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浅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高职培养目标

浅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高职培养目标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0-28 08:02:11 点击:

浅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

浅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义出发,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教 育部的16号文概括出高职教育的目标。通过高职教育课程的 建设与改革、加强工学结合的力度、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 主权、考虑联合办学以及加强高职教育的研究这些路径实现 高职教育的目标。

摘 要:
高职教育;
目标;
路径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先生 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 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把 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 业。”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特别注重了学生个性 的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目的观上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 论的统一,也体现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的崇高境 界。另外,他既注重了低层次的“谋生”,又注重了高层次 的“乐业”,体现了“谋生”与“乐业”的统一。所谓高职 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 职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高职教育的根 本任务定位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 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论述,无疑为我们明确了培养 人才的标准。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任务是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以促进我国经 济建设的稳定健康的发展。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对高职教育人 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了科学定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作 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 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文件精神。笔者以 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定性在“职业”,定位在“技术”, 定格在“高等”。由此我们便可推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 养目标。

首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性质属于职业教育。职 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属于以培养提升人的素质 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的一种,具有与其他类型教育相同的 一般属性,但同时它又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 性,这就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就业 服务,因而具有区域性、技术技能性和市场导向性。

其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任务应该定位在“职业 技术”。这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区别。

通过与普通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普通 高等学校培养学术型、研究型、学科型、管理型的人才,高 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操作型、技术型、应用型、工程型、服 务型的人才。

再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水平应该定格在“高等”。

这是相对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的。这里的“高等”是指“大学专科程度”(以后还可以向大学本科、甚至是研究生 程度提升,现在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在尝试升格为职业教 育的本科院校)。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是培养造就具 有大学专科程度的文化知识,又具有高级技艺,能在现场进 行技术指导、操作、服务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如果说, 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白领”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蓝 领”人才,那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就是“绿领”人 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绿领”人才,也就是活跃在生 产经营第一线,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 力的高级技艺型、操作型和服务型的现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 才。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依笔者之见,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程建设与改革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 重点和难点。合理设置专业与整合课程,这是构建高职人才 培养模式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根据企业、行业、用人单位、 地方经济的需要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合 理设置和调整专业;
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 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

在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基本上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在 有限的时间里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设置模式,建立整 合式的职业课程体系;
力争做到既重视课程的应用性,又不否定课程的基础性;
既重视课程的专业性,又不否定其适应 性;
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不断增加选修课程。建设一支“双 师型”的教师队伍,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以 市场为导向的专业体系等来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走非 学科型发展的道路,坚持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应用型的 “绿领”人才。

(二)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产 学研的结合 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职业技术教 育的本质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指 出:“职业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职业技术和技能,而是全面 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国外称之为关键能力的一些重要 素质,例如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力等 等。”所以要加强产学研结合,这是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的关键。实践证明产学研是解决高职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一 方“良药”。由于企业、科研院所、高职院校实行产学研的 立足点不同,高职院校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技能 人才的培养,就必须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办事,尊重合作双方 的基本利益,创造“双赢”或者是“多赢”的氛围。同时, 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订单式、“工学交替”式 等多种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学校、企业的双赢 局面。

(三)落实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政府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把办学的权利返还 于高职院校。政府只是采用经济、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发展进程等进行调控使高职院 校真正成为社会的办学的法人实体、高职院校要提高自主办 学水平,用好自主办学权。改变过去过度依赖政府变被动适 应为主动服务,认真思考和探讨如何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培 养高技能人才,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自主办学的 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而且要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因为这种社会监督机制一方面对政府履 行职能和学校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另一方面可对双方 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行评价和仲裁。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提高 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

(四)放眼世界,走出去、引进来,考虑联合办学或借 鉴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 没有眼光就没有发展,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在国际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教育的国际化也无法避免。如何利用 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他们的一些教训是我们取得进步 的一种好办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美国 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德国的“双元制培 训”,英国的“三明治攻读制度”都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些成 功的典范。这些制度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强调“真刀实枪”的学习,最后阶段都是到企业一线去顶岗 实习。宏观上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同时突出区域性、实践性,以此提高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微观上对于高职院校 来讲,可以努力和国外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开展学历互认、 学术交流、相互引进等活动使我们的高职教育与国外的高职 教育取长补短,达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 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加强高职教育研究 “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元研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重要一环”,只有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用适合我 国国情的高职教育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达到高职教育的目 标。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必须紧密联系我国高职教育实践。高 职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书本出发。不能凭顶头上司的 意志或单凭政策来办高职教育。同时也不能够照搬国外高职 发展的经验。要结合中国国情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服务。

而且只有有着深厚的高职教育理论功底,才能指导实际的高 职教育,才能培养出合乎质量要求的人才。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 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科学的高职教育目标并且 顺利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有献.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国[M].成都:电子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