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 一、育德育心―――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一)确立德育“心”理念 心理因素影响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要培养学生优良 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了解其价值观念、气质类型、思维方式 等,就必须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学识与行为去感染、熏陶、 影响学生。因此,德育理念的确立应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
我校德育“心”理念的确立,源于对“以人为本”办学理念 内涵的不断深化,对“人本关爱”教育思想的实践内化。起 初,我们以“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师生潜能, 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办学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发展为“眼中 有生命,心中有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 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在 动态生成学校教育教学新思想的过程中,他们以“培养学生 健康心理,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健全人格,优良品德”为 德育理念,将德育目标指向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 的道德素质,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进行方向导航,这就为德 育的每个具体过程渗透心理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二)建构德育“心”机制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常常依赖纪律、规范与制度进行知 识灌输,期望将一种主流的、高尚的价值观传递到学生心目 中,让其养成社会所期待的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地 忽略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德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缺乏。故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心育亟待整合。要将心育融 入德育,需要建构德育“心”机制。在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 领导下,我们建立健全了力促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新机制:
一是建立了以华阳中学首席专家顾问为指导专家,校长为第 一责任人的心理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德育处指导心理健康教 育研究中心及下属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心理协会和各 班心理委员开展德育工作。二是建立涵盖班主任、年级专职 心理教师、年级兼职心理教师等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了解 学生的心理情况,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及时救助。三是 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师德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学科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 径。四是建立学生心理协会,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定期召开 心理主题班会,出版《心育报》,开展心连心活动,有效预 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拓展德育“心”内容 学校德育与心理教育各行其道,从而导致德育的方式、 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所以,德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年龄、心理。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广泛开展“人本关 爱”教育活动。通过“人本关爱、铸造师魂”讨论和交流,将办学理念和师德建设相结合,促进教师知心、懂心,信任 学生,理解学生,适度宽容学生;
开展“知爱懂爱、感恩关 爱”活动,让学生感受关爱,接受关爱,感恩关爱,进而学 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己,关爱生命。2.坚持开展 心理教育。在对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基础 上,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制定各 年级心理教育目标,确定各年级心理教育基本内容。3.将心 理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将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落实德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三维教 学”与“三维学习”实践,创建充满生命灵气与活力的高效 课堂。
(四)整合德育“心”课程 针对当前德育中弱化或忽视心理教育,不能有效地将心 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现象,我校依靠现有2名心理健康教育 专家、7名专职心理教师、152名心理课程研修班毕业老师、 100多名获得心理咨询C级证书的班主任等心理教育资源,编 写《心路导航》校本心理教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训练课, 以预防不健康心理问题发生;
举办班主任心理辅导培训班, 使班主任拥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中强 化心理教育活动,以克服德育、心理教育两张皮现象;
举办 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心理教育课程学习班,以高级教师为主 体的课堂教学心理课程学习班,让教师学习“育心”理论, 掌握“育心”方法。二、育心养德―――内化品德,外化行为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内化过程,内化需要 知行结合、知情结合、情行结合,这就决定了德育必须遵循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研究重点应是如何把社会道德规范 内化成个人的思想品德,实践路径应是认识、情感、态度、 行为以及习惯的培养、润养、习养和修养。
(一)心理教育:培养心与德 德育要想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就必须遵循心理学的原 则:教师不仅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情绪、思维、价值判断等心 理活动,还应把握学生心理活动变化及其敏感性。因此,学 校德育应以学生心理教育为基础。学校从了解学生心理入手,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开展心理主 题班会、“5•25”心理教育宣传等活动,同时辅之以适应 性教育和反思性学习,多方面进行渗透心育的德育尝试。通 过心理沟通、心灵碰撞、心理体验等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 心育与德育有机结合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增强学习的适应力和心理调适力。
(二)“四情”教育:习养情与行德育 仅在道德知识的宣讲、道德原理的阐述、道德行为的养 成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是不能收到良好效 果的。缺乏情感体验,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就缺乏内化动力 系统和调节系统;
忽视能力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 就会受阻,进而会导致学生形成说一套做一套,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重人格”。将情感教育与养成教育结合,是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清明节、端午节等中 华传统节日和国庆节、教师节等现代节日为载体,开展以“体 验亲情,回报关爱”的亲子情、“体验友情,学会关爱”的 友伴情、“尊师爱师,引导关爱”的师生情、“走向社会, 奉献爱心”的祖国情为主线的“四情”教育,让学生在体验 中知情、懂情、移情,内化为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外化为道德行为。由于这些德育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心理需求,采取的是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德育方法,有助于 学生在具体的德育情境中,学会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调节 不良的价值观,并逐步养成优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十心”教育:润养心与德 要使一个人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或在思想观念上发生 一定的变化,需要一个心理转化过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 尔曼认为这种变化过程有接受、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这三 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心理活动的认知、情感 和意志过程。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往往非常重视道德认识 的重要作用,而忽略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实际上,青少 年道德意识增强、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行为表现都有一个由 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德育活动要尊重学生发展 的规律,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 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多种教育过程中,要有所侧重。据此 他们遴选传统文化中忠心、爱心、孝心、诚心、信心、雄心、恒心、勤心、专心、虚心等十个方面积极的心理教育内容, 提出了“十心”教育理论,编写并出版《“十心”教育》校 本教材,建设“十心”文化走廊,花园草坪放置“十心”石 刻,楼梯楼道悬挂“十心”名人名言,教室、寝室布置融入 “十心”元素。由于这些文化现象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 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它在给学生以亲切向上感的同时, 也使学生在这种优美而又充满热情的校园环境中,自觉地认 同和接受学校文化。
(四)自主教育:修养德与性 一个人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其 基础则是从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接纳,然后转化为自己 的情感并外化为具体行为。从个体来讲,就是要充分开发人 的心理潜能,使其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从而为道德生长培育 一块优良的土壤。从集体、组织和社会角度讲,那就是建立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健康的社会心态。由 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构成基本内容的自主教育, 为德性修养的良好期望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一 方面通过学生个体诊断反思,内化提升自我心理调控能力, 在课堂学习中,重视并充分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维学习在育心养德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能强化自我认识、 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调控,养成自主教育能力,使外 在的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通过建立 健全各级各类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如设立校长、副校长、主任、班主任等各级学生助理,班级小组互助学习等途径,使 学生在接受管理、学会管理中实现自我管理,提升思想道德 的自我修养能力,进而实现育心育德目标。故而,可以得出 这样的认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个性心理活动为 基础。通过育心,既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形成良好的 心理素质,又能为德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总之,德育必 须唤醒学生的人性,才能更好地滋养学生的德性。他们通过 近几年育德育心、育心养德实践尝试,逐步形成“育人先育 德,育德必育心,育心以养德,养德以成性”的德育工作思 路,初步构建起走进学生心灵的特色德育模式,较好地开发 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