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 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 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
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 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 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 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 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 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 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
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
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 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 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 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 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
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 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 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 舞。
古代悲伤故事篇2: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布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两千多年来, 它口耳相授、著之典籍、被之管弦、演于戏剧,直至今天搬上屏幕,以多种样式 的媒体传布,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齐国。齐为姜太公的封国,读过《东周列国志》 的人都会知道,书中出现的“×姜”,总是齐国人。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 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 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 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孟姜除了知礼外还有善哭的记 载,淳于髡曰:“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在齐地产生了孟姜哭调。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 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 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 莒城。
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 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 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 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 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 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 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汉末陈琳即 有《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 卒……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 僧贯休,则有《杞梁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 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 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在这些戏曲中,孟姜转化成孟姜女,杞梁衍生 出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万喜良等名。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 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 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 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 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 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 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
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
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 望与追求,它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才形成今天的面貌。
古代悲伤故事篇3:白蛇传 《白蛇传》也是由人民群众经过几百年的世代积累创造出来的美丽传 说,它至今仍在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游湖”、“盗仙草”、“水漫金山”、“断桥”、 “祭塔”等故事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连金山寺、雷峰塔、断桥等名胜之所以成为 名胜,多半也得力于《白蛇传》。
冯梦龙《警世通言》所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现在能见到的最 早的一篇的《白蛇传》。在这之前的传说中,白蛇精都是凶狠的妖怪,它玩厌了 男人还要食其心肝,故事的主题不过只告诉人们人妖不可以共居。《警世通言》 中的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她执着地追求着爱情、自由和幸福,坚贞不二。比起来 许仙则是个软耳朵,而且有点负心。他一听见别人闲话,就动摇变心,几次让人 甚至请人用法术驱除、收服白娘子,最后是他听从法海教唆,亲手将妻子用钵盂 罩住,永镇雷锋塔下。故事的主要矛盾乃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矛盾,是痴情女子和 负心汉的矛盾。从《警世通言》中白娘子的故事,能看出这一传统题材演变的痕 迹。
在白娘子故事流传的过程中,反封建的主题被逐渐突出。清代初年的 戏曲《雷峰塔传奇》中,白娘子和法海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法海作为封建 势力的代表成为破坏白许婚姻的罪魁祸首。“盗草”、“水斗”的情节强化了白娘子 的性格,为了爱情,赴汤蹈火,她在所不辞。许仙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白氏虽系妖魔,待我恩情不薄,今日之事,目击伤情,太觉负心了些。唉,恩 怨相寻,一场懡忄罗(mǒluó),我今省悟了也。弟子尘心已断,愿随师父出家。” 这是他最后的自白。
到了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中,故事的反封建主题进一步明 确起来。“许仙心内来思想,僧人做事太凶心。我妻如是妖和怪,与你无涉半毫 分。你今休得来生事,拆我夫妻两下分。”鲁迅先生在他的名文《论雷峰塔的倒 掉》里,就曾提到弹词《义妖传》,“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 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几百年来,正是无数“田夫野老,蚕妇村氓”的不断创造,使 得《白蛇传》在艺术上不断升华,完成其批判封建主义、歌颂自由与爱情的主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