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鲁迅诗歌全集 [浅析鲁迅诗歌的艺术特色]

鲁迅诗歌全集 [浅析鲁迅诗歌的艺术特色]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0-20 07:53:18 点击:

浅析鲁迅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析鲁迅诗歌的艺术特色 摘要:
鲁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善于透过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 形式将其表现出来,使其具有独属于鲁迅自己的风格魅力。

他的诗作从不被繁文缛节所约束,无一不流露出他的心声, 抒发至诚的感情。本文试从善用口语、反语、对比、对偶、 用典、比兴六个方面探讨鲁迅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这几个 方面的阐述说明来窥探其内心世界,学习其创作方法,继承 其爱国情怀。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众多,小说、杂文尤其丰富,比起 来诗歌却很少,而且很多诗歌并非单纯是为了诗而作,大多 是伴杂文、散文有感而发的。鲁迅创作的这些诗歌极具艺术 色彩,明快的表达、意象的选取以及对比、对偶、用典、比 兴等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相比有很大 的不同。因此,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探讨鲁迅诗歌的艺 术特色,并尝试对诗歌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一、善用口语,深化主题。

鲁迅的诗歌易于上口、让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在 于形象、准确且鲜明的口语化。他的大部分诗歌情感表达很是直接,并不以抽象的意象形成意象语体,意象本身就具有 口语化的特征。就像鲁迅诗歌中的很多基本意象来源于现实 生活中的事物,如“风”、“雨”、“花”等。这些意象朴 素、单纯,代表着诗人最普通的感情。同时这些单纯化的意 象语言也使得诗歌具有口语化的特征。

二、善用反语,辛辣讽刺。

鲁迅曾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当时现实的黑暗丑恶 使他成为一名高超的幽默家,不少作品将讽刺意味述诸笔端, 锐利而淋漓。其中,《赠邬其山》一诗中“南无阿弥陀”运 用的是幽默反语,这句话本身是佛教术语,两句连在一起将 下野的反动派假装信佛、道貌岸然的丑恶嘴脸刻画的淋漓尽 致,此外这句还是江浙人的口头语,有“谢天谢地”之意, 表现出人民认为反动派的下野真是理所应当、大快人心。

鲁迅的诗歌反语形式多变,有反话、反讥、骂话、气话、 俏皮话等等,但运用的最多的还是反话和反讥。如《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英雄多故谋夫病”中的“英雄” 就属于反语;
《湘灵歌》中“太平成象盈秋门”的“太平成 象”也是赤裸裸的反语,用来讽刺反动派试图粉饰太平的愚蠢做法;
《赠日本歌人》中“春江好景”这一反语则是讥讽 当时被那些军阀政客弄得乌烟瘴气、污浊不堪的上海;
而《无 题》(“禹域多飞将”)中的“飞将”,把“飞贼”喻作“飞 将”,极具讽刺意味。

三、善于对比,相互映衬。

鲁迅的诗歌对比意识非常典型,除了对当时的社会现象 抨击对比外,还有自我精神世界中战斗的对比,即“自我” 与“敌人”战斗的对比。如《自嘲》这首诗,它相当于鲁迅 的自画像,句句得体,字字传神。这首诗是能憎亦能爱的代 表作,字里行间流露出鲁迅强烈的个性情感。“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广为传诵,不仅意 韵深长而且形象鲜明。“横眉”、“俯首”形成强烈对比, 是对人民的“爱的大纛”,对敌人的“憎的丰碑”,生动地 描绘出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截然相反的的态度,表 现出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的精神和气概。

鲁迅在选择对比事物时非常尖锐,因而他诗歌中所隐含 的对比格局广远而又深刻。如《无题》(“大野多钩棘”) 中“几家春袅袅,万籁静愔愔。”形成鲜明的阶级对比,只有个别豪门贵族才尽情享受春光,广大的劳动人民却笼罩在 白色恐怖之中,呈现出一片死寂,以此状写出一个无声的中 国;
《祭书神文》中书神与财神、“我”与钱奴间的形象以 及出场的环境气氛形成强烈对比,体现出鲁迅爱憎分明的立 场;
《学生和玉佛》中通过学生和玉佛截然不同的遭遇的对 比并用“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作结,揭露出国民党 反动派唯利是图的本质;
《题赠冯蕙熹》中“杀了大半,救 其孑遗”,一“杀”一“救”、“大半”与“孑遗”对比明 显,以此来启示国人只有革命才能救人。

善用对偶,铿锵悦耳。

鲁迅诗歌中很多都运用了对偶,形式上整齐美观,读起 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修 养。例如,“文的笑道岳飞假,武的却云秦桧奸。”、“展 堂同志血压高,精卫先生糖尿病。”、“高丘寂寞竦中夜, 芳荃零落无余春。”、“有的叫道对对对,有的吹了嗤嗤嗤。”、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下土惟秦醉, 中流辍越吟。”、“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等等。

鲁迅还善于用串对偶,“相串成对”,像流水一样顺承 而下,故又叫做流水对。这种句子十分妙但运用起来也难, 然而鲁迅运用得很是娴熟。如“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因为“朋辈”被杀“成新鬼”因此“怒向刀从”。

再如“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因为“风波浩”而导致 “花树萧森”。此外,“禹域多飞将,蜗庐剩逸民。”因为 飞机狂轰滥炸而只剩下“逸民”。

善于用典,意蕴悠长。

鲁迅在抒发感情时不仅情真意切而且很注意方式的运 用,使得诗歌含蓄贴切、庄重典雅。“奉事以类义,援古以 证今”,使诗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更为丰富,准确地解释诗中 所用典故含意,对于正确理解鲁迅诗歌的思想内容非常重要。

比如,《秋夜有感》“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一句中运用了《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 芳。”与《庄子》中“荆楚有草,丛生修条,野人呼为迷阳” 的典故。“鹈鴂”指的就是杜鹃,而句中“望帝”就是杜鹃 鸟;
“迷阳”便是荆棘。十分贴切的描绘出当时的文坛在国 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下所呈现出来的一片荒凉的景象。

再如,《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中的“孺子牛”出自《左传》“为孺子牛而折其齿”,说的 是齐景公十分溺爱他的幼子荼,可“一落到鲁迅手里,却完 全变了质,在这里真正是化腐朽为神奇了。”鲁迅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与意义。

此外,《无题》(“禹域多飞将”)这首诗中运用了诸 多典故。“飞将”在《史记·李广传》匈奴称李广为飞将军;

“蜗庐”出自《三国志·魏志》裴松之注引:“《魏略》云:
‘焦先及杨沛,并作瓜牛庐’。”;
“潭底影”源于贾岛《送 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玄酒”语出《礼 记·礼运》“玄酒在室”疏:“玄酒,谓水也,以其色黑谓 之玄。而太古无酒,此水当酒所用,故谓之玄酒。”全诗不 仅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卑劣还表达出对国民的深切关 怀。

还有,《自题小像》中“灵台无计逃神矢”采用了异域 典故,根据罗马爱情神话故事把“神矢”理解为“爱神的箭”;

《答客诮》中“怜子如何不丈夫”一句源于《触龙说赵太后》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无题》(“大野多钩棘”) 在“下土惟秦醉,中流辍越吟。”一句中,“下土”出自屈 原《离骚》“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王注:
“下土谓天下也”。“秦醉”语出张衡《西京赋》:“昔者 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饗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鲁迅用 这个典故来反映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昏庸暴虐;
《湘灵歌》 中的“鼓完瑶瑟”,出自《楚辞》“使湘灵鼓瑟兮”以及钱 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用这个典故来表现革命者的革命精神。

善用比兴,表情达志。

鲁迅是长于比兴的,“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抒 发情感,喻时写事。例如,《送O·E·君携兰归国》这首诗 表面上是写兰花,实际上与兰无关,诗人借兰花来抒怀、因 兰花而起兴。《莲蓬人》中明比隐兴,将蓬莱写成一个身处 “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的美人。在《送增田涉君归 国》中先以“秋光好”起兴,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留学日本的 追忆之情,接着以“枫叶如丹”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日本人 民真挚友好的感情。然后用“折垂柳”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此外,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楚辞影响,常采用屈原《离骚》 中的词语作比兴。如“高丘”、“湘灵”、“独醒”、“萧 艾”等词语,鲁迅将这些词从《离骚》中借来并赋予其新的 含义,从而也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鲁迅借用的这些词语 以及词语所建构的意识形象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有力,情 感艺术更加丰满。

鲁迅先生的诗歌中所拥有的艺术特色当然不仅仅只有 本文所叙述的这些,在此仅选取几个方面做阐述说明,来一 窥先生的文学世界。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有的含蓄隽永、有的豪放激昂,有的控诉、有的讽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及其 丰富,艺术思维角度更是十分别致,可以说是留给后人的一 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因此,当我们学习并分析鲁迅的诗歌时, 应该细致全面,在探索思想意义的同时,也应研究诗歌的艺 术手法,以便取得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振甫.《鲁迅诗歌注》(修订本).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0 [2]《鲁迅诗歌选注》.江西大学图书馆,1976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