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是在《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 中首次被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 美术活动中发现作品中的美学价值,从而形成一种与其年龄 特征相符合的价值观念。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情感 教育是当前的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题。通过多年的初中 美术教育工作,笔者在此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 1.以学生为中心,增进师生交流 长久以来,受中国传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思想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始终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 的姿态。这就容易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仅仅是学习任务” 这样的错觉,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学生欣赏作品的积极性 便会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够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改变 传统的授课模式,适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就会从情感上拉近 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就能 够卸下思想包袱,以一种更加放松的心情去感受作品,继而 得到美的享受。
2.鼓励为主,获得学生的信赖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或者回答能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很多教 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学生时的态度会给学生带来什么 样的影响。据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如果自己的课堂表 现获得了教师的表扬,他们的课堂情绪会在一到两天内保持 一种积极的状态。因此,美术课上教师面对学生的积极表现 应该有一种嘉许的态度。由于每个人看待事物的切入点不同, 故而得到的讯息也会千差万别。面对同一件美术作品,不同 的学生会获得不同的审美感知。艺术欣赏的魅力就在于“一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感受,学生面对作 品做出的回答,无论是否准确无误,教师都应给予正确积极 的引导,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和热情。
3.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 笔者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我以为教 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所谓教学,即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这是一种师生之间的默契互动,使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按照笔者上课的惯例,笔者会在每次课结束前,留出时间让 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畅谈,与课程内容有关 的都可以讨论,甚至下节课想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这些都在 我们的交流范围之内。学生的意见笔者都会适当地采纳,从 而让学生从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而笔 者作为教师,也在这种交流中获得教学信息,从而不断改进 自己的教学方法。二、搭建学生与作品间的桥梁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 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课堂环境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使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达成 共鸣,还需要教师发挥沟通作用。人通常不会轻易获得成功。
每一个卓有成就的人的背后,都有其艰辛的成长历程。对学 生而言,美术家的成名前经历的刻苦训练无疑具有教育意义。
通过教师对这些故事的讲述,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美术家的 情感历程,从而在情感上认同画家。总之,新课程标准理念 下初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情感教学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 笔者认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主要还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共 同努力。教师对于情感教育要有一种赤诚的态度,学生做出 积极的回应,情感教学的目的在无形中就达到了。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