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电力演讲稿 > 陈情表读后感_陈情表读后感400字

陈情表读后感_陈情表读后感400字

来源:电力演讲稿 时间:2019-10-11 07:46:52 点击: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 陈情表读后感(一):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6个月 就死了父亲,4岁时母亲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幼时体弱 多病,求知好学,博览五经,以文学见长。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 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后进献。

秦始三年晋武帝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 祖母已经96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 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 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 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

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 生愿以生命奉献,(lz13)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 零。这种朴素、深沉、知恩图报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温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 机会;
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 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 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 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微信名字大全女 生 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 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 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 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 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 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 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 与帮忙,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

感恩不仅仅仅是为了报恩,正因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 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 起给你恩惠的人。

父母即使有一天不在了,他们还会长久地占据在儿女的记忆里。但这 种同在更多的是睹物思人的追念和寻无觅处的黯然神伤:还有谁会呼唤你的乳名, 牵挂你的冷暖,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顾小白经典语录 人间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感情,都值得我们回味、留恋,让我 们懂得感恩…… 陈情表读后感(二):
陈情表读后感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 的,我个人认为当属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所作的《陈情表》了;
但要以其 实现的难度和效率来谈论的话,那就就应是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 情表》两篇可谓并驾齐驱了。

《谏逐客书》所写的是向秦王谏国家大事,《陈情表》所写的则是个 人的私事。两者从表面来看似乎好象找不到什么相通之处。但实际上,两篇文章 均是属于抗皇命、逆圣旨的同一种类型。因此两人在历经危险的程度和处境也颇 为相似。不一样的是:李斯上书的对象秦始皇,一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数一数二的 暴君。而李密陈表的目标则是晋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众所周知的恶王。

当时在秦王政元年的时候(公元前246年),秦王为郑国渠一事,受 了很多秦国贵族的挑拨,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其中。于是上书给 秦王而写下的这篇《谏逐客书》。之后,李斯还是成功了,秦王不仅仅收回了成 命,最后还重用了李斯。

李密虽然和李斯的状况不大相同,但所在的危险的处境是一样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自己新建立不久晋代江山,一边肃除敌对余党,一边笼络前 朝旧臣。李密为了在家侍奉年迈的老祖母不能入朝为官而向晋武帝上表的这篇千 古传诵的《陈情表》。最后他也成功了,一篇字字见真情的文章感动了皇帝,从 而恩准了他。李斯,只是一个面临着将要被放逐的客卿,要是触犯了秦王,随时 可能会被斩首。李密,乃是前朝蜀国的旧臣,假如迁怒了当朝的帝王,也面临着 随时被杀头的危险。因此,从某种好处上来讲,他们的举动都会让人有些担心。

然而,由于文章中所要表达资料的不一样,因此他们在辞章也就各有 千秋。李斯在文章中,全文贯穿的是一个“理”字。他采用一个“制高点”,晓之以 理的处处为秦王阐述了一个“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制国大计,完全不涉 及到自己,因此得以成功使秦王收回成命。而李密的文章,全文则是围绕的一个 “情”字。动之以情的诉说自己艰难的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虽然违抗 了圣命,但在朝廷的紧急召逼之下,不得不诉说衷情。最后感动了皇帝,他也因 此成功了。不但不被杀头,反而还得到赏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皇恩。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 执异。”李密之因此采用表的形式上书给晋武帝,就应可能也是有此依据。足可 见,汉魏晋时臣子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李密的《陈情表》,在资料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 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 不赴命”为主旨,凄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行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凄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 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 “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 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 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那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 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
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 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之后,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情绪。为了使皇上不致 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 殊图难;
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 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 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 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 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 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 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情绪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 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样合明白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 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就应得到怜悯、抚育 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 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清 高的怀疑,追述少年时期就已任职前朝,本来就是期望求官职显发达的,但是并 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的意思。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 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 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 来,是就应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 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 务必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那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可能有些历史对李密当时不愿入朝为官另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 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盾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旧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 不免有所顾虑和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 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务必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比 较,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

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文 章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 结草”来报答皇恩。晋武帝虽然残暴不堪,但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 意所深深的打动了。

李密所作《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 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然淡语浅言,但句句真情, 皆为肺腑之言。再加上行文简练畅达,因此经久不衰,光彩照人,才被后世的人 们不断的千古传诵。陈情表读后感(三):
陈情表的读后感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正因此前从未阅读过;
说熟悉,是正因一读它,便有某些 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 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 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我以为是二者 紧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恒久不变地推崇的两种品格:《出师表》之忠,《陈情表》 之孝。

忠之古义与今义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人们对孝的定义与明白 却大致未改。因而,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陈情表》无疑是当得起“万表之首” 的称号的。

古时许多朝代规定官员要守孝,即双亲逝世,官员务必辞官归家,着 素服守孝三年。明朝时对内阁学士给予“夺情”之权,即在皇帝允许的状况下,因 公事繁忙可不辞官守孝。但是整个明朝,将其付诸行动者不足十人,士大夫们对 孝道之重视可见一斑。

李密所处的时代,孝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已经被高度弘扬,可在三国 那样一个兵荒马乱、人命如草菅的乱世,李密这种安于贫穷、辞官不仕、躬亲侍 祖的行为就显得独特而令人称道了。

古代臣僚最看重忠义二字,李密少时仕于蜀汉,再效力于晋,弃暗投 明也好,随波逐流也罢,对饱读经书、熟习古贤之语的李密来说?忠义不能两全, 内心的抑郁和痛苦定是不少的,可他为照顾祖母,不惜放下名节,忍辱负重,即 便可能前途尽失也要向皇帝“陈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他将血浓于水的亲情 始终摆在最重要的地位上;
也因此,他与他的《陈情表》,在历代文人的赞叹品 读下得以升华,成为中国至孝的化身。反观此刻,物质条件优越,可当人们在重视享受时,孝道与亲情被丢 到了何处?暂不提大批蛀虫般的“啃老族”,只看敬老院里孤苦无依的老人,低保 房里独居的白发,当年他们将子女抚养成人、教导成才,可时至今日却只能在寂 寞和孤独中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

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多少人记得两千年前李密在《陈情表》中“乌 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希冀? 当往昔游子们守孝返乡的官道被钢筋水泥覆盖,人心不应失去它濡养 千年的光泽。那些碌碌于红尘的人们,请别丢失了孝亲的传统美德,让“子欲养 而亲不待”成为这个时代普遍的悲哀。

简评 本文眼界开阔,将李密尊崇的孝遴放在古今不一样的背景之下比较, 更彰其不易,显箕至诚。文朱的呼吁,更是水到渠成,自然收束。

陈情表读后感(四):
《陈情表》中,处处表现着李密先生的无奈在强权面前,作为微小个 人的无奈。做官么?不想。给现代民主社会,一个不想做官的人,很简单,不报 名参加竞选即可,没人会把你绑架到竞选现场强迫你做总统的。可当时不一样。

朱棣“篡位”之后,为了让普天之下读书人及百姓承认其“合法性”,硬是要大儒方 孝孺替自己起草一份“告全国人民书”。方孝孺不干,于是恼羞成怒的朱棣便灭了 他的十族。有人劝谏道,不能杀方孝孺,给帝国留下点“读书人的种子”。朱棣坚 拒,杀之。

司马炎征召李密,并非朝中无人做那个太子洗马,抑或没其他人乐意 做,想做的人海了去了。很简明的目的,他以及他的政权,需要树立一个标志不 只残酷打击,还可放下身段礼贤下士的,只要你不瞎捣乱。因此,去不去给太子 的马擦身子洗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李密表态,用这样一种隆重的形式, 认可新主人,表达对新政权的效忠。

司马炎平定蜀汉后,为了笼络人心,得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巩固自己 的政权,实施了以孝治国的策略。而要推行这一策略就要树典型。树谁呢?当然 是李密。正因李密不仅仅是蜀汉旧臣,而且是闻名全国的大孝子。树李密能够一 箭双雕,既能够推行治国策略,证明皇帝的英明,又能够笼络以李密为代表的蜀汉旧臣。李密不是一般的读书人,而是在蜀汉“历职郎署”的高级知识分子,蜀汉 政府的高级官员。皇帝几次三番的下诏督促李密到朝廷就职,然而,李密也是几 次三番的抗旨不遵。要知道,违抗圣旨,对抗朝廷,那但是天大的罪过,是要掉 脑袋的。李密是要以命抗争吗? 我们不必强求李密先生向方孝孺同志学习,也大义凛然一把,连累“祖 母刘”老人,耄耋之年惨遭牢狱之灾,甚至血染夕阳红。生活中,更多的是需要 妥协。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需求,来决定自己生活的走向的自由。

因此,我个人对李密先生的选取,表示有限的明白。对李密先生坚持自己的人格 尊严虽然,只是有限坚持表示有限的敬意。同时,对李密先生在“严峻的政治形 式下”找到充分借口的能耐,以及忍痛挥洒华言丽辞的潜质,表示有限的佩服。

李密,只能那样选取,他有他选取的自由。《陈情表》只能那样写, 没有别的更好的写法。要谴责,也只能谴责“不顾他人感受”的暴君司马炎,逼得 李密先生这样的好人不得不说假话。非但要说,还要说得漂亮,漂亮得一塌糊涂。

呜呼! 所谓社会的人道与进步,落到最终处,不就是维护每一个公民的“个 人感受”么?而所有残酷专制的起点,也往往从剥夺普通人的正常感受开始。

陈情表读后感(五):
读〈陈情表〉有感 读《陈情表》,随着时刻的推移,渐渐的懂得了:“世界上没有一条 路能够一马平川,没有一个人能够随心所欲”但人生却因“孝”更具有归属感更加 真实。

《陈情表》作者李密,应对当朝的高官厚禄,应对自身的安全,他选 取了“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应对忠孝两难的境况毅然决然尽 孝之心让人感怀。

自古以来,人们行事都以“白孝善为先”中国古代各种律法束缚人们, 而违背君主的意思是逆君大罪,李密应对杀头之罪也选取侍奉养育自己的祖母。

开头先写年幼的孤苦,祖母刘是唯一照顾他并将他养大。他本人也是;
“无伯叔, 鲜兄弟,晚有儿息,祖母对他的恩情肯定了他坚持以孝结尾。在文章中他深刻的 写出了年老的祖母重病在床,使他不能废离。全文的中心是孝,感动君主的也就是中华美德中的孝。

文章后面写到官府的催逼,同时又写了祖母刘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等, 没有做别的解释,一个“孝”字贯穿全文,更体现李密的驰骋孝心。由此让人们联 想到李密的“大孝”,却让千年之后的现代人打了折扣,让某些人感到羞愧,当下 社会高速发展,人类礼貌逐渐走上新的高度,但传统习俗不能落下,孝字不只是 口头上说说而已,且要你付诸行动。当你向长辈行孝时,不仅仅宽慰了他们,同 时你的形象在旁观者眼中也会高大起来。持续这份态度,你会发现,天空是那么 宽广,花儿是那么芬芳,正午的太阳不再那么焦灼。孝敬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成 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没了孝,就像一具躯壳立于 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时刻谨记新一代人,肩负重任,我们要把传 统美德发扬光大。

陈情表读后感(六):
陈情表读后感 读完李密的《陈情表》我感触颇深。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 之恩,一方面又要为病重的祖母床前尽孝。进退两难,实为忠孝两难。他说道“我 是败亡之过的俘虏,身分卑微低贱,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还敢迟疑徘徊, 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为命,在她年高体 弱的时候,实在不能弃她离家远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怜恤苦心,成全其愿, 准允他为祖母养老送终。那样的话,生愿以生命奉献,死后也要结草图报。忠君 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动涕零。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而放下做官显达的 机会;
他又为了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许下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报国之心。

最终晋武帝为其孝心所感动,不仅仅同意暂不赴诏,还赏赐奴婢二人,并发给他 赡养祖母的费用。

人,就应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 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又是否察觉到 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人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是否能够像李密那样做到,暂弃某些机遇而回 报亲人的养育之恩。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 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 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