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 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教师在培 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依旧存在着几点问题。
第一,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繁多,不利于学生全面掌 握。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总体来讲分为四部分:一是数与代 数,二是空间和图形,三是统计和概率,四是实践和综合应 用。教材内容涉及繁杂、知识点繁多,并且知识点与知识点 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在联系性较强,一旦其中一个 知识点理解不透彻,就会对后期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导致 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此, 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知识点的串联,帮助学生更 容易、更快速地掌握知识点。
第二,数学知识相对较为抽象,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发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其烦琐的知识点 对学生来讲却充满了挑战。数学知识点有些抽象,并且知识 结构排列较为复杂,而学生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 系,思考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跳跃思维能力 的有效提升。因此,数学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弱化知识 点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促进思维能力 的全面发散。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第一,合理串联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能 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合理串联知识,还需要学 会调动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公顷和 平方公里”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 课件,以我国面积为课题导入学习,让学生回答我国的国土 面积是多少,以此激发起他们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与热情。
这样,既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掌握基本常识, 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在初步讲解完“公顷 和平方公里”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面积知识 即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以使他们加深印 象,巩固并强化所学的知识,继而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 良好习惯。
第二,变换思考角度,弱化知识抽象性,提高思维模式 的灵活性。小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岁~12岁,他们无论理解能力还是思考能力都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培训, 以进一步提高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教材知识点相对较为 抽象,不过和现实应用较为贴切,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 此,教师需要合理引导学生,变换思考角度,帮助他们理解 并学习知识。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这一内容 时,教师采用了分组的方法,将抽象的“除法”转变为容易 理解的“分组”,让学生对“除法”形成正确的概念。该方 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除法”概念,还能够帮 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思维意识的灵活性。
第三,教学用语生活化,强化逻辑训练,拓展思维模式。
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材用语较为刻板,不 容易被学生理解,尤其是涉及考验学生想象力的空间问题。
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组织教材知识点,发现其中的关联性 与潜在逻辑性,面向学生加强逻辑训练,拓展其思维模式, 促进其思维能力的综合提升。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个自 制的长方体纸盒,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体认知,之后指导学 生画出长方体的三维展示图,以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水平。
在计算其表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数出其包含几个面,并通 过之前所学的面积计算的方式得出总表面积,以此培养学生 逐步分析、循序渐进的思考能力,学会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 增强逻辑思维意识,拓展思维模式。
三、结束语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 结合教材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模式,通过合理而有效 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 思维模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继而在有效提高学生思维 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卢锋.发展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 教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