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教师“课程意识”,制定活动目标 许多教师认为校园文化活动纯粹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性 活动,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把自己放在被支配的地位, 因而产生“有它不多,无它不少”的感性认识,于是淡化了 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只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参与活动就 行,虽然在活动中组建了小队,但由于没有课程内容体系, 活动有时成了“有空搞搞”,活动课时得不到保证。正因为 活动的随意性,使活动目标不一致,活动形不成常规,整个 主题学习生活不够系统,各活动之间成为零散、不均匀的分布。也因为活动的这种随意性、零散性,使得对学生发展的 各方面促进作用不够深远,难以发挥活动应有的价值。如往 年的“跳蚤书市”活动,教师们忙得不可开交,但学生只把 自己当成参与者或表演者,完全听从指挥,到头来,这样的 活动忙坏了教师,乐坏了学生,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却 没任何意义。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参与活动过程 在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被支配、被指挥 的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没有主人翁意识,更 不用说积极参与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是学 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获得发展的课程。也就是说,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自主的学习者和课程的建构 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校园文化活动想要提升为综合实践活 动,就必须将学生的角色定位好,才能有效开展活动。
例如,“小飞鱼跳蚤书市”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体验活 动,为了让此次活动更有价值,笔者在活动前专门开设了一 堂综合实践指导课。课堂上,把主动权给学生,放手让他们 自主讨论活动方案,策划营销方式,畅谈活动金点子。课堂 上,人人参与讨论,将整个活动分为四个小组:筹备小组(书 本汇总、分类、登记在册)、宣传小组(取好店名、编写口 号、制作小海报)、销售小组(导购员、收银员、记账员、 准备零钱、营销策略)、后勤小组(申报摊位、书摊布置、 维护秩序)。在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组后,学生忙开了:如宣传小组的学生有的负责出点子,有的负责版面设计,有 的负责书写……由于筹备工作到位,宣传作品也高人一筹。
“销售小组”的学生更是忙乎,从挑选导购员、收银员、记 账员到营销策略的制定都非常认真细致,要求导购员微笑接 待,收银员精准计算,记账员及时记录,还学会用买书抽奖 的营销策略来吸引顾客,虽辛苦但不亦乐乎。在这次活动中, 学生无论是制定方案时的智慧集合,还是遇到问题时的集体 讨论,都带来了不少惊喜。他们学会了怎样合理分工,如何 有效合作。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发现和解决问 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活动评价体系,贯穿活动全程 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基本没什么评价,“热热闹闹搞活 动,平平安安回教室”这是活动的最大宗旨。即使有评价, 也是方式比较单一,只关注结果。如学校举行的体育节活动, 以获得奖项作为唯一的评价。结果得奖的学生兴高采烈,没 得奖的垂头丧气,比赛一结束,活动就画上圆满的句号。这 样的评价模式显然不符合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评价一般采用质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 多少,更加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它的评价应是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学 习活动全过程。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可以根据活动所涉及的 内容不同而采取合适的方法,可以根据各种活动的性质,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全面地、客观地、真实地 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有收获,有反思,更 有能力的提升。
当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具备了主题与活动内容、课程目 标、学习活动方式、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和体验与感悟等课 程要素时,那么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将会走上更系统、更为 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之路,而这一举措也改变了综合实践活 动选题难的问题。两者的结合,既鲜活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 动,又夯实了综合实践活动,真可谓一举两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