瞻性的创新创 业文化。匹兹堡大学提供了一个商业创新创业课程,旨在教 育和激励教师在创新创业领域中的研究,本课程包括了创新 创业活动的每个步骤,全面地帮助教师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

2.奖励教师的创新创业项目 高校为杰出的创新创业教师举办颁奖典礼并提供奖励, 奖项主要有年度创新与年度创新教师。高校也以优化工作年 限和休假鼓励教师追求合作和创新创业,允许教师利用休息 时间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但并不会影响教师的晋升或产生某 种惩罚。南加州大学通过经费支持与奖励促进教师的创业和 创新;
劳埃德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为教师的研究提供资助,该 中心还用格瑞夫影响研究奖奖励在创新创业领域做出杰出 研究的教师。

3.鼓励教师与创新创业团队以及行业企业合作 高校为教师提供了与当地社区和行业合作的资源。一些 大学聘请了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与教师进行合作,以 获得研究和技术开发先进理念、资本和其他类型的支持。例 如,加州理工学院为教师提供了与天使投资者、风险投资家 或投资团队的合作机会,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商业化,并且在 定期会议讨论过程中,双方对商业化进程提出建议与反馈, 及时改进项目运转中的不足。(三)美国高校积极支持技术转换 1.减少高校技术转换壁垒 高校在进行技术转换中具有很大的优先权,因此,能够 更加有效地识别市场潜力。为了满足今后发展需求,大学也 在扩大自己的技术转换范围,尽可能建立统一的标准,同时 通过增加设施、聘请熟练员工、完善研究人员等技术支持途 径,努力将创新创业的花费与风险降到最低。美国高校技术 管理联合会(AUTM)的调查显示,技术研发的数量上升了14 个百分点,而研发公司的数量也上升了3个百分点。

2.保护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 美国高校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知识产权,这也拉动了对知 识产权服务及相关人员的需求。由于高校加强了对创新创业 知识产权的保护,高校的学生和教师也更加乐于公开自己的 研究成果,并提高了技术研究的应用比例,促进了创新创业 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例如,加州理工大学为每一个公开的创 新创业技术专利都申请了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在申请专利的 第一年后,高校会对该专利的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决定知识 产权保护的期限。

3.努力缩小资金缺口 美国高校正在通过自身的优势缩小创新创业研究与技 术发展之间的鸿沟。首先,高校通过建立风险基金、成长基 金等多种基金弥补资金上的不足,并协助高校中技术开发与 创新创业公司的建立。其次,高校也积极寻求校友与地区企业的帮助,满足多种基金的需求。

威斯康星大学建立的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WARF) 是一个非营利的并以校友捐款作为资金来源的组织。WARF通 过批准高校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 资助研究、建立设施、购买设备,并为教师和学生颁发奖学 金。天普大学的技术开发和商业化办公室提供了超过1.3亿 美元的资金,支持高校中先进研究的商业化。

4.建立区域性的技术转换中心 在美国,高校已经与非盈利的研究中心合作,共同支持 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的商业化进程。近期,针对公立赠地大学 协会(APLU)成员的调查表明,大多数公立大学并没有单独 的技术转换部门。一些小学院也并不拥有此类部门,因此, 亟需来自区域性组织的支持。区域技术转换中心可以为大学、 规模较小的学院、非盈利的研究中心提供技术转换支持。如 犹他大学已经率先在发展这些中心,以便更好地与其区域伙 伴开展合作。

(四)加强美国高校的校企合作 由于联邦政府的资源有限,许多高校正在积极寻求创新 创业的发展资源,特别是来自于行业企业的支持。高校可以 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力、研发、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等资源,因 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中的设施与研发优势,加深合作 程度,降低商业风险,同时也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研究的实 践机会。作为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研究基地,美国高校正在通过新的方式吸引企业参加到创新创业研发中,比如建立门 户网站、早餐论坛、圆桌会议等。通过这些途径,校企双方 更能深入了解彼此,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加速创新创业研 发进程。美国大部分高校与世界许多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 合作关系,如宝马汽车公司、联邦快递公司、约翰逊控制公 司、IBM、思科公司及宝洁等先进企业。这些稳定的合作关 系让美国高校师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创新创业领域,并能够 协助企业解决技术研发问题。

德拉瓦大学的经济创新与合作办公室(OEIP)建立了一 种校企合作程序,这种程序致力于与地方企业家在创新创业 技术、专利及产品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以达成资源共享。在 德拉瓦大学内进行技术研发,之后利用行业企业的优势将技 术研发商业化。OEIP在为行业企业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为德 拉瓦大学的学生与教师提供了创新创业技术转换与发展的 机会。

(五)美国高校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创新创 业发展 1.直接与地方企业与商业团体进行协作 美国高校主要是鼓励学生与教师创新创业,并且积极致 力于振兴区域经济发展。教师和学生对于区域发展将投入更 多精力,促使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地方企业的发展中。

在学生培养方面,一部分高校甚至收购了地方小企业,并让 学生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创业技能。这种方案降低了地方企业的成本,同时也让学生在创新 创业环境中亲自操作,使地方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美 国高校的教师也通过教学、指导和倡议推进地方企业的发展 进程。许多高校致力于发展教师与地方商业社区的关系,共 同应对创新创业发展挑战。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技术研发的主 体,通过加强与地方企业与商业团体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创 新创业技术的发展,也打开了接纳多种市场机遇的大门。

2.美国高校与地区商业团体联系,建立创新创业网络 致力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美国高校在与地方商业团体联 结方面占据主导位置,据此丰富了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有助 于地方创新创业的发展。同时,高校在地方商业团体的发展 中也占据了独特位置,可以提供一个协作环境,包括研究人 员、风投资本家、公司、企业家、顾问和地区组织等,共同 解决区域创新创业发展问题。美国高校同时也致力于帮助一 些发展不足的地区商业团体和部门,美国高校协助支持了妇 女与少数民族企业家的发展,丰富了地方创新创业的多样性。

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的地方学院、高校、地方企业、非 营利组织致力于发现和开发技术,共同建构了区域性的创新 创业发展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提供了就业、经济发展指导、 岗位培训、动手学习的机会,并获得资本基金;
加利福尼亚 大学来自于哈斯的年轻企业家中心(YEAH)的学生与贫困的 海湾地区学生共同分享创新创业经验与资源,并且帮助当地 的高中生获得大学教育机会。3.地方政府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区域创新创业发展 美国各州联邦政府提供资源,并设计法律法规帮助地方 创新创业经济发展。最新的趋势是,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 尽力发挥各自的优势,研究实际经济状况,以提升地方创新 创业水平,丰富就业机会。例如,为了刺激创新创业,地方 政府制定了提供拨款资助、减少创新创业税收的相应政策。

美国高校也正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扶持基金,并有意向直接 扶持校园内的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更为直接地促进地方创新 创业的发展。

三、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一)高职院校亟待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创新创业课程。

我国目前仍未将创新创业课程列为一门独立学科,部分高职 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营销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因此,高 职院校应尽快根据我国实际,加大对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 构建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学 生发展规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在属性,合理安排课程开展 顺序,有序地对学生进行传授。

其次,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 业课程主要的传授方式是课堂教学。因此,应当丰富实践活 动与竞赛内容。创新创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扎根 于多种实践中,可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实践平台培养学生 的创新创业能力。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合作热情,不仅可增强创新创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今后 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

再次,要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高职院校可以 组建创新创业小组,将有相似兴趣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并 由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小组成员提供定期指导,及时解决学 生的困惑,从而营造出一个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氛围。高 职院校的教师与管理人员也应当努力为高职学生创造一个 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稳定的创新创业环境。

(二)提升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鼓励教师积极 参与创新创业 首先,要更新高职院校原有的校园文化,加强教师团队 创新创业活力。大多数教师并未参加过创新创业活动,在实 践经验方面十分不足,影响了创新创业的教学水平。高职院 校应主动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鼓励教师自主开发 创新创业项目,不能只将学术研究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标准, 还要将创新创业内容增加到教师能力评判的标准之中,为教 师团队注入创新创业的新活力。

其次,要奖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可以联 合政府、企业等共同设立奖项,以奖励教师团队优秀的创新 创业项目。这一措施将激励教师对创新创业开发的热情与动 力,并且能让教师走上创新创业的第一线,经历创新创业的 每个环节,从而提升教师创新创业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该 方面能力的培养。再次,要鼓励教师与地方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创新创业开 发。教师团队与企业的合作将促进双方创新创业的发展。在 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参加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可为教师教学 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实践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 水平与教学能力;
企业也能充分利用教师的学术研究优势, 共同研发新项目,加快创新创业的商业化进程,凸显创新创 业的实践与时代意义。

(三)高职院校同地方企业加强联系,增强区域经济竞 争力 首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 合。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出发,加强 校企合作,不断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双方达成资源共享。高 职院校可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与孵化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 供实践机会;
企业可根据发展需要与自身特点,将学生和教 师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转化,促进其商业化过程。

其次,校企双方应共同合作设计创新创业课程。根据课 程的基本属性,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包括两种,即基础理论课 程及实践应用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更多地通过实践应用 课程来实现。在创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必须加深校企合作, 增强彼此间的理解,某些专业课程应与地方行业企业共同开 发,将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素质与职业标准融入其中。

再次,校企双方应加大在基金与奖金方面的投入。许多 高职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是资金不足,校企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或设立与之相关的奖项奖金,可以 通过双方共同筹集资金或以第三方担保人为高职学生申请 小额贷款的方式对其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如此不仅可鼓 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热情,也可为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U S.Department of Commerce.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in Focus[J]. The Off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2013(10):30-38. [2]Mckinsey & Company.“The Power of Many:Realizing the Socioeconomic Potential of Entrepreneurs in the 21th Century Economy,”G20 Young Entrepreneur Summit, 10[EB/OL]. (2011-11-05).http//www.mckinsey.com/locations/par is/home/The Power of Many- McKinsey Report - 20111005.pdf. [3]Holden Thorp,Buck Goldstein.Engines of Innovation.The Entrepreneurship University in 21 Century[M]. 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0:70. [4]Thomas J Allen,Rory O´Shea (Eds.)..Building Tech-nology Transfer withinResearch Universities: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20. [5]The Science Coalition.Sparking Economic Growth 2.0:Companies Created from Federally Funded University Research,Fueling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R].Washington,DC:The Science Coalition,201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