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代码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论文(共3篇)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代码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论文(共3篇)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0-22 07:55:14 点击: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论文(共3篇)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论文(共3篇) 第1篇:影响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与对策研 究 高校扩招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 课题之一。文章从现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学生 就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 的有效措施。

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人生价值实现,还是 高等农业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部分。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人们 日益关心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就业来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家庭期望 通过就业来实现对子女的教育投资的回报,高等农业院校希望通过大学生的顺利 就业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需要大学生补充人力资源,增加社会前进的 动力。做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充分、顺利就业有助于国 家对高等农业人才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社会和谐 发展的根本要求;
因此,研究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

1现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1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 自从1999年开始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 教育模式”转变,这一转变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据统计,2003年(第 1届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212万人,200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280万人,2005 年毕业生人数为350万人,之后每年毕业生人数都会大幅上升,2008年毕业生人 数已超过500万人,2011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40万人。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多,大 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和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日益 引起社会的关注10,且已成为一种普遍社会共识。高等农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就 业难”问题相对突出2。由于得不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客观认识和认可,农村生源 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0,解决他们“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用人岗位需求相对稳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纵观近十年大学毕业生 的毕业人数的情况,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较多,用人岗位刚性需求相对稳定,这 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之一。1.3金融危机使整体就业市场不景气 由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整体市场环境面临不景气,大 部分企业出现裁员的风潮,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导致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大 多持观望态度。校园招聘的明显萎缩,部分企业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些 情况亦导致就业总体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

1.4大学生就业观念影响 就当代大学生的自身来说,其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天之骄子”的状态,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其就业的实际情况在就业地区、单位性质、收入 期望等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然而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和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人才 需求已经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而西部和广大农村等基层地区亟需大量的大学生为 发展经济做贡献。

2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制约因 素 2.1现行的农业经营模式影响农科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 现行的农业经营模式从根本上制约农科大学生就业,影响农科类毕业生 就业市场的形成。首先,从专业自身特点上讲,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是艰苦行业、基础产业,目前尚属科技含量较低的弱质产业,由于它的弱质性, 使现实农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迫切性不足。在新旧的交替中,由于目前我国农业 的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偏低,制约了农科大学毕业生新的人才载体的形 成。其次,从生产经营方式上讲,我国大多数省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手 段落后,产业化程度低,且大多数农业生产尚处于手工生产阶段,机械化程度低, 分散经营,吸纳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力有限。

2.2农科类专业供需矛盾突出,出现“就业难、招生难”的局面 —方面,许多农科专业成了供大于求的长线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以 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农科类专业毕业生中有90%从事了与农业无 关的工作“学农不爱农”是造成农科专业学生就业难的—个重要原因。而且很多农 科类大学生,尤其是普通农林院校本科生在毕业时会选择报考研究生,因为他们 认为就业难、待遇低,转行又觉可惜,于是报考名牌院校以改变出身。另外,他们在就业时,往往感觉工作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存在很大落差,选择考研是为了进 科研院所等工作单位,以逃避在基层工作的艰苦。另一方面,农业院校农科类专 业招生出现困难,考生填报志愿时,农科类专业一直处于“冷门”的局面,招收农 科类学生占每年招收所有学生的比例与其他“热门”专业招收学生所占比例相比 差距在逐年扩大,很多农科类学生是服从专业调剂志愿招进的考生,并非本身自 愿学农,入学后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大打折扣。笔者所在学校2013 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动物科学两个专业均没有招满,报到率只有53%。

2.3农业战线的现实状况和传统的择业观念影响学生择业 由于我国农业传统和现实因素的影响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和农业战线客 观上存在不足,毕业生选择到农村基层就业,将面临工作条件艰苦、自身发展受 限等诸多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困难局面,势必造成大学生在择业时,形成不愿服 务农业、服务基层的思想。目前,很多学生和家长还固守着过去的传统观念,觉 得到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不愿到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在就业地点的 选择上,首选沿海和发达的大城市,不愿到边远地区,即便是来自农村地区的毕 业生也不愿回到家乡去建功立业,大多数毕业生选择理想的地区是北京、上海、 广州和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只有少数毕业生愿意投身到农业战线。

2.4农科毕业生本身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相对较差,造成就业困难 —方面,从农业院校办学体制而言,由于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在人 才培养模式中,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高校自身角色地位缺 位和模糊,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钩,教学内容陈旧且与生产实 践严重脱节,当前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学校专业的设置、学科的建设 之间也存在矛盾,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滞后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等等4, 使学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与用人单位期望值差距较大。另一方面, 从农业院校学生本身而言,相当数量大学生由于本身学农积极性低,只满足于应 付完成一些必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农业院校中农村学生相对较多,与社会的联系相对较 少,一些农科专业大学生表现出观念落后、知识面窄、社交能力弱、动手能力差、 缺乏闯劲等弱点,在当今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就业相对 更难。

2.5现行的一些政策制约农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积极就业目前,国家对传统的‘‘大农专业”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对农业科研和推 广部门缺乏应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艰苦行业的农村科技人才缺乏应有的政策倾 斜和激励措施。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资收入低,自身发展环境也较差。另 外,毕业生在劳动保障、卫生保障及用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后顾之忧,有待于从 根本上解决5。

3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3.1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 伴随大学生就业渠道的多元化,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能力 对自己合理定位,要正确认识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把实现个人理想和价 值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需要相结合,努力克服怕苦怕累思想,大力发扬 艰苦奋斗精神,摒弃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的观念。当前,重 心下移是大学生就业的总趋势,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下到基层,直接为生产一线 服务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习主席曾向大学生"村官"提出四点希望:第一,要志存 高远、坚定信念,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 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

第三,要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长 见识、增才干。第四,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增进同他们的 感情,蠃得他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形势,树立市场经济 下新的就业观,真正把择业观念纳入市场引导、自主就业的轨道上来,选择适当 的就业切入点,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因 此,农业院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学农、爱农、兴农的观念,投身到农村中去,传 播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3.2树立诚信的职业道德观,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诚信成为社会公平竞争的重要准则 和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基础,它是市场经济最可靠、最坚实的基石,又是维护市 场秩序、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准则。许多用人单位将诚信作为考察录用大学生的 重要指标,诚信意识也成为大学生就业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因此,农业院校大学 生要随时强化自己的诚信意识,增强责任感,为成功就业增加一份厚重的砝码。

面对就业压力,大学生们要想成功就业还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大学生要 学会调整就业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竞争。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要敢于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失败;
要认清自我,客观定位,要坦然自信, 着眼未来;
大学生还要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 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各种问题08。3.3提 高自身综合素质,直面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农业正在被现代 农业代替,大量的农业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服 务与推广、农业企业与农业行政管理、农产品营销工作,具备发展潜力的理论上 基础扎实、专业上多学科交叉、能力上有技术、懂经营管理、会贸易的复合型农 业高级人才和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服务意识, 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优秀农业人才;
因此,农业院校大学生 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通览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 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农业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大学生还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专 业能力、思考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平衡能力、执行 能力、领导能力、亲和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只有提高自 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立足于社会,为农业现 代化建设贡献力量09。

3.4加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拓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层面 上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对于个体而言,创新能力 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条件。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没有独特、鲜明、 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个性的充分发展。农业 院校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特别要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 打破过去那种沿着一条途径、一种模式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用新的思维方式研 究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创造新理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必 然会使农业院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打破旧的就业传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增 加择业、就业、创业的机会。

3.5规范单位用人制度,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 用人单位只有合理配置岗位结构,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吸收各种学历层 次的大学生,形成最佳组合才能组成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做到人尽其才,为单位创造最优的业绩;
因此,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长远、整体的用人观,重视 人才结构的合理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有计划 地进行人才储备,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梯队 010。用人单位还要积极参与高校的开放办学,加强与高校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 的合作,企业要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让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培养大学 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使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尤 其是我国中小农业企业的发展亟需农业院校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与高校建 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显得十分迫切。

3.6促使学生和家长转变择业观念 社会和高校是大学生开展就业观教育的主渠道,但是,仅仅依靠社会和 高校的教育还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家庭教育也同样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

心理学上认为,个体在面临同等压力的情况下,能否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对于缓 解压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来自家庭 的鼓励、理解和支持,对他们应对就业挫折和压力有十分重要的帮助。首先,父 母要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家长要看到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带 来的变化,从主观思想上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010;
要切实了解子女的能 力与素质,不对子女的单位选择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其次,营造宽松的家庭氛 围。家长要重视子女的主观愿望和个性特点,积极主动地了解国家有关就业政策, 鼓励子女参与就业竞争,支持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同时要培养 子女树立行行可立业、处处可建功的理想,鼓励子女到社会上去拼、去撞,支持 子女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实践教学是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的重要环节。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 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对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 效果,现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实验项目和内容的优化方法、实 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

第2篇: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实践教学是增强大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对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实验项目和内容的优化方法、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总结。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经济动物方向)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特色专业,始建于2004年。2007年遴选为国家质量工程项目‘‘十一五”规划特色专 业,2011年顺利通过国家委派省专家组的验收,并遴选为吉林省“十二五”规划质 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专业主要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经济动物行业需要 的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 践,通过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取 得了一些经验,对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显著成 绩,现总结如下。

1‘‘三实一研”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限,不能较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已成为影响应 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10,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应用型 本科院校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设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 学体系0。找准学校发展定位,以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由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组成的 ‘‘三实一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中实验教学部分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和专 收稿日期:2013~09~27;
修回日期:201340~09基金项目:“十一五”规 划国家质量工程项目资助;
“十二五”规划吉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资助;
“十 二五”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资助〔200130,文件见附件〕2013年校级教 研项目资助。

业课程实验;
实习部分包括教学实习、生产顶岗实习(假期进行〕、毕 业实习;
社会实践部分包括军训、专业劳动、科技三下乡活动、社会实践(假期 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以及其他课外活动;
科研训练部分包括大学生创新 项目、专业技能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和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等内容 组成。

将每一部分内容有机地安排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并设定出合理的学分,将实践教学环节合理、科学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 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 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各 实践环节相互衔接,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实 践教学体系,大幅度地提升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完善和推广‘‘递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本专业涉及的主要经济动物为鹿、珍禽、药用动物和毛皮动物等,每种 类经济动物都有特殊的生产季节性,通过多年的调研和实践总结,重点是根据经 济动物行业发展情况对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能力将专业岗位 能力和创业能力分解为5项综合能力、14项专项能力、51项基本技能,按基本技 能、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研究能力(创新实践、毕业论文)顺序“递进”安排在 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动物、不同生产环节“嵌入”教学、生产全过程,使学生受 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认知到探索的训练,较好地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紧密结合。毕业生产实 习时间为17周,总学程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为30周,实践教学为44学分。通过教学 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能深入社会,了解经济动物养殖行业和企 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本领,较好 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 有机结合,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战的有机整合、重组实验项目,优化实验教学内 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3.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三实一研”的实践教学体系、“递进-嵌入” 式实践教学模式0,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实验进行了新论证,重点对所开设 的实验项目〔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手段、设备投入、新实验项目开发等方面〕进 行了讨论,对前后续课程所涉及的相同或相近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和删减,优化 出能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使整个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合理增 加,使实践内容更加精简、合理有序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动物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帮助学生及早地适应社会和工作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学分,确保专业实践 教学必要的学时。

3.3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和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学院成立了多个教师 指导的科研活动小组,以教师和科研项目为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和专业实践,学生 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如张克勤教授的“两种洞巢鸟类巢址选择 对公共信息的利用”等项目,每个项目参加的学生都近10人次,拓展了学生参与 科研的思路。近3年来,学校鼓励学生立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该专业的学生 积极申报,3年共立项14项,圆满完成了项目,并发表了研究论文,在同年级学 生中居榜首。

3.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常常涉及专业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心理等各种问题, 不仅要综合地运用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本专业的知识,还要运用跨学 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0,为培养学生这种综合实践能力,除参加校团委、学生 处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外,在本院教师的组织下,利用节假日,该专业学生自觉 组成社会服务小组,到学校周边的农村和动物养殖户宣传经济动物养殖和疾病防 治技术,帮助解决饲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养户和企业欢迎,学生也学 习到了生产实践中许多经验,形成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局面。

4成立专业协会激发学生实践热情 引导专业的学生组织成立动物养殖协会、疾病防治协会、环保协会、动 物保护协会、爱鸟协会等。学生利用节假日或假期到松花江边,长白岛组织爱鸟 护鸟活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协会活动开展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 趣和爱好,促进了专业学习。5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推进实验室开放,延长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扩展开放范围及覆盖面。采取基础实 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方式,鼓励低年级学生参与高年级学生实验, 并任命学生组长兼管实验室,加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化了实验教学的管理。

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保证教学实习、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和科 研活动,保证了学生教学实习和现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现场教学和实习的效 果。

保证校内基地良好地运行和开放的同时,积极拓展和应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继续走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与企业、科研单位合资共建专业实验室,实 现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的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校企关系,更优质高 效地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6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用人单位争先录用 对于实践环节相对较多,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增加实践环节考 核力度,如专业主干课程的‘‘珍禽饲养学’、“鹿生产学”和“药用动物养殖学”课程, 充分利用校内珍禽饲养基地、毛皮动物饲养基地和鹿生产基地,加大了现场教学 的学时,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操作,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并通过实验 和实习,设定出特定的环节进行考核,规定出须要掌握和完成的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记录实践考核成绩。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 对经济动物养殖上手快,很快成为用人单位满意和放心的业务骨干,缩短了就业 的磨合期。

第3篇: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的探讨 近些年,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重视日益加深,它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 稳定、保证生态安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断状大,保护区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现就保护区管理有关问 题,提出一些政策性的建议。

由于自然保护区属于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组织,其特殊性在于独特的地理 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任何事物都在法律的绿伞之下以及一切活动均在法律的 规范之中,对其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命题。那么,制定出符合各自然保护区的管 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规范各级政府的责任,提高管理的水准是目前的一大焦点。

而且,随着我国社会对自然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级自然保护区翻开了科学处 理规划和经营集约化的新篇章。我国自然保护区很多,随着规模的增长,在管理 上就存在着一些漏洞,各种问题日渐凸显,严重影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进 程。

1管理中出现的困难 1.1自然资源发展滞缓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保护区周边地带实行集约经营,多 数农耕地种植过程中使用一定的除草化学药剂,长期积累,造成了保护区周边及边缘地带的原生植物受到危害,品种、数量逐年减少,给野生动物的觅食带来了 影响。

1.2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 由于保护区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了与周边组织以及 相关利益人群的经济目标统一化,以促进周边区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其着眼点 是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好野生资源,强化管护意识,但如何处理 好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责任越来越重大。

1.3资源短缺与种群壮大的矛盾 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及种植业的集约经营,部分植被已经不复存在, 很难满足日益壮大的种群的需要,所以出现了资源与种群之间的矛盾,二者无法 兼得。随着种群数量的日益壮大以及利用资源的方式和逐渐进步的技术,对该保 护区的资源发展影响很大,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新的难题。

2解决困难的办法 2.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管护意识 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有两种,一种较好的管理方式为地方管理模式,其 有较强的灵活性,且社区的管理模式比较固定,不能很好的随机应变,不利于对 保护区进行宣传。此外,加强宣传力度的目的是使社会公众,特别是周围的居民 了解保护区存在的意义,普及相关知识,以此来提高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利 于保护区的发展与管理。总之,需要把各种宣传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增强管理的力度,实现管理的实质。

2.2增加森林植被,提供物质资源 增加植被的数量,保证资源的供应是根本性手段,对于野生动物的资源 保护要建立合适的管理体制,搞好完整植被规划。此外,要强化对研究人员职能 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切实保护国家的生态资源, 保证植被的稳定生长。以便满足各物种的需求,更好的生长,为社会带来效益。

2.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管理的关键就是体制的建设,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有效实行退耕还林,使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植被在数量上进行恢复,本着生态重要的原则,建立 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从各方面去评价现实情况,努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也需要对当地的居民与其他各组织进行联合,制定出一个全面的管理体系。

3结论 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保护资源 的发展利用,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的区域,显得更加重要。利用现代化 手段,开创保护区管理新模式,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4篇: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
特种经济动物;
实用型人才;
技能 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摘要:随着特种经济动物驯养繁殖技术的成熟,其养殖方 式正经历着过渡性转变,但因其驯化时间短,在其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存在营养与 饲料不完善、遗传繁育技术待提高和饲养管理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需要从业 者具备实用的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实用的专 业技能是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快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 教育体系的需要。文章总结了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培 养模式,希望得到同行专家学者的指导。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经济动物方向)开设于2004年“十一 五”期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五”期间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特 色专业,多年来在专业建设、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和尝试,文章对本专业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概括,为兄弟院校培 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 践技能,毕业后能够胜任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疾病防治等具体岗位 工作提供参考。

1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实用技能型人才是指充分 发挥现代劳动技能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为本位的人才,其外部表现是专门技术、 先进经验或技巧的熟练运用,其身份指向是高级技师等^0。我国高校的定位工作 始于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期间,赵庆年0对我国高校进行分类和定位, 按其分类和定位,结合本校办学层次和办学目标,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归属于技能 I型人才培养。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 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3,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0,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2特种 经济动物养殖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对养殖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要 求高等特点。我国目前饲养的特种经济动物主要指国家林业局在2003年发布的可 以从事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相对成熟的54种陆生野生动物,如狐、貉 和鹿及部分珍禽类0。随着特种经济动物驯养繁殖技术的成熟,养殖饲养方式正 在经历由散养到集约化养殖的过渡阶段,但其驯化时间短,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 存在营养与饲料不完善、遗传繁育技术待提高和饲养管理方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8,解决这些问题恰恰需要毕业生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传统的人才培 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生产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技术 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产品加 工和管理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高级实用技能型人才。围绕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 目标,强调德育为先,树立学生学农、爱农和务农的意识,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 和教学内容改革,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满足生产一线工 作的需要;
在强化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教学实习、假期顶岗实习、生产实 习和毕业实习4个环节,从加强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入手,改 革和构建适宜的理论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将采取5十0,5+1” 模式,即用3年〔2.5十0”的时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 用1年的时间完成专业毕业实习,其中“0.5”是部分专业课程安排在校内外实习基 地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场进行教学实习、现场教学和专业综合训练,以“递进十 嵌入”式安排到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的全过程。

4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理论与实践课程 体系 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的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等客座教授,参与专 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共同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制订符合特种经济动物行业和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

对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调整优化,突出应用特点,将课 程设置系列化、内容模块化。探索构建“三实一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图1〕, 完善和推广“递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见图2〉。

“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是将实践教学分成实验、实践、实习和科研 训练,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学分,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实验指课程实 验,实验内容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实际开设;
实践在业余 时间进行,包括假期进行的社会调研、学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第二课堂活 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
实习包括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的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 业实习;
科研训练指学生的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科技知识竞 赛和科技下乡活动。

“递进-嵌入式”教学模式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种经济动物生产 周期的运行情况,将专业技能结合专业课程分解为51项基本技能在课程实验中进 行;
51项基本技能再综合成14项能力,结合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在校内实践教 学基地嵌入性地安排在特种经济动物生产中;
5项综合能力的形成是在前两大项 的基础上,结合校内外实践教学与毕业实习完成。实验项目内容按验证性、设计 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循序渐进,专业的岗位能力、创业能力由浅入深地递进式地 安排于特种经济动物生产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理论水平,掌握特种经济 动物养领域专门技术、先进经验,在生产中专业技能、技巧能够熟练运用,真正 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掌握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

建设 制订相关政策,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管理人 员到国内外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邀请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和管理专家来 校讲学和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定期研讨和总结,吸收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经验, 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各类活动 的开展,打造一批品德高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优秀教师队伍。

4.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以组为单位0~5人〕,强化技能训练,以比赛等激励方式促进培训效果。

采取两段式实习:第一阶段利用假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在规模化较好的养殖企业实习,着重进行特种经济动物常规日常管理所需要的实践技能操作规范化培养;

第二阶段利用教学实习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在小型养殖企业进行,强化专业实践 技能培养和实用技术的应用。

4.4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 采取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加强和拓展校企关系,成立由企业技 术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高校和 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 养单位,共同实施培养过程。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强化提 高实践技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5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利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多种(生产实际中的案例)教学方法,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用技术应用能力。

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改革:请进来是指引进行业专家、企 业技术人员与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课堂教学;
走出去是指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之 一是考察、参观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顶岗实习和生产实 习,学生到养殖企业参与生产一线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暑期社会 实践要求围绕“认知养殖企业、认知职业”进行。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课程教学的网 络教学平台,开展网上课堂。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以在线交谈方式进行 单独地、实时地交流,教师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4.6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培养生产一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确立以改进提高为目的科学合理的 多元评价指标和多元的评价主体,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主体由原有的学 生、同行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又增加了企业同行专家及教学督导人员、教师的自 我评价及学生实习期间实践技能考核表现。评价的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 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等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再细化二级指标,提高了 质量评价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认同度。学生评价、同行教师评价、教学管理人 员的评价及教学督导人员的评价在校内进行。企业同行专家评价及学生实习期间 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在生产实习基地进行,由所在实习单位与学院共同联合完成实践技能考核,不合格不能毕业。

5成果与展望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实践,学生的实用 技能培养体系趋于完善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逐年提高,毕业 生以“吃苦耐劳、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技能本领过硬”的特点,受到了用人单 位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兄弟院校的 交流与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完善本专业技能评价体系就可以培养出符合特 种经济动物养殖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4.2按照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