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法院演讲稿 >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

来源:法院演讲稿 时间:2019-11-20 08:34:27 点击: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的规模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取 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高校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以下特征:培养目标 设置合理,多实行弹性学制;研究方向多样化,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学科发展需 求;课程体系灵活丰富,注重方法与技能训练;培养方式实行两结合制,发挥导师 组集体智慧;注重全面素质提升,理论教学、论文写作与实践环节相结合。这样 的培养特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 于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 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的规 模逐步扩大,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 展统计公报所示,2013年,研究生招生61.14万人,其中,硕士生招生54.09万人;
在学研究生179.40万人,其中,在学硕士生149.57万人;毕业研究生51.36万人,其 中,毕业硕士生46.05万人。[2]研究生规模的壮大,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 才。同时,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必然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强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以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就成为大势所趋。

二、培养方案及其重要性 一般而言,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从招生录取 到课程学习、开题再到完成毕业论文、获得学位等多个环节。在所有的环节中, 培养方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机构为了使研究生培养工作符合培养 目标,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制定的教学计划。[3]高校能否根据学科 发展的现状以及本校的实际,科学合理地制订并实施培养方案,关系到研究生培 养的质量。

本文选取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 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 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12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 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发现各个高校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三、对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关于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目标是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素质结构的一种理想,是教育宗旨、教 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与归宿,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基本 环节有着根本的制约作用。[4]最新版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 中对于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这样界定的:培养心理学研究和应用的专门人才。

其具体规格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 握心理实验、心理测量、问卷调查等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

2.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心理学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查阅和较为系统地分析外文专业 文献。

4.具有专业写作和学术交流能力,能准确地分析、阐释所从事心理学 专业的问题。

5.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应用的工作。[5] 比较12所高校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高校都按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的要求,制订了心理学类研究生的培养目 标,包括以上5个方面的内容。有些高校在具体要求中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公 民道德素养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内容。

在学制与学分要求方面,12所高校的基本学制均为3年,根据具体的 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对于延迟毕业的,5所高校规定最长培养年限为4年,另外7 所高校规定最长培养年限为5年;对于提前毕业的,7所高校规定达到相关要求可 提前1年毕业,1所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可提前半年毕业,另外4所高校未提及此 项。

12所高校的学分在25分~39分之间,均由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组成。(二)关于研究方向的设置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将心理学分为13个学科方向:
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教育心理 学与学校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 学、军事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史。而国内高校所设置的研究方向主要 是将这些方向整合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以及应用心理学三个二级学 科中。另外,华南师范大学还开设了计量心理学这一二级学科,这在国内高校心 理学培养方向设置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进一步来分析,12所高校中,11所高校的二级学科下都有具体明确的 研究方向,只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培养和研究方向仅仅分为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 育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11所高校的研究方向设置情况如表1、表2、表3所示。

由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不同高校在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的数量上 面存在差别,从2个~10个不等。以上所有方向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 科简介》中心理学13个分类中的11个分类相吻合,其中工程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 未能涉及。这可能跟我们所选取的高校性质是师范高校有关,而工程心理学一般 是工科高校(如浙江大学)的研究方向,而军事心理学则是军事高校的研究方向。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在基础心理学专业中,认知神经科学和基础心理学方向占 有重要比重,分别为42.86%和28.57%;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中,教育心理学 与学校心理学(36.36%)、发展心理学(29.09%)和认知神经科学(16.36%)居于前三 位。这样的方向设置不仅体现了基础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本专业的学科性质, 更表明对认知神经科学方面的探索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取向,这与靳宇 倡等人对于西方分布[6]的分析结果一致。21世纪被世界科学界公认为是生物科 学、脑科学的时代。[7]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把认知、 行为研究与基因、分子、生理生化、脑、计算机建模和数学建模等技术和方法相 结合,这对心理学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8]此外,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 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从表3中可以看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中,临 床与咨询心理学(35.56%)、管理心理学(33.33%)和社会心理学(15.56%)居于前三 位,这说明心理学在此三个方向上应用广泛,而在体育运动、工程及军事方面没 有涉及,在法律方面的应用也有待加强。

(三)关于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的作用。课程 体系的设计应该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根本依据。[9]比较12所高校的研究 生课程,从课程安排时间上来说,有10所高校将必修课程安排在前3个学期,少 数选修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而东北师范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将所有课程安排在 前4个学期。这样的课程安排有助于研究生后半段论文的撰写以及实践活动的开 展。具体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从公共必修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选修 课4个方面来分析。

1.公共必修课 在公共必修课中,12所高校均开设有政治课程和外国语课程,另外有 两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开设了计算机课程,1所高校(南京师 范大学)在学位基础课程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3所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 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其他高校未开设计算机与专业外 语课程,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其许多实验设计 需借助于计算机程序(如E-prime),而一些统计软件(如SPSS)也为心理学研究结果 的数据分析提供了便利。因此,掌握必要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来为心理学研究服务, 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必备的能力。除了此外,硕士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培养对 象,其对于外国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吸收,不仅有助于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开 阔视野,还有助于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丰富自己的学术研究。其中,本专业英 语的掌握可以帮助研究生快速获取资料,培养其运用一手资料的能力。12所高校 中仅有3所高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说明此类课程的设置还有待加强。

2.学位基础课 在学位基础课中,12所高校的开设数量从2门~5门不等。上海师范大 学的学位基础课在三个专业方面均不同,不具可比性,因此对学位基础课的分析 只涉及11所高校。

尽管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从表4可以看出,11所高校中有9所 (81.82%)开设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这说明绝大多数高校注重方法的培养。

此外,6所高校开设了心理学进展方面的课程,这说明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注 重学科的发展性。此外,心理学基础和心理统计课程也占据了较大比重,分别为 36.36%和45.45%。以上均说明高校在学位基础课的开设方面,既重视理论课程, 又注重方法课程,这有助于高校培养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值得关注的是,开设实验设计课程的高校仅有两所。心理学作为一门 自然与社会的交叉学科,其自然学科的属性使其在许多研究上需要运用到实验设 计,一个巧妙的实验设计可以发掘出现象中隐藏的内在本质,而从以上数据来看, 高校对此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3.学位方向课 学位方向课是指不同研究方向开设的学位课程。由于华中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的学位方向课因方向不同而不同,故不具有可比性,因此该方面的 分析只针对另外10所高校。

比较10所高校的基础心理学方向的学位课设置,如表5所示。

我们发现有9所高校开设有关认知的课程(主要有认知神经科学与认 知心理学两大类),5所高校开设基础心理学类课程,这与前文中得到的结果是一 致的,课程的设置符合方向的设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的学位课的设置主要 还是集中于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两大块。其中,开设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有9 所高校,开设教育心理学的有5所高校,符合此方向的性质。在应用心理学中, 开设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方面课程的均分别有7所高校,前者是由应用心理学 的性质决定的,而后者反映了应用心理学的主要应用范围。

从课程的数量和灵活性来看,大多数高校开设固定的2门~6门学位方 向课,而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则让研究生从3门~11门 专业课中自主选择2门~3门进行学习,这大大增加了研究生的主动性以及课程的 灵活性。

此外,通过对于课程名称的分析发现,不同于学位基础课,学位方向 课多以专题展开,如基础心理学专题研究、发展心理学专题研究、应用心理学专 题研究、认知与人格研究专题、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专题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 面体现了学位方向课范围的广泛与全面,另一方面体现了硕士研究生不同于本科 生的培养方式。

4.选修课 12所高校均开设专业选修课,另外有4所高校(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 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10所高校的专业选修 课依据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 江西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专业选修课不存在专业上的差异。(四)关于培养方式与毕业要求 经过文本分析我们发现,各校研究生培养方式主要采取的是导师负责 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的模式,将专业学习、 1.学位论文和其他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 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 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
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 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 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在研究生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 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纵观12所高校学位论文的要求,对于选题均要求创新,且 具备较强的理论或者实践意义;8所高校要求研究生是第3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 另外4所高校要求在第4学期末提交;论文的写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个别高校(南京 师范大学)明确提出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万字,其他高校未在此类培养方案中涉及 字数要求。此外,论文均需要答辩,答辩时需有外校专家参与,不合格者需经过 3个~6个月方能重新答辩。

此外,9所高校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 本人作为第二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另外3所高校(东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没有此项要求。

2.实践环节 绝大多数高校的实践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和教学实践两个环节,学术活 动主要有参加学术讲座并撰写报告、参加学术会议以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对于 研究生参与学术讲座的数量,从5场~30场不等。教学实践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 授予课程、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及指导论文等,要求20学时左右或者 3个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简短的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以下特征:培养目标设置合理,多实行弹性学制;研究方向多样化,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学 科发展需求;课程体系灵活丰富,注重方法与技能训练;培养方式实行两结合制, 发挥导师组集体智慧;注重全面素质提升,理论教学、论文写作与实践环节相结 合。这样的培养特征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也符合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 势,有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第一,专业研究方向的设置存在着 失衡,过于重视学科前沿方向,而对某些经典的研究领域则关注不够;第二,课 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忽视计算机、专业外语和实验设计等方法技能的重要 性;第三,培养方式趋同,鲜有本校特色。

(二)未来修订与完善的建议 针对以上特点,高校的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做到以 下几点:专业方向的设置需要做到学术前沿与社会需求的统一;课程体系方面应 既重视专业知识,又重视研究方法,注重应用性课程的设置;各个高校应注重本 校专业特色的建设与完善,突出本校专业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结合自身优势和心 理学类硕士研究生的规律,形成有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作者:黄雅君 葛明贵 来源: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