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对策 前言 在中国,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自1998年始,由南京师范大学首创开 办本科层次师资培养。至今在全国共有百余所高校设置了小学教育专业。虽然它 已走过十来年的建设历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小学教育纳入到高师教育体 系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本科层次的小学 教育专业中,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师范性”处于下风,实践教学处 于次要地位,对实践教学的理解也存在偏颇,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存 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对策, 对今后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及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具有重 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及定位的偏颇 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教育实践就是实践教 学。事实上,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技能训练,也不仅指教育见习、实 习。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 分,而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加广泛。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 二者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对象是师范生,而从学生 的角度出发,实践教学就是实践学习。
(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时数有限,且安排不合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在高师教育 中的比重十分有限。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普遍表现为只掌握理论,而教学实践技能较差。而仅有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和次数 也十分有限,每次时间短且安排分散,学生往往学不到什么实践就结束了,实践 教学成了镶嵌在其他课程中的点缀。对于最后一次时间较长的毕业实习,很多学 生也因为面临找工作而使实习得不到保证。在四年的学习中,真正的实践教学课 时数严重不足。
2.课程形式、内容较为单一。在现有的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被简单 地认为教育实践,而教育实践又被简单地认为教育见习、实习,任务只限于课堂 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于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行政、教育调查、教研活动等 针对小学教师培养特色来设计和加工的成分被极大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形式和内 容单一,使得师范生无法掌握全面的教师教育技能,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 及创新能力都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支撑系统不够健全 1.实践教学“无处去”。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 展主要是在实践基地小学。而学生要获得关于小学的全面体验,这就必然要注意 实践基地的选取和开发。目前,实践基地普遍较少,类型单一且没有建立密切的 联系,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出现了实践“无处去”的现象且实践活动很难 深入。
2.实践教学“无人教”。很多时候,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实践活动都是孤 军奋战,虽然高校和小学都安排了指导教师,但没有真正发挥指导的作用,出现 了实践教学 “无人教”的现象。一方面,高校的指导教师要忙于教学及科研工作, 基本没有时间到实习学校指导学生实践;另一方面,虽然实习学校都会为每一名 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忙于备课、教学、管理班级等, 实习生得到的指导也是十分有限的。
二、创新实践教学的主要对策 (一)更新观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师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不 仅要使学生受到教育及教学工作的锻炼,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 理解,而且要培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优良品德和教师的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 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创新了实践教学,在传统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确立了 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大实践全程教学观;增加了综合实践、专业技 能训练与测试、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由综合实践-实 验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实习-课题研究五个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式。同时, 体现了全程性—— 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阶段性——五个环节分成五个相对独 立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时间保证和阶段目标、定位、内容、要求、指导、 管理及考核;完整性 ——五个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一块,但它们相互间有内在联 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递进性——五个环节依次排序,有前后顺序关系, 使实践教学由浅入深,逐步推进。同时,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 特点:(1)从教能力训练模拟化。通过微格教学培训和强化实践训练两个途径, 让学生掌握多种教学技能,提高学生的从教能力。(2)教师角色体验全程化。将 教育见习、实习安排全程化,四年不断线,要求学生长期与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结 对,参与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活动,形成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
(3)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 实施“教师职业技能考证制度”。
(二)创新形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能力培养具有独特的 价值。在调研中,许多小学校长有这样一个共识,如今小学非常缺乏活动课程教 师,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 等方面的能力非常缺乏。可见,高师强化活动课程,不仅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造 能力培养极为重要,而且为他们提高日后到小学开设活动课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利 的。
2.开设艺术实践课程。艺术素养在现代小学教师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小学教师的劳动充满创新性,对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很多优秀的小学 教师教育教学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学生,就得益于他们良好的 艺术素养。所以在高师增强艺术实践课程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更能满足 小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强烈期盼。
3.开发学校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倡导学生在学校的各种社团文化活动尤其是专业性活动的组织、运行过程中,在 生活、学习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 组织、交际、协调、创业、具体操作等方面能力。(三)设置项目,形成实践教学特色 为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保证质量,确保学生具有广博的科 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必须使学生练就扎实、有效的教师 职业技能。为此,在广泛调研、论证及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高师本科小学 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测试项目”,实施“教师职业技 能考证制度”,把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专业技能测试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 的学期完成各项测试,使专业技能显性化、专业技能训练具体化。确定普通话、 朗读与演讲、钢笔字、粉笔字、课件制作、说课与讲课、钢琴弹唱、班队活动为 必考项目;毛笔字、应用文写作、美术字、口令与队列、简笔画、钢琴或其他乐 器、黑板报设计、书法艺术、说课、图案或素描、舞蹈或唱歌、儿童想象画等为 选考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每学期统一安排考核时间,把考核结果与小学教师 资格证书的取得相挂钩。
(四)建立基地,提升实践教学效能 为了使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农村小学、城镇小 学、市区小学、民办小学和特殊学校等五类不同类型学校中选取部分作为实践基 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定期安排到基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教育见 习、认识性实习、规范性实习或顶岗实习到毕业实习,四年不断线,基地成为学 生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 升专业技能的舞台。同时,充分利用基地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要求每位学生与 基地小学的教师开展 “师徒结对”活动。从第二学期开始至毕业,学校将有组织、 有步骤地为每位学生联系一名基地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校外指导老师,进行“师 徒结对”活动,每位指导教师带3—5 名学生,每学期对“师徒结对”进行考核。整 个过程分为观摩、协助、体验、模仿、总结等五个环节。
“师徒结对”活动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熟悉小学教育、接触儿童提供 了广阔舞台,它是对旧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强调“做中学”;强调教学 技艺的模仿与培育;强调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强调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 深化与建构;强调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实践证明,“师徒结对”活动 充分体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的一种有益尝试。
结束语 小学教师教育纳入到了高师教育体系,但目前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缺乏经验,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合 理解决,提出可行方案,还需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索与研究。实践教学是小学教师 培养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依托于整个专业的发展,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整体下进 行研究。只有专业的各方面不断完善、彼此促进,才能最终促进高师本科小学教 育专业的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