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在本质上是有很大 区别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 学习思路要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学思路,而且教师也很少考虑 学生有什么想法,教育管理者在听课时考察的也主要是教师 的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思路 和学生学习思路的冲突。而新课改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 要求以学生的学习思路为主导,教师的教学思路则起着优化、 提高、指导及推动学生学习思路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保证, 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一、通过学生的预习,可以问学生“这节课你打算解 决哪些问题” 新课改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学 习能力,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提高,并且使课堂的学习有效性更强。因此,教师应格外关注课外预 习。预习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把 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到课上,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了使学生预 习的效果更好,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教材中的知识信息,收获 最多的知识,使课上需要解决的知识难题少而精,教师必须 事先对预习的内容从知识类型、范围、性质、知识联系以及 文本类型予以说明,进而根据教学要求初步预设学习目标, 并预设几个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作为学生预习时的参考, 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知识,过滤出自己不能解决 的问题。
那么,教师怎样知道一节课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一)个人问题 每个学生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交给自己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因为有些学生需要解决的问 题可能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小组长要把这些问题进行记录、 归纳并整合下来。
(二)小组问题 小组长组织组员探究交流个人问题,在小组通过“兵教 兵、兵练兵、兵带兵”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小组能够解决的 问题。然后,组长再把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这些 整理出来的问题就是小组问题。
(三)共同问题 小组长将本组的问题交给教师,教师再把各组反馈上来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供全班学生观察思考。由于学 生在学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所以这个组的学习难 题,在另一个组可能就不是了。通过让学优组学生的讲解、 分析,让存疑的学生学会、弄懂。剩下的问题仅靠学生是很 难解决的,那么这些问题就成了全班的共同问题,需要教师 给予解决。
正因为学生的知识视野及学知水平有限,他们对教材知 识的挖掘及探究程度有时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对于问题的发 现也往往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 果给予评估,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预设一些问题,作为学生 学习问题的补充。这些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可能 会出现不同情况,所以教师应提示学生:这些问题中,哪些 是你需要解决的? 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需要解决的问 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它避免了传统教 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现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针对性、实效性得到了根本性的落实。
二、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问学生“你希望怎样解决 这个问题” 为了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习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展示必须要及时:个人问题在组内展示;
小组问题在全班展示。由于学生在学知水平和个人能力上存 在差异,所以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的探究方式。(一)自我探究 每个学生都有自我探究的意识和要求,无论是学优生还 是学差生都喜欢把自我探究作为解决学习问题的首选。每当 教师教学一个新内容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打 开教材,看看里面是什么内容,都有哪些图、表等知识载体 形式,篇幅长短情况以及基本的知识阐述是什么样的,等等。
(二)同桌交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某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疑问需要求助时,其首先想到的不 是教师而是同桌,然后是小组的其他同学,最后才是教师。
这说明同桌交流是学生寻求合作探究的首选。
(三)小组合作 我们平时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就可 以知道学生的话题其实很广泛。(1)说感悟。不但包括对 学习体验的感悟,也包括对方式方法的认识,以及在学习中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体验。(2)说学习方法。依据不 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 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相互借鉴,提高其学习效率。
(3)说评价。相互指出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看 法。(4)说解题技巧。通过学习,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不 同学习技巧,相互交流,共同提高。(5)相互总结传授其 他技能,包括动手、思维、方法等。
(四)教师讲解当问题实在难以解决或解决问题用时太长,以致影响了 其他方面的学习时,学生才会想到教师。所以从心理学角度 看,学生非常注重主观能动性及探究能力的体验,因为其从 中能体味收获成功的快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少讲, 一旦遇见知识问题,一定要征求学生的意见:这个问题需要 老师讲一讲吗?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自身教学经验,争取 做到:学生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超出学习范围、不符合大纲要求的 不讲。学生更需要的是出现问题时教师的点拨和提示。那么, 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点拨呢?首先是对知识逻辑层次的点 拨。教师应提示学生由浅入深,注重知识间的因果关系和逻 辑顺序,学会用前知解决后疑。其次是对课堂进行调控。对 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纪律、合作方式等进行管理和指导。
再就是对疑难问题的点拨。当学生的探究出现困难希望得到 教师的点拨时,教师应在思路、问题切入点、方法等方面给 予启发。
教师应侧重讲解。(1)拓展提高。在给学生展示时要 注意举一反三,对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要教会其 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最终达到掌握并能解决其他同类型问 题能力的目的。(2)思路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审题,怎样 从题干的字眼、词眼甚至在给予的选项中发现有助于问题解 决的信息,尤其是新方法、新思路、新技巧的传授,从而提 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规范要求。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问题的要求和规范,从思考的角度、答题的方 式等方面给予说明。
对于探究过程中知识成果的展示,学生的选择具有多样 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知识展示方式,往往是由知识的难易 程度以及知识的载体形式决定的。教师绝不能依据自身爱好 和能力决定展示方式,因为那样会使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 中,对教师所展示的内容也失去兴趣,以致出现各种违纪行 为。对知识内涵的解读,学生喜欢教师深入浅出地分析与讲 解;
对于知识间的联系、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及过程性原理的 分析,学生更喜欢利用课件、视频的方式给予展示;
相对容 易理解的问题的解答,学优生以“小老师”的方式通过板书 展示更受学生欢迎,因为从学生自身特有的思维角度出发所 选择的方式、方法,学生更易接受,针对性也更强。
三、对于知识的巩固,可以问学生“你习惯用什么方 式来进行” 教师在完成一个知识点或一课的教学任务时,都需要学 生对其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消化、巩固、提高的过程。不同的 学生由于能力以及学习习惯不同,其巩固的方式也不同。常 见的方式有四种。(1)有的学生需要反复领会揣摩教师所 传授的理论、过程,逐渐消化和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知识内 涵,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大脑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 系。然后,再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自主查找一些相关的练 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2)有的学生习惯于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的完成逐步与教师课上所传授的 理论、过程进行对比与分析,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 查找不足,并通过做题逐渐完善所学知识,掌握解决一些特 殊案例的方法。(3)有的学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和学 习习惯,也就是说先倾听教师对理论的阐述,然后在教师的 引导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推理、总结对理论给予诠释, 从中了解知识的内涵、分析及推理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 师要通过事先预设,列举一些角度不同的各类典型案例,让 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内在的知识信息,然后通过练习的方式 巩固所学知识。(4)有一些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通过典型 案例的学习,理解掌握其一般规律,然后再将一般规律应用 到实际问题的分析上。
在实践中,教师在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后,要给予学生足 够的巩固时间,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选择适 合自己的巩固方式。教师应巡回指导、解答,以不同方式应 对不同学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鼓励各种行之有效的个 性化学习方法,并加以推广,因为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比知 识本身更重要。
四、对于学生的表现,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考虑“你喜 欢什么样的评语” 评价需要创新,具有创新性的东西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心情愉悦。
(一)以诚恳的态度创设新奇的评价情境教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评价 不应局限于面对面或作业本上,我们应学会利用QQ群、博客、 电子邮件等,传递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使评价最大程度地发 挥其应有效应。评价的地点也不应局限在办公室等严肃场合, 而是可以在任何与学生不经意“偶遇”的地方,三言两语都 可,如“你这次作业的解题思路真棒”“刚批完试卷,你成 绩上来了,努力”等,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只是“偶遇” 到自己,百忙之中还会想到自己,一种被教师肯定、被格外 关注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二)以意想不到的评价方式创造惊喜之情 无论当初的评价方式是怎样富有创意,不管开始是如何 受学生欢迎,可时间长了也就俗了、烦了,因此一成不变就 是俗套。所以,评价的创新其实就是教师思维的创新。如果 我们把传统的、已经俗套的评价方式,重新注入一些充满童 趣、新奇的东西,那么评价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有的教师习惯用文字方式点评,可是一旦文字没有了新 鲜感,学生也就懒得看了。其实,如果把它做成幻灯片以多 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把点评的方式赋予全新的手段,那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如用“笑脸”“大拇指”等图案作为评 价的等级:甲同学的“笑脸”在音乐声中跳跃到所应评价的 栏内;
乙同学的“大拇指”在旋转中飞入;
丙同学的“点评” 里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卡通男孩动画,一滴滴泪水冲出的文字 是这位男孩近期一些“伤心”的表现;
等等。这些就大大增加了评价的愉悦性和可视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评价的感召力 和亲和力。
评价的方式是多元化的,针对性要强,要注重实效。所 以,我们要求教师无论采用何种评价语言(如口语、书面语、 图语、肢体语等),针对的学生不同,采取的方式也应该不 同。好的评语要有亲和力、感染力、驱动力和号召力,能让 学生心情愉悦地接受。评语的内容要有引导性、调控性和探 究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角度地观察、思考,最大程度地 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总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 体性,关键是教师按谁的思路上课。有的教师虽强调学生的 主体性,课上的学生活动看上去也非常丰富,但由于教师是 按着自己的思路组织教学的,学生的“心”并没有真正地动 起来,这样的学生活动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也往往是被动的。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