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数据;
公民;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教育 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导致数据爆炸式增长,特别是当 今社会处于一个社交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仅主动 提交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的社交圈内如微博、贴吧、博客 等进行实时的互动,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制造业、金融 业、交通运输业等各行业都有大量数据在不断产生,这一现 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 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1]。如何从 多样的或者大量的数据中获取信息,创造新价值已成为目前 人类关注的重点,美国在2012年就宣布将启动“大数据研发 计划”,投资超过2亿美元以提高从海量和复杂的数据中获 取知识的能力。
1大数据时代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数据产业是“未来的新石油”,一个国家和企业拥有 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和企业 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 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外国家的另一个核心资产[2]。如 今,大数据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它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思考的 方式。生活中手机APP可以帮你计算哪种出行方式最快捷、 路径最短;
在工作中,企业数据统计可以反映企业事物的面 貌及发展规律;
销售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对用户精准化、个性 化的营销;
传媒广告数据可以分析什么样的广告更加深入人 心。以上这些都是大数据产业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改变, 是大数据时代赋予人类社会的福利,但带来福利的同时,也 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对于个人, 犯罪分子通过恶意程序、钓鱼网站等来实施大数据犯罪,盗 窃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非法售卖,如2016年底,西安警方 就侦破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查获的非法售卖 个人信息高达上亿条。相较于个人,企业也已成为信息泄露 的重灾区,这是由于互联网企业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线上, 注册用户数量巨大,用户信息较为完整,且具有很强的隐私 性,进而满足了黑客对这些信息的窥探欲与占有欲。在大数 据时代,国家信息安全战争面临的挑战将更加隐蔽和残酷, 如著名的“棱镜门”事件,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利用本国的多 家互联网企业在全球的高用户覆盖率,进行情报监控任务。
而一切安全事件,归根结底是人的安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 安全关键在于人,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有效的公民教育可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进行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 可以提高公民信息安全综合素质,这对于确保个人、企业和 国家的信息安全是必要的。2大数据时代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数据时代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应从三个方面去进行。
首先,强化公民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公民面临信息安全的 威胁与其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他们经常会在有意 无意间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在日常的工作中,不使用的账 户及时申请注销;
考虑到木马病毒等情况,不建议在电脑、 云盘等地址存储银行账户密码等隐私信息;
发送重要电子邮 件时对邮件进行加密等等。大数据用户是信息安全问题防范 的主体,其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大数据时代下信息 安全问题的防范和解决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其次,确立公 民在信息安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公民必须明确数据所 有权是大数据用户自己,用户享有对大数据用途的知情权和 选择权,而且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企业 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给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需要对用户 的大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最后,明确个人、企业、国 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企业和国家 的信息安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泄露传播特定公民信息不仅 损害个体权益,还可能会严重影响集团自身的利益,甚至可 能形成国家和社会危机。个人习惯、受教育水平、医疗记录 等这些看似没有涉及个人隐私,但是敌对势力可以通过大数 据技术分析国家总体公民的这些数据,最后得出国家的平均 受教育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等,从而对该国进行精准的文化 入侵、意识形态的入侵,而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将会是灾难性的。现如今在青少年群体中极度流行的“哈韩”“哈日” 现象就是外来文化入侵的代表。公民应该认清个人、企业和 国家信息安全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公民保护自身信息安全也 就是在保护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
3加强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的建议 3.1把公民信息安全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把公民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去,提高信息 安全知识的普及程度,增强公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美国于2012年9月正式发布了 《NICE战略计划》,该计划以政府为主导,并投入大量资金, 对美国的公民进行网络信息安全的教育和进行网络安全专 业人才的培养,这一举措奠定了其信息安全强国的地位,值 得我国加以借鉴,相对于美国,我国的信息安全教育在高等 教育中发展很快,培养了大量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但信息安 全的教育还未提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缺少面向普通公众的 信息安全教育,缺少面向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我国 也应该制定面向全民实施信息安全教育的计划,其中需要包 括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明确信息安全教育的目 标与任务,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技术领域。
3.2以信息化平台为主要窗口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政府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对于普及信息安 全教育知识,提高人们的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以及在教育公民 如何预防信息泄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高效性和针对性无可替代,信息安全教育平台不仅能够及时对公民进行专业 性强的信息安全教育和预防信息泄露的演练指导,而且可以 拓宽信息安全教育的渠道和范围,使我国公民可以随时随地 地进行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打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为推 动信息安全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因此,各级政府理应积极推动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能手段, 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信息安全教育网络系统,以 及一些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网络课程资源,并 且这些课程要力争丰富多彩,能够将视频、文字等有机结合。
另一方面,政府要确保技术、资金、课程和管理到位,只有 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信息安全教育科学化,才能全面提高我国 信息安全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3.3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大数据的发展使我国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但是从大数据积极的方面来讲,大数据为我国推进公民信息 安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对于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 来说,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出公民的基本信息,其 中包括公民的教育水平、学习动机、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 学习需要等,基于这些信息,实施机构可以为公民提供精准 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不再像传统的教学方式, 笼统地把所有学习内容通过教科书的形式进行打包,然后提 供给受教育者[3]。同样信息安全教育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 为其提供公民教育过程中重要且及时的信息,使其能够有效地调整公民教育的内容和过程,对公民教育的实施进行优化, 极大提高公民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的精准度,实现教育 资源最大化利用。当然,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公民信息安 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规范好这种技术的适用范围,避免各 种信息安全数据的传播和滥用,这本身也是大数据时代信息 安全公民教育的内容之一。
3.4以实践为导向进行公民信息安全教育 每个地区都应重视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使公民在体验中增强安全意识,首先活动开始 前要加强宣传力度,尽可能多地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 过微信、微博转发,条幅海报的张贴,宣传页的发放等尽可 能地使广大市民都能够了解并且积极参与进来,其次实践要 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次活动的主题要与本地 区大数据信息化的建设阶段以及我国出台的一些有关信息 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寓教 于乐,可以是一些有关信息安全的专题讲座,如:诈骗网站 的识别方法、下载app的常见陷阱、如何保护个人私密信息 等,也可以进行信息安全的模拟演练,模拟常见的有可能导 致信息泄露的场景,使公民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加强信息安 全的保护意识,最后,在活动结束后要给公民发放保护信息 安全的小册子,提高其覆盖面和影响程度。
3.5注重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进行公民信息安全 教育由于一般网民生活范围、信息来源和知识经验的限制, 对某些社会问题不如网络意见领袖敏感,因而其个人态度是 不明朗的,这就需要网络意见领袖加以指点和引导,因此政 府要大力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对一个话题的熟悉程度,以 及能否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具有个 人影响力和能否被看成有效的意见领袖”。[4]由此可见, 首先,政府应该努力提高网络意见领袖自身的信息安全知识 水平,尤其是培养一批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丰富专业知识的信 息安全领域专家作为信息安全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其次, 政府要完善网络问政机制,政务微博要加强与意见领袖的沟 通和交流。由于网络意见领袖具有极高的声望且拥有大量的 粉丝,因此更容易汇集舆论、提升号召力,鉴于此,政务微 博可以适当听取意见领袖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建议,平等与 之展开对话,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最后,面对 网络上经常会出现的一些负面评论,政府工作人员要以极具 亲和力的话语表达方式做好解释工作,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 并向意见领袖传递政府关于网络舆论及社会建设的决策与 态度,将其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建设的正确轨道上来。信息安 全教育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大数据时代整个社会的 共同责任,有效的公民教育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那么在 大数据日益发展的今天,公民的信息安全教育理应成为中国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每个公民的必修课。社会 各界应共同努力,打造健康的大数据空间,从而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