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新视角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批经典的人物资源,比如马克 思、雷锋、王进喜……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然 而有些人却认为这些人物早已经过时,再讲也不能引起学生 的感动。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对于成年人来说熟悉的事迹, 青少年一代未必真正了解。红色经典人物集中了老一辈的优 秀品质,影响着几代人的人生道路,然而时代变化了,教学 要在坚持人物本质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寻找新的视角。以雷 锋为例,以往教师在讲到文化生活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 都会介绍雷锋的事迹。然而在新时代,解读雷锋精神需要有 新的视角,笔者认为不妨从哲学视角去解读雷锋:在那个年 代有许多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但是为什么雷锋的事迹会成为“雷锋精神”流传至今?其实雷锋是个哲学家,他 的日记中很多话都充满了哲理,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 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 民服务中去”“人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等 等。毛泽东称赞雷锋说他懂辩证法,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思维对雷锋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也使雷锋个人的优秀品质 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从哲学视角解读雷锋,如同 旧瓶装新酒,让学生尝出了新的味道。
二、贴近生活热点 新课改强调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而先进人物作为教学 资源,几乎被教师们讲“烂”了,翻来覆去跳不出那老一辈 的怪圈,造成了政治课与社会的脱节。对此,学生可能会形 成“无用论”,认为知道这些人物根本毫无意义,又不能解 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有用”的意义在于能够以此分析 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政治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 要变“无用”为“有用”,将讲“烂”的东西变废为宝。以 拆迁问题为例,近几年拆迁问题一直是个热点,许多教师从 现实角度进行分析。其实毛泽东早就谈论过拆迁问题,而且 解决得非常成功。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就讲到了一个 例子。以前在河南要修一个飞机场,事先没有向农民说明缘 由,也不给农民安排去处,就强迫农民搬。于是当地农民抗 议,拿着锄头布下三道防线,结果拆迁队都给赶走了。后来 向农民说清理由并安排了去处,农民还是搬了,飞机场也建了。毛泽东以此事件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警惕官僚主义作 风。通过毛泽东的话来分析拆迁问题,有据有理,也让学生 认识伟人的形象、伟人的书籍包括思想并不过时,关键在于 如何建构与当今生活相联系的新形式。
三、“小人物”的春天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进行 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人生观。有许多平凡的“小人物”虽 然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丰功伟绩,但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 或者生活中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许多教师 存在一种错误倾向,认为只有残疾人物的事迹才具有代表性, 才能感动学生。对此,笔者却不赞同,残疾人物确实能够起 到励志作用,但这在学生生活中并不具有广泛性和针对性。
对于高中生而言,同伴群体的榜样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教师 要充分挖掘高中生群体的人物资源。如前段时间有个母亲闯 红灯,被交警拦下并罚款。由于不满她当众骂街,事后正在 读高三的女儿为此写信道歉。榜样的力量见之于细节,这个 女孩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配合民警的执法是我们的义务, 在讲到公民的权利义务时,可结合该实例说明。
四、负面人物的正面化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正面与负面是对立统一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总结负面人物的经验教训, 从而转化为积极意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替代性强化的作用, 即学生不必亲自实践就能预知发生的结果,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会受到惩罚,那么学生就不会去做。所以,负面人物若运 用得当,也能起到警示和预防的作用。以高中生作弊为例, 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时常发生,表明中学生诚信的严重缺失。
然而,仅凭考试前的警告是难以制止作弊现象的。笔者认为 抓学生作弊不是教育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是让学生走回 正路的必要手段。可以让作弊的学生在班级中承认过错、自 我悔过,表明诚信考试的决心并为之努力(在这过程中教师 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过度批判学生),这样既给了该学生 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对班级学生的警示,比单纯的说 教效果要好。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