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法院演讲稿 > 【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一]】

【五论美国“赌博资本主义”[一]】

来源:法院演讲稿 时间:2020-01-20 07:55:56 点击:

所谓美国虚拟经济,包括物质生产萎缩和种种金融衍生品发展这样两个方面。

先就物质生产萎缩简略补充几点:第一,美国非金融公司(即除银行、保险等行业以外的公司)所拥有的实物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土地、产品库存),1955年占这些公司的资产总额78;到2002年3月,这个比重下降到53。如果抛除在此期间地产价格上涨因素,下降幅度还要增大。[注2]

这个事实实际上是说明,即使是美国那些从事物质生产的公司,它们50左右的经营活动也已经不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转向金融赌博领域了。

第二,2002年第一季度,美国工业的主体制造业收到的新订单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5;同年一、二月分,制造业售出的产品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6.1。同年3月,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各解雇了约4万名职工。[注3]

根据美国官方公布的统计,如果单就2002年1月与2001年12月比较,美国制造业收到的新订单倒是上升了1.6。然而实际情况是,在此期间,只有军用飞机及其零部件的订单大幅度上升了53.9(这是美国联邦政府从事战争和大规模备战的反映),另外就是汽车制造上升了6.6,几乎所有其他的订单都下降了。例如:

钢铁:下降5.9;

铝和其他有色金属:下降了14.5;

工业机械:下降了15.4;

金属制造机械:下降了10.2;

涡轮机、其他发电机、输电设备:下降了33.9;

原料处理设备:下降了29.8;

电子计算机:下降了25.5;

非军用交通设备:下降了39.1;

电子元件:下降了33.8。

因此,即使就2002年1月的总体状态而言,美国制造业收到的新定单也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了。[注4]

制造业收到的新订单的下降不仅标志着目前美国物质生产的萎缩;更为重要的是,它预示着物质生产今后将进一步下降。

这里有必要说一点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实际状况。借用美国《福布斯》杂志一则网上新闻的导语,在外国同业面前,“底特律手里正在摇晃着白旗”。其原因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公司的所在地――底特律,正处于外强中干的境地。6年之后,即到2008年,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之一――克里斯勒公司出厂的几乎全部轿车的部件都将是外国研制的,剩下的将只是“美国的皮肤”。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之二――福特公司的情况,届时将与克里斯特基本相同。即使是位居三大汽车制造公司之首的通用汽车制造公司,那时出厂的半数轿车,其部件也将是外国研制的。[注5]

第三,美国工作母机的销售,1997年以来基本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具体情况如下:

1997年:556000万美元;

1998年:491000万美元;

1999年:390000万美元;

2000年:399000万美元;

2001年:267000万美元。

上述情况说明,2001年工作母机的销售金额还不到1997年的50。2002年1、2月份,这种销售量继续下降。[注6]

工作母机销售量的锐减,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美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生产的急剧下滑。

现在再说事情的第二个方面,即种种金融赌博业的发展。

先从房地产泡沫说起。

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总体状态如下:

美国所有房地产总金额:

1980年:29440亿美元;

1990年:66080亿美元;

2000年:110650亿美元;

2001年:120380亿美元。[注7]

这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第一年,21年间,美国房地产总金额大约每隔10年就翻一倍;1980年还只有29440亿美元,1990年就翻到66080亿美元,2001年再翻到120380亿美元。

长期以来,拥有自己的住房成为所有美国人的“美国梦”。上述房地产总金额的大幅度、成倍增长,是不是标志着美国人民群众所拥有的住房也大幅度、成倍增长了呢?不是的。的确,少数原来的无房户现在有了住房了;但是,也有不少原来的有房户现在失去了住房。实际存在的房地产基本上没有增长,房地产总金额却大幅度、成倍增长,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一言以蔽之,这就是典型的房地产泡沫。也就是说,它基本上是一种虚拟经济。这种虚拟经济,主要是两个“政府主导企业”[注8],即联邦抵押协会和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由金融赌博家们从事房地产赌博形成的。这种房地产泡沫,与日本1989年以前存在过的房地产泡沫几乎完全相同。既然是泡沫,就必然破灭。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早已破灭,美国也不可能例外。它一旦破灭,也就是说,房地产价格一旦大幅度下降,将不仅使美国的房地产商和居民遭受毁灭性打击,而且将拖垮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使整个美国经济陷入深渊。[注9]1990年包括房地产泡沫在内

的虚拟经济破灭,使日本国民经济经历了战后以来时间最长、程度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至今未能走出困境。因此,这个问题具有严重的性质。

现在就“套利基金”(又称“对冲基金”)、“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组成的美国金融赌博业的发展现状,做若干补充说明。

在美国联邦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业委员会2002年3月20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联邦抵押协会主席富兰克林?雷恩斯公开承认,他主持下的这个协会持有金额为5330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合同。[注10]至于雷恩斯先生的坦率程度,也就是说他对这个数字是否有所缩小,局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各大工商金融业公司大都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世界著名的安然能源公司[注11]即为其中突出的一例。在2001年12月2日申请破产前,为扭转债台高筑的危险局面,该公司负责人曾冒险下赌注,暗地从事大规模的“套利基金”交易,企图藉以捞到一笔资金,以挽狂澜于既倒。出于他们意料之外,这盘赌局的赌注下错了,赌输了,不仅未能捞到他们想捞回的资金,反而大量亏本。这次赌博输了,致使该公司申请破产形成不可逆转之势。公司破产后,这场遭到惨败的暗中金融赌博才暴露于天下。在美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里位居第三的美利坚银行控股公司,也因在“套利基金”赌博中遭到惨败,在法庭争斗中再次失败不得不宣布给公司的股东赔偿损失5亿美元。[注12]这些事实,充分显示了金融衍生品赌博的危险性。

安然公司金融赌博惨败,使华尔街一系列拥有巨额金融资产的投资银行受到牵连,它们的金融赌博活动的结果引起了人们的警惕。位居华尔街投资银行之首的美林公司,还有第一波士顿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戈德曼-萨克斯公司、里曼兄弟公司、所罗门-史密斯-巴尼公司,等等,纷纷接到了纽约州政府检察长办公室发出的传票,要它们到庭接受审查。其中,美林公司已因发出“具有误导性的股市研究信息”以利于本公司业务而被迫应允支付1亿美元的罚款。[注13]

我在《一论》到《四论》里都曾提到,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的最大持有者是银行,主要是商业银行。《四论》里说,到2001年6月,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总金额为48万亿美元。后来情况又有新发展。截至2001年9月30日,商业银行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总金额已达52万亿美元。其中持有金额最大、其脆弱性的暴露程度也最大的是杰?普?摩根-大通银行。[注14]本文下面还要谈这家银行。如果加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其他金融公司,再加上像安然能源公司之类的非金融公司,那么,美国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合同总金额就要大幅度增加。

如果把前四论加上本文所述的有关情况加在一起,就可以看出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总体形态。

还有一个股票市场的问题。

美国股市从2000年3月开始暴跌以来,迄今为止,已经两年另两个月了。它现在的状况如何呢?

几种主要股票指数的现状如下:

道.琼斯指数:2000年3月达到顶峰,为13000点以上;当年10月14日降到9975点,2001年3月30日降到9878.78点,2002年5月28日仍处在9981.58点的低水平上;

纳斯达克指数:2000年3月达到顶峰,为5048.6点;当年12月29日降到2470.52点,2001年3月30日降到1840.26点,2002年5月28日再降到1652.17点;

标准普尔指数:2000年3月达到顶峰,为1500点以上;当年12月底降到1320.41点,2001年3月30日降到1160.33点,2002年5月28日再降到1074.55点。[注15]

两年多来,美国股市的基本态势,好似行进在一片大沙漠里筋疲力尽的几匹骆驼,无论格林斯潘先生如何使劲鞭打,就是躺着不动,寸步不前。

《纽约时报》的结论是,由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所谓“新经济论”鼓吹起来的美国股市繁荣“已经结束”,成为人们“正在消失中的回忆”。[注16]

这当然是美国经济形势严峻的一种反映。

关于金融衍生品交易与股票交易的异同,可以说以下几点:

第一,金融衍生品交易与股市交易具有共同点,即都是金融赌。

第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与人类生产活动毫无关系,后者则与人类生产活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第三,但股市交易与人类生产活动的联系,情况比较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然而在金融赌徒们、特别是那些下大赌注的金融赌徒们争斗十分激烈、股市行情瞬息万变之时,这种联系就荡然无存了。这种时候,股市交易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几乎毫无关系。

第四,金融衍生品交易对人类的生产活动有害无益。股市交易在正常情况下,对人类生产活动还是有一些促进作用的。然而在那些下大赌注的金融赌徒们疯狂争斗、破坏了股市的正常秩序时,股市交易对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仅无益,而是有害,而且害处极大。纵观20世纪以来的美国经济危机史,每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都是由股市暴跌引发的。我在《再论》里曾经说过,美国最近这一场经济危机也是在这个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由股市赌博惨败而突然爆发的。这一次的不同之处,其一,股市暴跌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股市市值疯狂上升达到极点时发生的。其二,股市暴跌主要是由科技股价格崩溃带动的。

2002年1月26日出版的《经济学家》所作的结论是:“美国这次经济衰退的诱因,既不是‘9.11’事件,也不是联邦储备委员会针对通货膨胀上升而采取紧缩银根的政策。此次衰退的根源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泡沫宣告破灭。”

它的这个结论是不是符合实际的呢?

我以为,是的。

在这里说一个理论问题。

不久前,有的同志问我:可否将美国“赌博资本主义”定义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我答道:可以。也就是说,可以将现阶段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定义为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也可以说,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在金融领域。

说现阶段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是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根据何在呢?它与“赌博资本主义”是不是一致的呢?

这两个定义表面上不大一样,实际上是一致的。

主要根据如下:

(1)按照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本观点,美国垄断资本主义是由金融寡头统治的。我在《三说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以下简称《三说美国》)里曾经论述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仍然由金融寡头统治,而且这种统治还进一步强化了。[注17]

(2)我在《三说美国》里也论述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以垄断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富兰克林?罗斯福1933年上台执政、着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挽救垄断资本主义于垂危之中,而不是相反;战后以来,美国统治集团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为了加强垄断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相反。[注18]

(3)如《一论》到《四论》以及本文上述内容所言,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种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和股市交易领域金融赌博的恶性发展,主要是由金融寡头及其在政界的代理人所促进、所引导、所进行的。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衰落阶段的特点。

(4)虽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所有制没有改变,但资本增殖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垄断资产阶级主要是从事金融赌博并从中谋求资本增殖。

(5)种种金融赌博的恶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主要依靠金融赌博生存,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进一步发展。

上述各点,都符合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我以为,是这样。

二,关于这场经济危机

美国最近这一场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特点,它不完全是以通常、一般的形态出现的,因而引起了人们的种种议论,种种不同的看法。在美国资产阶级内部,这是争论最激烈的一场危机。资产阶级政界、经济学界、舆论界、企业界统统卷入到了这场争论之中。

美国资产阶级一直回避“危机”一词,只是说“衰退”。本文下面反复出现的“衰退”,就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经济危机。

迄今为止,已经出现了以下一些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以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为代表。他反对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已经作出的裁定,根本不承认美国发生了这场危机。为此,他曾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向美国具有权威性的上述委员会挑战。最典型的一次,是他2002年3月5日出访中东途中在科威特城发表的一篇谈话。他说:“我国的经济从来没有发生过衰退。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明明白白的。”[注19]说“从来没有发生过”,是奥尼尔先生的口误;他的意思是说这一次没有发生。此前,在同年2月于纽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他也讲过基本相同的观点,并公开把自己与美国 经济学界的大多数人士相对立。

奥尼尔先生为人傲慢。他多次拒不承认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的裁定,引起了美国经济学界许多人的非议,致使他的66岁生日也过得很不舒服。

以《商业周刊》为代表的一部分美国资产阶级报刊,附和奥尼尔部长的观点。2002年2月1日的网上《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社论,主标题就是:《衰退?什么衰退?》。这类报刊中的第二家,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该报2002年3月12日发表社论,主标题也是:《什么衰退?》。

小布什总统的态度比他的财政部长要谨慎。在国内旅行途中,总统2002年3月18日在密苏里州奥法伦市发表谈话。他说:“尽管经济信息近来出现积极态势,但按照我的判断,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注20]“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是直译,意思是“我们还没有走出衰退”。

第二种,以经济评论家劳伦斯?库德洛为代表。他在2002年3月8日《纽约邮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标题是:《再见,衰退》。文章的观点是:承认发生了“衰退”,但它已经结束,并已急剧回升;说这场“衰退”呈V字形。

华尔街的一部分经济专家和经济分析家与这种观点基本一致。美联社2002年4月6日从华盛顿发出的一则综合报道里,引用了这部分专家和分析家的观点。报道的标题就是:《经济回升呈V字形》。

第三种,以格林斯潘先生为首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美联储)为代表。格林斯潘2002年1月以来发表的多次讲话,包括他2002年1月11日在旧金山的演讲,同年2月27日在联邦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业委员会的证词,同年3月7日在联邦国会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镇事务委员会的证词,同年4月17日在联邦国会参、众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的证词,同年5月8日在工商金融业委员会秘密会议上的讲话,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即“衰退”已经结束,但复苏乏力,复苏根据不明显,经济前景存在着若干不稳定因素(其中主要一条是最终需求不稳定),还有一些风险。[注21]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同年3月19日例会后发表的新闻公报,也是这种观点。

第四种,以上述全国经济研究所“工商业周期”鉴定委员会为代表。我在《四论》已经提到,这个委员会曾于2001年9月26日发表公报,裁定美国经济的这场“衰退”开始于2001年3月,没有说这场“衰退”何时结束。2002年2月11日,该委员会再次发表公报,以各种经济数字为据重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中,还是没有说这场“衰退”何时结束。同年3月11日,该委员会在这场经济危机期间第三次发表公报,仍然不说“衰退”已经结束,只是说“在将来的某一天,本委员会将决定到达低谷的日期。”这个委员会之所以得罪了奥尼尔部长,原因在此。

第五种,是以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为代表的企业家们的观点。2002年2月3日,盖茨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讲话。他说:“我看不出(世界经济)在今年有任何明显回升的迹象。日本肯定不可能回升;美国也不会回升。”[注22]

由美国各类巨型公司行政负责人组成的工商金融业委员会[注23],就美国经济现状和发展前景问题于2002年2月向其成员征求看法,也就是做了一次普查。其结果是:该委员会75的成员认为美国经济当前仍处于“衰退”中;77的成员认为这场“衰退”将于今年结束。[注24]这个调查结果,与比尔?盖茨的观点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比尔?盖茨从事的是电子计算机软件研制、开发、生产业务,他的观察主要是从高科技公司的不景气出发的,因而对经济前景的严峻形势看得比较重;而这个委员会的组成涵盖了美国几乎所有巨型垄断公司的成员,他们的观察超出了高科技企业,因而对这场“衰退”结束时间的估计比盖茨要乐观一些。

第六种,是以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洛奇为代表。出席了2002年3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史蒂芬?洛奇讲话。他说:“美国经济将要经历长时期的破灭过程。企业界担心美国经济将出现W型的双重下降。”[注25]

同年2月在纽约举行的上述世界经济论坛分组讨论会上,各组召集人都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美国这场“衰退”会呈现V字型复苏吗?每个组也都得到了一个同样的回答:不会。在各组会议上最明确的结论是:美国这场“衰退”将呈现W型。戈德曼-萨克斯投资银行负责人主持的小组会上,对这个问题甚至举行了一次投票;其结果仍然是W型。也有人在会上提出另一种看法,即U字型。[注26]

第七种,以美国经济学家道格?凯西为代表。他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我们正在走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萧条。”[注27]

美国有些其他的经济学家与他持有相同的观点。

本文将对上述种种观点予以评论。

要指明上述争议各方观点的正误,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即:

第一个问题:美国是不是发生了最近这场经济危机?

第二个问题:这场危机是否已经结束,或者说这场危机是否已经进入复苏阶段?

第三个问题:这场危机是否还会进一步发展和如何发展?

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辩明以奥尼尔部长为代表的一派的观点是否正确。为此,就有必要涉及以下事实:

(1)在美国,2002年是中期选举年;驴(民主党)象(共和党)两党要围绕着联邦国会众议院全体议席、参议院1/3的议席、一些州的州长和州议会的职位展开角逐。而这次选举的结果又与美国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作为一位象党政治家、执政的象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奥尼尔先生拒不承认美国发生了这场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在此。

(2)我在《再论》、《三论》、《四论》里,反复列举了大量经济材料说明,美国发生了这场经济危机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无可辩驳的。对于那些准确无误的依据,就没有必要再复述了。

其实,马克思主义阐明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就决定了像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反复发生以“生产过剩”为特点的经济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不例外,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更不例外。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