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层次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层次应用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1-15 08:27:52 点击: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层次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多层次应用 本文将“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激励理念引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对激励理论内涵以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 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学业导向激励、情感导向激励、责任导向激励、竞争-合作导 向激励、就业-创业导向激励”五种激励应用模式。旨在拓展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视野,推动激励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更强的开发潜能和提高思想 素质、完善人格的作用,最终促进教育对象实现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 想政治理论 一、正确理解激励内涵,将激励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古往今来,对激励的内涵研究源远流长、角度众多,如我国古代儒家的 进取论00、道家的自然理论以及节欲理论,从本质上说,激励既有激发、鼓励之 意,又有批评、抑制之意。鼓励与抑制是激励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激发 某种行为的同时,又包含着对这种行为的约束和抑制,二者在激励的整个过程中 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以激励内涵为核心发展起来的激励理论在心理学、管理学、 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均有研究和应用,如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激励保 健理论、阿尔德佛ERG理论和麦克莱兰成就需求理论为代表的内容型激励理论, 多以研究人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人的需要为核心03;
以佛隆姆期望理论、洛克目 标设置理论、亚当斯公平理论和斯金纳强化型激励理论为代表的过程型激励理论, 多以研究人动机的产生以及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为重点[4。这 种不同类型的激励理论虽然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有些理论在应用 上甚至缺乏足够的依据,在某种角度上也存在局限,但却为我们关注人的需要、 观察人的动机及心理变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激励理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激励原则和 方法,通过一定的激励剌激,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调动其思想、 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帮助其端正思想动机、提高思想觉 悟,使其朝着期望目标努力前进的一种方法。

现阶段激励理论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广泛,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越来越成为学生管理的常规手段,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难成体系,激励多是从 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给予激励对象以认可和赏识,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实际需 求,使激励过程沦为走过场,无法真正贯穿到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激励效果自 然大打折扣。如许多高校均设立了‘‘优秀毕业生”称号,对学生大学四年进行总结性评价与表彰,由于其四年才评选一次的特性,使得该荣誉的社会评价往往较高, 对用人单位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在评定过程一般仅依据学习成绩、班级 贡献等指标进行评定,没有真正记录到学生在就业层面的努力与肯定,且评定时间 较晚,等到发下证书时,大部分毕业学生都已经找到工作,因此这个激励称号也 就起不到重要作用,使很大一部分毕业学生对这种激励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激励 效果严重弱化。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激励理论没有与学生就业需求真正结合到 一起,也就体现不出激励的价值,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导致激励 流于形式。

本文以中外激励理论为基础,结合高校学生思想认识特点,提出了“满 足学生多层次需要,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激励理念。该理念着重突出了两个内 涵:(1)根据高校学生不同的特点与需求,有的放矢地运用激励理论满足其需求, 使激励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2)制定客观详细的激励模式,对当代大学 生进行全方位激励塑造,为学生长远发展提供基础推动作用。“满足学生多层次需 要,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激励理念的提出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更强大 的思想驱动作用;
能够适时地调动高校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 性和潜能;
能够在教育层面上促进高校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塑造, 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应用模式 (一)学业导向激励模式 学业导向激励模式主要依靠“辅导员一任课教 昨者简介]宋韶彬(1989-),男,鲁东大学衣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师一学业导师”三层指导体系,在入学之初通过班会、团 会、专业介绍会、新老生交流会等形式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将学校、学 院学业建设理念与专业前景传递给高校学生,使刚入校的大学生尽快渡过学业迷 茫期,明确学业目标;任课教师同时设立“精神一物质双重激励保障”,通过正当 精神需要(如表扬、证书、公开认可等)的满足、引导和升华,促使激励对象发 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辅助适当的代币性奖励、学业奖励金推荐等方式 切实提高学业动力和活力,最后指向既定的学业目标。充分发挥学业导师的正面 引导作用,鼓励有志于深造的同学,尽快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立项等方式接触科 学研究,培养科学思维,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引导鼓励,使学生走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之路。通过‘‘激励+学业”导向激励模式的建立,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情感导向激励模式 情感导向激励模式的实施是以满足学生的现实情感需要为基点和出 发点,它更切实地体现了激励理论在教育过程中尊重人、关心人和以人为本的教 育理念。在实际激励教育过程中,要从人的本性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特点,设 身处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巧妙地在家庭情感、恋爱情感、人际情感等方面 关怀他们,如聘请心理专家或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建立‘‘心理情感关怀室”, 建立激励对象的“情感关怀档案”,做好激励对象的“情感疏通、情感追踪、情感 保密”等专项工作,通过情感激励发掘教育对象的情感共鸣点,采用积极正面的话 语方式真正使教育对象在情感上体会到关心、尊重、理解、信任,进而调动学生 们的积极性,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充分发挥“激励+情 感”的教育作用。

(三)责任导向激励模式 责任导向激励模式旨在通过激励理论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 任担当,提高责任心与责任感。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应该肩负起振兴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 梦”的重要使命,同时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也即将承担社会责任、工作责任、 家庭责任等,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适时地开展责任导向激励教育刻不 容缓。责任导向激励教育过程中主要依托于‘‘班委-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加强学生 自主管理能力和提高自主负责意识,利用寒暑假、周末、实习时间,大力开展以 ‘‘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企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具体体验, 以实际行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责任使命感。

(四)竞争-合作导向激励模式 竞争-合作导向激励模式是指通过团体或个人之间的多种竞赛形式来 激励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增强团体的内聚力,加强学生 间的团结,充分发挥个体的智能,创造出力争上游的气氛,增强上进心。通过举 办竞赛,可以充分调动班级和个人的积极性,造成了人人争先、班级争先的良好 氛围。同时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学生正面鼓励,敢于拼搏,永不气馁,增强 学生信心与必胜的信念,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更有利于发挥彼此的长处, 增加竞争的成功率,进而使参与竞赛的学生树立勇于竞争、敢于合作的人生气魄。事实证明,运用竞赛激励的方法,可以使大学生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 感,同时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最终实现。

(五)就业-创业导向激励模式 就业一创业导向激励模式是指以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校内创业 孵化基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等方式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提高 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思维,并通过设立“实习之星’“创业之 星”等称号及时进行激励。通过证书、报道、纪录片等方式留存,不仅满足了大 学生的就业需求,明确了大学生的奋斗目标,也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进 而发掘自身潜力,弥补不足,还反作用于竞争一合作导向激励模式,使培养对象 能够不断充实、完善。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激励理论正是通过内驱力将 社会要求和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转化为教育对象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有机整 合系统0。我们应该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出发,系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激 励理论的要素、本质和内涵,全面了解激励理论在应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 在的问题,秉持“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激励理念,构建以 学业导向激励、情感导向激励、责任导向激励、竞争一合作导向激励、就业一创 业导向激励为主的激励模式,从多层次、多角度将激励教育融入到高校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主观认同性,促进大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宋韶彬,赵丽丽,程云波¥鲁东大学农学院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