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演讲稿 > 保险演讲稿 > 高中历史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中历史背景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来源:保险演讲稿 时间:2019-10-22 07:54:45 点击: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前言 浙江省始终站在时代教育的前沿,自从国家实施新课程 改革以来,一直致力于自身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最大程度 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 学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早在2009年,浙江省就 着力制定并实施了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这是一套较全面的 高考教学方案。2014年秋季,在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 革中推出了高考新政下的学考和选考。

新高考改革方案立足于全面推动我国素质教育事业发 展、学生今后的就业服务作为导向。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在 一定程度上延续传统的良好的考试特点,但是在此基础上也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比如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 担,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选择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也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更为高校的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1]总体有 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发 展。在浙江省的新一轮高考方案中,充分结合了学考和选考 两种选择方式,并一考两用,学生的选考成绩采用等级附分 制。

二、新高考改革的现实意义 在新高考方案的切实实施过程中,考试的科目无疑是整 个新高考方案关注的焦点,学生的最终高考成绩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以及另外选考的学业科目成绩的总和。另 外三个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以后的发展道路和爱好特长 进行选择,在政史地和理化生技术这七门中自主选择三门成 为学生高考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从而实现了选考和学考的 有机结合,建立了学生的有效性选择考试,使高考不再是一 座“独木桥”,而是一座“立交桥”。

为了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新出台的高考方案起 到了人才选拔的多样性和公平性。首先,新高考方案的实施 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在高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的自主选择 中,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学科的选择,改变了原来 文理分科一边倒的绝对形式,让学生的学习多了很多种组合 选择方式。历史作为选考学科,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 择历史作为学习科目,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学习,也提高了学 生的积极性。

其次,有助于分层次和分类教学。历史作为选考科目, 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在保障基本知识 全面教学的前提下,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水平选择课程学习,这样对历史进行分层次教学,也实现了 科目的分类教学,改变了原来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的局面, 更有助于学生备战高考。

最后,有助于课程的改革。历史教学作为高中教学课程 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在选考的行列中,但是如果学 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历史学科,和自己的特长、职业倾向、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结合,将有利于历史在进行课 程设置的时候更符合于新高考方案的要求,让学生在平时的 学习中将历史基础牢牢地掌握,并且具备将基础知识进行灵 活和运用的能力。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已经在浙江省实施了一年半 时间。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 对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产生了一种较大的压力。尽管在 这样的环境中,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供了 许多指导,但是仍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也让高中历史的 教学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背景下逐渐暴露出来。

[2]由此可见,要完全做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 改革和新高考模式背景下的转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1.教学方式死板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当前的教育始终为高 考服务这一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导致教学方式死板。通常 都是“满堂灌”、“一言堂”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方式 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播,也就是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 完成,而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否充分有效则没有给予更 多的关注,不经意间还挤走了学生自我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形 成的空间,还剥夺了学生自我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就导 致了学生不能深刻全面地进行历史学习。

2.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是要遵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处于教学中的核心位置,而学生则处于被动位置,学生 只能是生硬地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很多时候教师为了 赶进度将课堂“教”得满满当当,教师为了聚焦知识点将每 个点“讲”得透透彻彻,然而了忽视学生的理解程度、接受 能力和情感世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存在,学生 似乎也没有必要再思考,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课堂留出时间倾 听学生的声音。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知 识应用能力的要求。

3.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 尽管高中历史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 各方面的原因,比如时间和精力的不够,积极性不高,主观 能动性不强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历史主动学习意识不强。不 仅在课外没有自主学习历史,而且课堂中很少有主动质疑问 题的现象。

四、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 式的转变优化策略 针对新课程改革对当前教育提出的种种要求,并结合 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需要一线高中 历史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研读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理念 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目标,认真分析新高考方案背景对高中历 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从而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进而转变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单一、封闭以及统一化的教学特 征,做好高中学生的历史教学工作,从而满足学生高考的实 际需求和实际能力提升的需要,促使高中历史可以教学模式 的新发展。

1.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要实现从单一向综 合的转变 实现教学模式由单一向综合的转变,可以通过设置场景 的方式得以实现。设置场景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历史平台, 让学生置身于这个场景中,根据历史问题进行观察研究,通 过不断地思考、分析、材料搜集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得到最终 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以及应用能力,进而使 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补充和提高。如《近现代社会的 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就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社会生活的 衣、食、住等变迁的资料,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促使他们活泼地多种方式的学习。课上运用与学生贴切的生 活场景引入课题,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课 后还可以让学生探讨对待文化传承的问题,如从“老外办起 中式婚礼”或“韩国申遗端午节”等现象中引领学生对待文 化传承的取向,让学生主动生动地思考历史,从而满足新高 考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

2.充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通常将课程分为一个个小节进 行讲解,这种断裂式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断章取义” 的错觉,不利于学生对整理历史事件和资料的掌握。因此,要实现中国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向连续性的转变。[3]比如,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学生自学方案、分组讨论 以及单元巩固”的教学模式。首先,学生自学方案是教师通 过备案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教材实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
其次,集体讨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将教材中难 以理解的部分找出来,交给教师做成课件,可以用于课程的 导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画一体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共同参与到集体的讨论中,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 分析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最后,单元巩固,由教师 和学生共同完成,并指定成针对性的练习题的形式,进行基 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个性化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 在班级中,教师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实施因材 施教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教 师的行为、思维等方面。主要是教师通过阅历、知识和社会 经验的积累而形成的个人风格。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 的特长,创建具有特色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其思想要具有前瞻性,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进而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促成学生的自 主学习,也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 最大限度地创新课堂,使课堂富有特色。[4]同时通过教师 个性化的教学,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体现出真正的教学价值,学生受到教师良好风格和个性的影响,也会 让自己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方案实施的背 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针对当前教育的需求、学生发展以及社 会对人才的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 动性,不管创新和改进,研究新课程教材,进而实施更好的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满足连续、开 放、个性以及多元的要求,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新 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尔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新课标下高中 历史教学的衔接[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01:91-94. [2]姚尚右.试析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54-155. [3]李稚勇.中英美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比较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125-136. [4]李芳.我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之路[J].当代教育科 学,2011,02:50-5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