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法院演讲稿 > 议论文论据_对议论文论据低效使用的思考

议论文论据_对议论文论据低效使用的思考

来源:法院演讲稿 时间:2019-10-14 08:01:32 点击:

对议论文论据低效使用的思考

对议论文论据低效使用的思考 众所周知,“讲道理”和“摆事实”是议论文写作 的两个基本方法。而在实际写作中,高中生似乎对“摆事实” 情有独钟。一是中学生中的大多数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怯 于“讲道理”,难以“讲道理”;二是当下许多语文教师视 素材积累为成就华章的不二法门,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搜集各 类素材并要求其背诵。其实,热衷“摆事实”本无可厚非, 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在素材积 累不可谓不多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论据, 非但没有帮助他们成就华采篇章,反而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说 服力,致使他们折戟考场。原因何在? 一、过尽千帆皆不是——选材流于草率 1.论据流于俗套 正如前文所说,在当下的高中作文教学中,广大师生 对素材的积累是相当重视的,《高考素材》《素材魔方》等 杂志“应运而生”,畅销一时。这些杂志选材标准雷同,所 选材料相似,极易在考场上撞车,给阅卷老师带来审美疲劳。

例如,在2014年江苏高考考生作文中,言青春不朽必陈欧《致 青春》,人老心不老必曼德拉、塔莎奶奶,读来好比嚼口香 糖,初时清新甘甜,继而食之无味,最后恐怕要“一吐为快”了。

而在论据选择上不走寻常路的学生,其文章无不让人 眼前一亮。如有学生这样写道:
奈良美智的青春是不朽的。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 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初中时代经常逃学去 野外创作的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现在,他仍 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 着无数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 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 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因此,选择论据时,不能仅仅满足于正确,更要遵循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标准。而“有”和“优”均来自 长期坚持不懈地阅读,不只是阅读《高考素材》之类快餐式 材料,更要阅读高品质的书籍,如经典名著,现当代优秀作 家的作品等,从而建立起个性化的写作素材宝库。

2.论据失之偏颇 众所周知,同一个论据,由于其事件的复杂性、人物 经历、性格的丰富性,其论证角度往往是多向的。例如,运用史铁生的例子,可以论证“生命的突围”、“精神家园”、 “找准自己的位置”、“母爱的伟大”、“生与死”、“直 面苦难”等等多个立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辨析能力, 善于把与观点最为契合的方面从一个论据的诸多方面中选 取出来,进行分析论证。然而,现状往往不尽人意。

例如,在论证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时,有学生这 样写道:
鲁迅,一个弃医从文的倔强文人,一个“鞭打”麻木 国人的无畏勇士,一个代表良知的高尚灵魂。在那个“生病” 了的社会中,他因痛恨黑暗的统治而愤愤不平,因人民的麻 木而心神忧虑,因那个时代的悲哀而满腹伤痛。他独自在黑 暗中闪光,思想的火花却闪亮了一方天地,多少人在他的文 字中审视自我,反思当下,并走上自我解放、民族解放的道 路。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0世纪初的阵阵枪炮声颠覆了一个又一个政权,却无 法震醒沉睡的民众。赴日留学的鲁迅亲眼目睹国民蒙昧未化 下的麻木与无知。医术可疗救肉身,却无法拯救灵魂;医生 可救一方之病躯,却无法解救全国之死魂灵。从医之路,如 何能让心怀天下的鲁迅践行疗救国人灵魂的壮志。弃医从文吧!“怒向刀丛觅小诗”,纵然文学之路上荆棘丛生,凶险 暗布,但那是一个有良知的志士应该选择的位置。文字似匕 首,怒目似投枪,深情似洪流,无情揭露一切假丑恶,为民 族命运而彷徨,为国民觉醒而呐喊。

修改后的文字对鲁迅在医生和文学家两个位置的处境、 心境和结果进行对比,并注意适当点题,非常充分地论证了 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

二、蜻蜓点水水无痕----分析流于肤浅 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写作议论文使用论据时,或者没 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对所选契合观点的事例进行恰如其 分的分析演绎,常常只是简单地贴上一个观点的标签后便戛 然而止。这种蜻蜓点水般的议论,留给读者的是隔靴搔痒般 的感觉,自然没有太强的说服力。

例如,同样是论证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学生 这样写道:
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生活。他娱情山水,怡然自得,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看天外云卷云舒。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找到了自己的应待的位置,所以才能安度晚年。

从这则材料不难看出,学生的本义是通过选取陶渊明 的例子,运用因果论证法证明观点“找准自己的位置”。而 在实际写作中,与观点相关的事件分析一共就三句话,即“他 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找到了自己应待的位置”和“复 得返自然”,前两句为原因,最后一句是结果。

首先是原因分析的欠缺。“他知道自己不是做官的料” 和“找到了自己应待的位置”不能被认为是具体的分析,充 其量只是贴了个观点的标签罢了。因为真正的演绎分析,如 陶渊明原来的位置是什么、在原来的位置上处境如何、心境 怎样等等,即为什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文段只字未提。而 这些恰恰是增强观点正确性和文章说服力的看点所在。这样 的学生,连正面分析演绎的能力都不具备,更遑论运用反面 假设或正反对比的方法对论据进行分析说理了。

其次是结果分析,一句“复得返自然”,说服力委实 不强。众所周知,在议论文写作论据分析环节,对所引人物 事件的价值意义或后果危害揭示,对于证明观点具有较强的 说服力。然而,如今的中学生,或许是过多地受到成功学的 影响,他们所能想到的好的结果往往只是成功,而后果危害 也仅限于失败,思维极其狭隘。一般来说,人物或事件的价值意义或后果危害至少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对于人物自身,对于他人,对于群 体,对于社会,对于物质,对于精神,对于历史,对于文化 等等。

针对学生习作中原因分析流于“贴标签”和结果判断 过于单一的不足,我带领学生做了如下修改:
陶渊明,因开创山水田园诗派而流芳百世的大文学家, 也曾经在官宦仕途的弯道上踯躅许久。仕途的追名逐利,他 嗤之以鼻;官场的钩心斗角,他愤而视之;为官的左右逢源, 他不得要领。官场环境让他内心饱受着折磨,寻觅不到自己 的一席之地。因此,当他高呼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而毅然奔向隐士与文学家的位置时,生活向他打开了一幅全 新的画卷。诗人娱情山水,恬然属文,在愉悦内心、丰盈灵 魂、启迪世人的同时,与其他流派的文学家们一起为中国古 典文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显然,对相关事件的适度演绎让观点有了强大的支撑, 而对结果意义的丰富揭示也使观点具有了足够的信服力。

三、山也还是那座山——行文流于模式正如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专家所说,议论文必须“讲 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人情事理。一篇 优秀的议论文,理应“有理有据”。

鲁迅的《捧与挖》,全文貌似只是列举了三个例子, 然而,且不说三个例子之间暗含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从知 县到都督到北几省的河道,“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 害程度越来越重)。仅就每个例子而言,无不是精辟透彻的 分析紧跟叙事之后。例如,在简明扼要地记叙知县的例子“记 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 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 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 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行文之中知县之贪婪之嘴 脸,形象可见;捧之后果,昭然若揭,可谓切中要害。

而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如今的中学生不会讲道理者 居多,理不够,只好例来凑,在一篇文章中简单、反复罗列 事例,因此,不知不觉地,在这些学生心中,议论文写作形 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即一个中心论点加三到五个例子。

总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中生积累丰富的写 作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写好一篇议论文的前提之一。然 而,有米也须烹调得当,使用论据时,务必考虑所选论据是否典型新颖,所选论据之角度与观点是否无缝对接,对论据 的分析是否深入充分。另外,力避“一个观点加若干例子” 的简单写作模式。当然,影响论据说服力的因素还有许多, 特别是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如果说上文提到的 几点是写作教学的雕虫小技的话,那么思维品质的培养、语 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便是议论文写作的“屠龙之技”,二技 运用得当,则“有米难为可口之炊”将不复矣! 张钟玉,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