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朱熹;朱子学者;民本思想 Abstract:ZhuXi emphasized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to the oppression from the royals, the bureaucrats, andthe landlords at that time, ZhuXi proposed the thought that could constraint the king, governance the officials andstable people, which objectivelypromoted the developmentofChinese people-oriented though.t Meanwhile, ithad adeep influence on Zhu Zis¥" scholar, especially to thosewho lived in Fujian Province. They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e-formsmeasures andmade the lower-class people live betterunder the feudal society. Key words:ZhuX;i Zhu Zis¥" scholar;
people-oriented thought 朱熹(1130—1200)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使朱熹的 民本思想广泛影响了其身后朱子学的继承者们,使朱子学者成为民生思想的代言 人。
一、正君为治,民贵君轻 朱熹一生与下层百姓相处时间较长,他对普通的“小民”有着较深的了 解和同情,他主张国君要爱养民力,存恤百姓,减轻对他们的剥削,以达到力穑厚生 的目的。为了实现真正的为治之体,朱熹把儒家的君德说发展成为限君意义的正 君说,反对君主的专断独裁,他曾向赵扩皇帝提出防止君主独断的主张:“而凡号令 之驰张,人才之进退,则一委之二三大臣,使之反复较量,勿徇已见,酌到公论,奏而行 之,批旨宣行,不须奏复。但未令尚书省施行,先送后省审复,有不当者,限以当日便 行缴驳。如更有疑,则诏大臣与缴驳之官当晚入朝,面议于前,互相论难,择其善者, 称制临决。”[1]但因此得罪了皇帝,失去了做“帝王师”的资格。
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的,国家的存亡、君主地位 的轻重与巩固与否,都是由人民决定的。对此,朱熹提出:“人君为政在于得人。”[2] 他在《四书集注》解释:“丘民,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天子 至尊贵也,而得其心者,不过为诸侯耳,是民为重也。”[3]历代朱子学者继承和发扬了朱熹正君重民的思想。如为朱熹完成未成书稿的蔡沈,就墨守了朱熹的正君理 念。蔡沈字仲墨,号九峰,他是朱熹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他同情百姓的生活,希望国君 能有善心,惠及民生。他在《书经集传序》中写道:“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 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 尧舜相授这心法 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曰敬、曰诚,言虽殊而理则一, 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则言心之所自出,言民, 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 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之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 矣乎”[4]在这里蔡沈得出了君主对百姓“得其心”是“天下平”之根本的论断。
朱子学者真德秀(1178-1235)字实夫,号西山,他是朱熹的私淑弟子,长 期受教于朱熹的学生詹体仁。真德秀希望君主能去欲达仁以达尧舜仁德的境界。
他说:“等而上之,其位愈高系民之休戚者愈大,发一残忍心,斯民立遭荼毒之害,发 一掊克心,斯民立被洙剥之殃。……已欲安居则不当忧民之居,已欲丰财,则不当峻 民之财。故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在圣门名之曰恕。强勉而行可以致仁矣。当斯民憔悴之时,抚摩爱 育尤不可缓。”[5]真德秀还以天理为名,阐发了施仁政促民生的思想,认为国君要与 众共议国家大事,赏罚分明,使民有衣食,他在《奏议》中谈到“天下之事非一家之 私,何惜与众共之。……朝廷之于天下,当如天地之于万物,栽培倾覆,付之无心,可 使一毫私意于其间哉。”[6]明代朱子学者张岳则强调君主必须服从人心,并利用灾 变来警告皇帝,以达到正君心,促民生的目的。他说“帝王举动当顺天意,观天意者 验之人心而已。……陛下何苦违众志以拂天意乎……天子不克肖乎,天地则必出 灾异以谴告之。
不修德以回其怒,行且亡之矣。今也凶荒相仍,盗贼充斥,地震于下,龙斗 于上,其所以儆戒陛下者至矣。”[7]李光地是清初朱子学的集大成者。李光地认为 民心可畏,作为国君要关心贫穷百姓,只有民心无怨背,才能天命固而天下治,他 说:“贫害甚于寡,帮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天下交则泰,天下交则治。天地不通 则闭塞而成冬矣,君与臣民之情阔绝则天下无邦矣。”[8]李光地提倡国以民为邦本 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康熙帝的治国大略。
二、惩贪为民,清廉勤政 朱熹认为裕民富民的最大障碍是来自豪强地主与贪官污吏的勾结,主 张严厉打击扰民敛财的贪官污吏,为官者则应做到清廉自守。朱熹在为弟子们授课时也表露了为官要以民事为重的思想:“为守令, 第一是民事为重,其次则便是军政,今人都不理会。”[9]所谓“民事为重”,就是“以民 为本”,全心全意地为老百姓办事。朱熹关心民生,反对官吏贪恶,他在同安为官时 在米仓墙上题诗作为他和官吏们的信条:“度量无私本至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若教 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10]淳熙八年,朱熹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他六劾台 州贪官唐仲友,为民请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
朱熹也严格要求朱氏子孙如果从政一定要以民为本,严禁贪贿,在武夷 山星村镇大年村,至今仍然生活着二十多户人家,他们都是朱熹的直系子孙,村里 朱子家祠墙上至今仍保留着乾隆时期留下的禁贿碑,碑文写明朱氏子孙当官若有 贪贿行为死后不得进朱家祖坟。朱熹的为官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朱子学者。
黄干(1152—1221),朱熹四大弟子之一,他在浙江嘉兴石门酒库任上揭 露库吏同奸商公造私酒;嘉定五年,黄干在江西新淦县令任上,上奏揭发该县胥吏 勾结豪民,将职田当作官田变卖,“遂使一千二百余石之职田,一旦尽变而为豪民 田。”[11]朱子学者真德秀非常重视民生,提出为官要以身作则,以通下情, 他说:“某 愿与同僚各以四束自勉而为民去其十害。
何谓四事“曰律已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于公、莅事以勤是也。
何谓十害曰断狱不公、淹延囚系、惨酷用刑、泛滥追呼、招引告讦、 重叠催税、纠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是也。”[12]真德秀作为地方官吏能想 到这些是难得可贵的。
真德秀认为为官要存心以公,他说:“居官临民而逆天理,违国法,于心安 乎雷霆鬼神之诛,金科玉条这禁,其可忽乎故愿同僚要以公心持公道而不汩于私情, 不挠于私请,庶几枉直适宜而无冤抑不平之叹。”[13]李光地为官业绩显著,在政期 间,无有私谒,不徇私情,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他曾弹劾云南布政使张霖假设诏 旨,贩鬻私盐,得银百六十余万两,结果朝廷将张霖论斩。李光地本人却能清廉勤政 爱民,深受地方百姓喜爱,离任泉州时,百姓夹道送别。康熙曾说:“李光地自任直隶 巡抚以来,每年雨水调顺,五谷丰登,官吏兵民无不心服。”[14]三、省赋恤民,关心民 苦其一,朱熹主张薄取于民。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苛捐杂税最多的一个 时期,朱熹认为“民富”是“君富”的基础,针对统治阶级在赋税方面的各种弊端,提出 了一系列补救的主张和措施。
朱熹《庚子应诏封事》中主张:“天下国家之大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于省赋;省赋之实在于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 术以立纲纪而已矣。”[15]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赴同安主簿任上,他就对朝 廷经总制的QIAOQUHAODUO进行了抨击,他说经总制钱是“民所不当输,官所不 当得,制之无艺,而取之无名。”[16]朱熹知南康军,一到任便在第一道榜文中宣布了 宽民力、敦风俗、砥士风三条施政大纲,把对百姓施仁政、除繁税,解决民力日困 的严重社会问题放在首位,并先后八次上书为星子县减税。
其二,朱熹重视救灾扶弱。在遇灾荒年景,朱熹主张豪家大姓以余米存 恤和接济佃户,以使贫民下户没有流移饥饿之患。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秋,崇安 发大水,朱熹奉府檄视察灾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赈灾救荒,但同时也对部分官僚 救灾不力感到不满,他说:“今日肉食者,漠然无意于民,直是难于图事。”[17] 他首创 社仓,在青黄不接之际,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面,薄利贷给饥民,使其免受高利贷等 的盘剥。
淳熙九年(1182年),长江下游旱情严重, 53岁的朱熹任浙东常平使,朱 熹冒着酷暑察访灾情,朱熹不顾疲劳,连夜起草《奏台州免纳丁绢税》等五道奏章, 将台州灾情和百姓的痛苦如实向皇帝作了汇报, 恳请朝廷减轻台州人民负担,这 些体恤民情的奏章最终打动了孝宗皇帝,同意了朱熹的奏章中免除台州赋税的要 求。
朱熹知南康军时全力救灾,向朝廷上《乞放租税及拨米充军粮赈济状》, 最终使朝廷在南康检放苗米八分以上,共三万七千余石,并多方招引其他州郡的客 贩米船来南康出售米粮以缓解灾情。经过努力,朱熹在这次救灾中“凡活饥民大人 一十二万七千六百七口,小儿九万二百七十六口。”[18]朱熹省赋济民的思想影响 着历代朱子学者,黄干追随朱熹二十余年,对朱熹的道德、学问都十分推崇,认为朱 熹的人格为理想人格。他说“公平正大者先生之心,刚毅勇决者先生之气,严威俨恪 者先生之容,精深博广者先生之学。”[19]朱熹去逝世后,黄干继续发扬其变革社会, 为民请命的作风。嘉定八年(1215年)八月,黄干受命知湖北汉阳军,当时湖北数郡 大旱,成以汉阳军为甚,“乡村草民皆掘草根以食。”[20]监司无一人过问旱情,百姓 饿死者不计其数,黄干力抗两司,全力投入社会救灾, 从各处设法筹集米粮七万余 石,以市价的一半卖给灾民。从嘉定八年冬至嘉定九年春,黄干共收外地流民二千 七百多人,皆发常平仓赈济。他还上书漕司,主张将湖北诸州所管鱼湖,所收课利, 尽行蠲免,而“所产渔蚌之属,听贫民从便采取。……使贫民得采鱼为食,以度饥 荒。”[21]真德秀思想墨守朱熹,并发扬了朱熹的民本思想,最终成为一个封建社会 中难得的关注民生的政治思想家。他为官二十余年,素有盛名,全祖望说:“西山之望直继晦翁。”[22]真德秀在任江东转运副使时,当时旱、蝗极为严重,其所属太平、 广德两州尤甚, 他与留守宪司大讲荒政,亲自到广德、太平两州救荒,发禀赈给,裁 判不关心民间疾苦的贪官污吏。在知泉州时,真德秀同情民困,设立惠民仓、社仓、 慈幼田和置义田,使百姓在青黄不接和灾荒时能得到救济。
蔡清生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是明代朱子学者的典型代表,一生 历礼部祭主事、南京文选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等多种职务,清雍正二年(1724年) 年 从祀孔庙。他在为官时能关心民间疾苦,反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蔡清针对当时的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上书朝廷:“今士民之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宦 官厕养至有宅舍拟于公侯,金银动以万计,比皆万民膏血所萃也。[23]他在《艾庵 密箴》中对做官者提出了自己的原则:“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 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24]为了使他的民生思想得到实现,蔡清发展了 朱熹省赋思想,蔡清认识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的严重性,提出授田以民、量减寺院 多余田亩分给贫民为业等措施来改善农民阶层的主张。他说“吾良民旦夕疲筋骨 曾无卓锥之产者何限!各处之无征田粮洒派贫民又何限!”[25]林希元,明代著名理 学家,是朱熹思想的坚定捍卫者,他一生关心民苦,将其救灾思想总结写成《荒政丛 言》,主张在救灾中对特贫户紧急发放救济粮,对一般贫困户发放救灾款,对生活稍 困难户予以低息或无息贷款,并得到朝廷采纳。明代朱子学者周瑛提出从政要爱 道重于爱官,要以尽心行教为大。
“政无善恶,安民者为善政;法无当否,便民者为良法。”[26]朱子学者李 光地向康熙帝提了很多积极的民生建议,促成了康熙帝亲民政策的形成。他关心 民瘼,在任直隶巡抚时,皇帝经常出游其地,随从众多,当地百姓负担过重,李光地请 求从宽减损以纾民力。当时,漳河、永定河等水患严重,百姓深受其害,李光地数次 上奏皇帝拨款治理,并亲自督建工程,一年即告完成,为当地百姓解决了一个大患。
此外,他还建议放松海禁,使沿海百姓尤其是渔民有了一线生机。
曾五任地方官的朱熹主要政事之一,就是要实现其信奉的儒家民本思 想,以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朱熹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 的积极作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朱子学继承者。历代朱子学者大多能以朱熹民本 思想为范:为官,则正直清廉,体恤民苦;为民,则墨守朱学,为民请命。朱熹和朱子学 者的民生践行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