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把握文体寻找语用点] 文体与语体

[把握文体寻找语用点] 文体与语体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0-16 07:57:27 点击:

把握文体寻找语用点

把握文体寻找语用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论述:“学习语文一方面在磨炼情思, 进于丰妙;
另一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握 不住之苦。”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必须在“理解感悟”的基 础上不断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探寻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而 帮助学生丰厚语文素养,达到学而“会用”的理想境界。

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已经开始关注到文本 最基本的语言形态,如:品用词之准确、悟语言之精美、探 句式之规律、赏谋篇之特色等,并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教学策略。但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如何寻找到适合的“语言 训练点”仍是一个教学的难题。我们不妨从文体的角度出发, 努力去探寻“语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高效。

一.立足文体特征,筛选独特的语用点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文中,文本的体裁多样:散文、诗 歌、小说、童话、说明文,等等。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它 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首先要对 这些有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性”了然于胸,如:小说典型 的“人物、情节、环境”、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童话 的“艺术幻想与拟人夸张的手法”等。但是,在教学中选择 “语用点”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就特点而教特点,更不能把 自己研究的文体特征不加选择地强“塞进”学生的头脑中。

特别是学生的年段不同,所要选取的教学重点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关注文体的基本特征后,就需要对这些“语用 点”进行有效筛选,以“核心语用点”展开课堂教学,这样 才能真正上出以“言语实践”为核心的阅读教学课,才能真 正让“言语实践成为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所在。” 以人教版五年级《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这篇文章出自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三要素”在这部小说中 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有多种的“语用”可 以选择:或体会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周瑜的步步紧逼,鲁肃的老实憨厚;
感悟整个故事的跌宕 起伏——设下陷阱,寻求帮助,饮酒“借”箭,真相大白;

还可以借助文中所描绘的典型外部环境来感悟人物形象,等 等。这些“语用”都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来具体实施。仔 细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上面这些“语用点”,在四 年级的教学中就经常进行训练,此时如果我们再就人物、情 节或环境来实施“语用”,就会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重新审视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这篇文章在描写人物 时竟有一段“神来之笔”——对话:近似于白描,不着一个 修饰语,不加一点情感色彩,却让我们似乎领略到了一场惊 心动魄的“心理战”。所以,当我们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些对 话时,就可以通过“品读人物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加 上修饰语,对比阅读感受语言形式之妙”这样两个教学环节, 让学生领略白描式的语言之妙。正是这个“独特语用点”的 教学”,让孩子们喜爱上了“多一词就显繁杂,少一字就显无味”的经典,从而激发起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一,把握文体形态,凸显核心的语用点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议奏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这是曹丕的《典论·论文》中关于“文体”的一段精彩论述, 其基本精髓就是: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以理见长, 有的以雅为上,有的则以丽为美。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日趋丰富,作家 的创作随即呈现出更多的形态,文体的内涵也得到不断拓展。

例如小说从古典形态过渡到了现代形态,出现了“小小说” “微型小说”等多种形式。它们虽然保留了小说的基本要素, 但其故事情节中的“冲突性”更加鲜明,如人教版小小说《桥》 一文即为此例。而近代的散文更是以磅礴的气势向我们走 来: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在“从容地描绘中浸透着作 家的闲适趣味”;
冰心的散文既保留了某些文言文的典雅, 又适当地“欧化”,跳动着自然的韵律感;
而朱自清则成为 用白话文写作的散文大家。到了现代,梁衡又成为一代散文 大家,他的山水散文与人物散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小学 语文教材中的“翘楚”,他也成为中小学入选教材作品最多 的作家。如果教师对这些现代的文体形态不熟悉或认识有所 偏颇,就会造成学生对这些优秀作品的“误读”。

这篇文章没有学生常见的对“事”的细致描摹,它的最 大特色就是“评论”,这些评论用大量整齐的句式来赞美居里夫人。这些评论独具风格,评论中有“排比”——“她从 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 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 远的里程碑”;
有“比喻”——“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 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 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 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还有直接的赞美——“玛 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 有远大、执着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 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 人生意义的发现。” 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历史人 物散文”这一最重要的文体特征,注重“由事而评”“因事 而评”,把“评论”的教学转移到重要位置上来,这样才能 让学生明晰这类散文的写法特点,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三,注重年段,选取贴近的语用点 教师要有文体意识,更要有文体教学意识,要“依据一 定体式进行阅读”。笔者认为,教师的文体教学意识就是对 不同文体有自觉性理解、感受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觉 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领学生去感悟、学习不同文 体的语言构成方式,从而达到在写作中自如运用的能力。这 种文体教学的意识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年段特点,依据特点选择贴近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的“语用点”,才能让学生 在学习中充分享受到学习语言的乐趣。过高或过低的“语用 点”都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羁绊”,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 提升与发展。

以童话为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童话58篇,其 中低段就有33篇。这么多篇的童话,我们就应该切实从学生 的学习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贴近学生的教学。这样才能让 学生对童话这一文体形成有梯次的、由浅入深的认识。

一、二年级出现了两种最重要的童话结构:一类是对比 性结构,在对比中表现事件和人物。如《两只小狮子》中懒 狮子和勤狮子的对比,《雨点》中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比, 《风娃娃》中人们对风娃娃做事的前后态度的对比,《陶罐 和铁罐》《小柳树和小枣树》也是如此。一类是反复性结构, 这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 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且以三次反复为最多,如《一 次比一次进步》中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去菜园里看冬瓜和茄子, 去了三次;
《小熊住山洞》中,一年四季,小熊走进森林, 一次次“舍不得砍”……当然反复也不是一种完全的重复, 每次反复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或者包含着递进。教师在 指导学生把握这种反复结构时,要关注每次反复加入的“新 元素”。教师明晰这些童话的结构特点,在教学中就可以有 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而到了中年级,《去年的树》《巨人的花园》等经典的国外童话走进了孩子们视野。这些作品的“幻想性”和“情 感色彩”明显增强,所以,教学中的语用就开始转向于对人 物的一种品味与想象。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些童话中的“空白 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描摹,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就是基 于对童话这种文体在中年段的整体把握。

而《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六年级的一篇童话,作 为一、二年级孩子都熟知的故事,我们就不能把它仅仅定位 于一个故事,来体会小女孩生活的悲惨,而要把它放在赏析 的角度去学习,培养提升学生对童话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那我们不妨就从“童话”这种文体出发去思考:把它那典型 的艺术幻想、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 童话教学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 这样的教学思路:了解结构一学习语言一引发想象一鉴赏文 本。

综上所述,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时,不仅 要采取不同的阅读姿态和方式,还要从文体角度寻找恰当的 语用点,让语言实践与文本鉴赏真正成为丰厚学生语文素养 的两条主要途径。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