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浙江省丽水学院2004年创办旅游 管理本科专业。10年来,始终密切关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与人才需要,以就业为 导向,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探索了“工学结合”、“旅游+证书”等的专业特色 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培养适应地方需要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 才,提高行业适应能力,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可将 丽水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1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渗透式实践教学模式该阶段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 学内容主要由课程实习、毕业综合性实习组成。“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业务”、 “餐饮”、“客房”课程分别在该课程开设的学期安排1周课程实习,每门课程实习 的学分为1分。“餐饮”、“客房”实习主要依托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旅行社”和“导 游业务”实习主要联系旅行社安排学生到相关景区进行线路考察和导游模拟讲解。
毕业综合性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结合学生就业,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实习时 间为10周,计10学分。在整个培养方案中,除去军训、毕业论文(设计)以外的实 践教学学分共计16学分,占总学分9.69%。总体来说,这种实践模式的实践内容 主要体现在几门课程中,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实践片段化、零碎化,实践 学时和学分比例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毕业生实践技能比较薄弱。(二)第二阶段:两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行业适 应能力,丽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8级开始实行两段式的“+1”人才培养模式。即 本科四年中,前三年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渗透相关课程实践;第四年安 排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实习,其中第七个学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专 业实习,第八个学期结合就业,由学生自主选择旅游相关企业实习。“3+1”人才 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习、校企合作的专业实习、结合就业的综合 性实习和社会实践四个部分。整个实践教学学分34.5分,占总学分20.78%。“3+1” 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改变了原来旅游管理本科教学以课堂理论 教学为主的传统,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尤其是校企合作的专业实习突出合 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整个实习过程实行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合 作企业富有实践经验的师傅共同担任每一位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能让学生零距 离接触旅游行业,让学生锻炼了旅游专业技能,也提前系统了解了旅游企业结构、 运作管理等各方面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缩短了 社会适应期。但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个学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一是因为在校外 实习,学生会错过一些学校安排在第七个学期的就业招聘会;
二是与一些考研学 生的考研复习准备产生冲突;
三是影响毕业论文写作和指导,降低了毕业论文质 量。同时,经过在企业的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学生会更感觉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重 要性,明确自己所缺乏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渴望回学校重新学习弥补所缺专业知 识。但第七学期专业实习结束之后就已经面临着毕业就业,学生已没有时间重回 校园上课的时间。
(三)第三阶段:“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2012年开始实施“2+0.5+1+0.5” 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两段式的“3+1”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四段式”在实 践内容上增加了专业认知实践,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由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实习、 专业实习、综合性实习、社会实践五部分组成,实践教学总共36学时,占总学分 21.18%。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专业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
课程实习安排在该 课程开设学年的短学期实践周;
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和就业性综合实习分别安排第 五、八学期。“四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 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整个培养过程实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分阶段交 替进行,第一学期安排学生到旅游相关企业进行专业认知,使学生对整个旅游行 业初步形成系统的行业感知和架构,对旅游专业和行业体系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第二、三、四学期,相关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实习。通过课程实习,及时 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进行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五学期 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了解旅 游企业运营管理,提高行业的适应能力。第六、七学期返校学习,以课堂教学为 主。通过前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学生在这一阶段会根据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疑惑和所欠缺的专业知识有目的地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八学期安排就业性综合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旅游相关企业实 习,培养学生旅游企业管理能力。
二、基于职业教育的“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双主体与培养方案修订“四段式”的“+0.5+1+0.5”应用型人才培养 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由学校和合作企业双主体共同参与执行。由高校教授和旅游企 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四段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方 案,对校企合作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进行指导,监控培养方案实施 过程。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两者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各有分工,实现共赢。
其中在“”和“”课堂教学阶段,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在两个“.5”阶段,以合作企 业为主,学校为辅。
(二)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环节得以顺利进行和提高实习 质量的基础。为了加深学生对旅游行业运行、管理和行业标准的感性认识,提高 旅游服务操作和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更好地使课堂理论 教学与行业实践对接,缩短学生进人社会后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必须借助校外实 习基地的顶岗实习来实现。校外实习基地为学校、学生和企业搭建了共同发展的 平台。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熟悉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实践需求,安排行 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重视学生实践安排,能在学生顶岗 期间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和管理。通过多年合作,学校也相对熟悉实习基地单位的 运行、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能更有效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指导,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企业实践指导师之间能更有效地开展实践指导合作。现在丽水学院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已与高星级酒店、旅行社和高等级景区等校外合作企业近20 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关系,保证了专业实践的顺利开展。
(三)培养“双能型”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的强实践性特征要求该专业具有“双能型”师资队伍。即不但 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行业实践能力。在实践 指导教师队伍的组建上,除聘请合作企业富有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员工作为校外 兼职教师之外,还要培养校内专职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校内专业教师实践技能 锻炼和培养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选派教师到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挂职锻炼,通过 1—2年的行业挂职,学习行业的管理经验,熟悉行业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程,了 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行业技能;二是积极服务地方社会,专业教师通过 承担地方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旅游咨询的服务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地方实 践需求进行有效结合,吸收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将服务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 案例,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接地气,又提高了旅游专业 和旅游学科在地方的影响力;
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考取“导游资格 证”““导游证考评员”““星级饭店考评员”““旅行社总经理资格证”、“出境领队证”、 “调酒师”等各类行业资格证书。目前丽水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有80%的专业教师拥 有一个或多个行业资格证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