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 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所应 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违约责任的立法目的看,是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维护市 场经济秩序。新《合同法》对以往的违约责任制度进行若干补充和完善,其最大 的特点在于:第一,增加预期违约责任和加害给付责任,从而构筑了违约责任的 真正内涵。第二,以严格责任作为违约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从而强化了违约责 任的功能,顺应了合同法的发展趋势。第三,对预期违约制度做出明确规定,从 而弥补了预期违约制度适用上的缺陷。第四,将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规则相结 合,从而兼顾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平衡。第五,允许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给当事人行使权利提供充分的空间。本 文以我国《合同法》为例,从违约责任概念入手,通过对违约责任的特点、违约 责任的性质、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违约责任的几种损失情况、违约责任构成及 归责原则等有关问题的分析,阐述了我国新《合同法》中关于违约责任的相关规 定。
关键词:合同 合同法 违约责任 预期违约 归责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活跃,合同纠纷也随之 不断增多。《合同法》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其范围涵盖了所有社会主体所有的平等交易关系,从 合同的有效性来讲,双方的合意是合同有效的根本要件,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能 力又是合意的要件。在我国新《合同法》实施以来,这部法律对于保护合同当事 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法中许多新的规定对于弥补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其中,违约责任是我国《合同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制度。新《合同法》第107条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 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对于依法成立的合同的 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而这种自觉全面履行合 同义务,往往是以违约责任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一旦违约,依法就应承担民事责 任。所以说违约责任是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交易安全的重要法律制度。笔 者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从违约责任的内涵、性质、表现形式、 构成及归责原则、违约责任的几种损失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违约责任的有关问题作 粗略的分析。
一、违约责任的内涵及性质 违约责任 就是违反了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 行合同约定或法定义务,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支付违约金、解除合同等民事责 任。其主要特征为:(1)违约责任的性质是一种民事责任,不是行政责任,更 不是刑事责任。(2)违约责任是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履行合同过程中的民事 责任,而不是签订合同之前和签订合同过程中所产生的缔约过失责任。(3)违 约责任具有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是基于合同一方或 双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的事实,第三人的行为不构成合同双方当事人 的违约责任。(4)违约责任具有可确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可 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但这并不否定违约责任的强 制性,因为这种约定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5)违约责任是一种财产责任, 不能对违约人的人身进行伤害。(6)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
违约责任的性质,学术界、司法界素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种说法 认为,违约责任是一种补偿责任,违约方所支付的违约金、赔偿金之和,只能相 当于受害方造成的实际损失。我国《合同法》草案第115条二款规定“约定的违约 金, 视为违约的损失赔偿”。第二种说法认为违约金是对违约行为的一种法律制 裁,具有惩罚性,违约方所支付的违约金,可以高于对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强制 违约方付出较大的代价,以教育和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合同。第三种说法认为, 违约责任既具有补偿性,又有惩罚性,以补偿性为主。违约责任是一种违约行为 的法律后果,其要求违约方承担守约方因合同不能履行而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失 一般是可以预见和计算的,但也不排除尚有不能确定的利益损失,包括可能得到 的利益损失,这部分不确定的利益损失的赔偿,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惩罚性。我 国《合同法》第114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的情况 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 法”。从而确认了违约责任的性质以补偿性为主,兼有惩罚性。这样的规定是科 学的,也是可行的。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惩罚与补偿兼顾,还是比较人性化的。二、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108条规定,违约责任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不履行合同义 务、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预期违约三种。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违约分为不履 行或不适当履行,两者均为实际违约的情形。这两种形态在《民法通则》第111 条和原《经济合同法》第29条、《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8 条均有相同的规定, 关于第三种形态是多年来争论较大,实践中屡有发生,而一直未被承认的违约形 态,这次《合同法》借鉴了英美合同立法的经验,确认了预期违约制度,不能不 说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
(一)、不履行合同义务,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后,债务人无 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合同义务。包括不履行金钱债务和不履行非金钱债务,债务人 不履行合同义务既可以是明示,即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也可以默示方式, 即 用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
根据合同法第107条、110条规定,对不履 行合同义务的违约行为,是采取实际履行的原则。所谓实际履行原则,“是指除 法律和合同另有规定或者客观上已不可能履行的情况以外,当事人应按合同规定 的标的履行义务,不能用其他标的代替约定的标的;
一方违约时,也不能用偿付 违约金、赔偿金的方式代替履约,对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仍应继续履行”。
实际履行原则同时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双方都负有必须实际履行合同的义务, 禁止单方变更,但是一方违约时,只有守约一方才享有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权利。
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或拒绝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追究债务人的违 约责任。
(二)、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是指债务人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标的、数 量、质量等。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履行原则为适当履行原则。它是指当事人必 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期限、地点、方式,由合格的主体 全面正确地履行合同义务。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又称不完全履行合同。
合同 法针对实践中质量纠纷较多的情况, 在合同法第111 条中专门对质量不符约定 的补救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一是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 以协议补充;
二是不能达成协议的,可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即订立合同的本意, 或者按交易习惯确定;
三是上述措施仍不能解决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性质及损 失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请求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
(三)、预期违 约 , 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 是指在合同依法成立后履行期限到来之 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 同义务的违约行为。这是一项避免和减少守约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遭受损失,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守约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预期违约最早来源于英国法 庭的判例,后被英美法系国家广泛采纳,并形成一项制度。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 和原来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对预期违约一般都未作具体规定,致使不 少预期违约行为未能依法受到追究,一些守约的受害方不能依法得到救助。长期 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违约行为等同于实际违约,但在审判实践中适用预期违约规则 追究违约人的预期违约责任的案例早已出现,199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理的“海门市对外贸易公司诉南通市东方饲料供应公司购销合同预期违约不能 交货案”中 ,法院确认饲料公司预期违约成立并判其承担责任。新合同法正式确 认了预期违约制度。我国《合同法》第108条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 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 约责任。”可以看出预期违约分为明示违约和默示违约两种形式。所谓明示违约, 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表 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所谓默示违约,是指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 的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 不愿提供必要的履约担保。
针对预期违约与实际违约的差异来说,预期违约属于在履行前毁约,而不像 实际违约是在履行期到来之后的违约,它与实际违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们发 生的时间不同,由此导致它们两者呈现不同的特点。它具有以下特征:(1)违 约行为发生在合同依法成立之后, 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这种违约是一种不能履 约的危险,而不是实际违约。如果违约方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后所作的不履约表示, 那就是一种实际违约,而不是预期违约。( 2)预期违约所侵害的客体是对方所 期待得到的利益,而一般不是现实存在的利益损害。但有时也会使对方当事人基 于对合同的信赖而作履行合同准备所化费用遭受损失。(3 )预期违约必须是有 效合同,无效合同不存在预期违约问题。(4)一方主张对方预期违约,请求追 究违约责任时间是在合同履行期届满之前,并由其承担举证责任。(5)预期违 约是一种客观标准, 而不是主观臆断,必须是一方明确表示,即明示预期违约, 或自己行为明确表明,即默示预期违约。所以,预期违约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义 务而不像实际违约那样,表现为现实的违反义务,预期违约所侵害的只是期待的 债权而不是现实的债权。
的违约责任方式。其构成要件下:(1)存在违约行为;
(2)必须有守约 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
(3)必须是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
把实际履行作为主要救济方法,一方当事人违约, 另一方当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请求法院判决其履行合同规定的特定义务,而不允许其以金钱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除第107条外,《合同法》第109条、第110 条等条款规定,金钱债务应当实际履行,非金钱债务在特殊情况下不适用实际履 行。特殊情况即指法律上或事实上不能履行;
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履行 费用过高;
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二)、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 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 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另外, 《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要求违约方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后,若仍 有其他损失,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三)、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 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损害赔偿 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 实就谈不上损害赔偿。这是损害赔偿不同于违约金的根本所在。赔偿损失也有一 定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 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 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物质利 益分配,体现着违约责任的作用,是一种较普遍的责任方式,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 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 以表现为一定价值的财物。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 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五)、违约金责任,又称违约罚款,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 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表现为 一定价值的财物。《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 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 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 金;
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成熟,违约责任制度也必将更加完善。
为了更好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的安全,新合同法适应市场经 济发展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需要,树立全新的立法理念,在全社会共建和谐社会 的今天,完善违约责任制,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实现法的正义性,维护社会公正 和社会秩序,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