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校长述职 > 【品德教师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及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材

【品德教师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及分析】小学思想品德教材

来源:校长述职 时间:2019-10-25 07:55:29 点击:

品德教师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及分析

品德教师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及分析 摘要: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要求品德教师对教材 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并对活动主题进行合理的拓展 和延伸,为使教材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们的使用,征集广大教 师的建议意见,并针对反馈意见进行分析。

摘 要: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一直得到广大教师和学 生的欢迎。这套教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发展儿童 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不只是课程的载体,每个活动主题 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 通过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形成良好 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一线教师 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好。课程的开放性要求品德教师联系本 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最新信息,对教材活 动主题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这些都对我省以兼职为主的 品德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 的质量,使教材更加完善,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们的使用,从 以下三个方面征集了广大教师的建议意见:
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认为教材中哪些内容和活 动设计便于课堂教学、比较好操作,哪些不好操作,原因是 什么。建议教材怎样修改。2、目前教材中存在哪些难度过大、知识断层、知识 欠缺、以及重复的内容,可以怎样完善和整合。(可以结合 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教材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3、对于与儿童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材怎样 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使用和兼顾城乡差异。

通过大量基层教师的积极反馈,我们适时准确的掌握 了第一手材料:
“品德与社会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材中选用 的一些照片及内容大多反应90年代的情况,与2000之后出生 的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缺少科技信息时代氛围。如三 年级上册教材中,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p40页中的修自行 车的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现较少了,大多城市的孩子 乘汽车上学。《阿姨叔叔辛苦了》中介绍的“徐虎的故事” 已经不是现今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了。可以考虑新评选的“人 民英模”中的其他人物。”——吴老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 广,只有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大量生活资源,才能达到教学 目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知识性问题、各种非预设问题以及 教学评价问题等,老师难以驾驭。这固然与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素质相对不足有关,但与教材的编写体例、呈现方式等 存在的问题也不无关系。所以,希望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全 面一些、深入一些、具体一些。”——罗老师 如上这些真实而又有价值的反馈尚有许多。我市教研员蔡老师认为,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多数教师们感到,内 容生活化,系统性强,形式多样,学生好理解,也容易将道 德认知应用于生活之中,但是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在教师操 作和学生理解上就相对困难。经系统了解,我们得出如下分 析:
一、优点:
1.系统性强,内容衔接很连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支撑。

2.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很注意学生在生活中 的行为习惯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很有现实意义, 利于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品德教育。

3.教材内容的范例性强,并主要以图画图片形式展 示,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与 拓展。

4.高年级文史地等综合类知识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引 发学生的该类学科知识的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5.注重开放性教学,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 与探究活动的设置,活动形式多样。

二、不足:
1.教材内容过分注重范例性,教材的可读性不强, 导致学生看过之后记忆性不强或者没有,记住的也都是一些 可爱的画面,没有实现思想教育深入人心的作用。而教师看 过之后,很多教师一头雾水,加大了备课负担。2.对教师队伍现状不够了解,高估了教师解读教材 的能力。导致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教材只起了个引子的作用, 教材未能真正成为师生研读的工具;
还有部分教师只能以看 图学文的方式照本宣科。因此,教材在强化可读性的基础上, 还应有更多的利于操作的活动设计,以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有 事可做,有话可说。

3.教材主要关注大中城市儿童的生活状况,对小城 镇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现实重视不够。比如关于放学回家的安 全问题,教材注意引导孩子们不要把马路当游戏场,要分辩 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但农村孩子如何安全、及时地 回家却不曾提及。其实,农村孩子在回家途中不幸于乡间的 山路、河塘中的情况也不是个例,也应引起教材的关注。

4.教材个别部分过于将现实生活理想化,有意无意 地回避讨论在真实状态下的儿童应该怎样直面某些不完美 或有缺陷的现实生活。比如爱的阳光下单元内容,都是让孩 子体验家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我如何爱我的家庭等等,并 由此懂得感恩,学会回报。但现实中,有些学生的家庭环境 并不是那么理想化。尤其是农村家长的素质很低,不懂得正 确地爱孩子,甚至因重男轻女等原因对孩子根本就没有爱。

这样的一些孩子应怎么直面现实,教材缺乏对他们的关注和 引导。

5.和其它版本的一些教材比,人教教材内容更有条 理性,内涵也更丰富,但图片信息多而相关的文字解说过少,仅仅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忽视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也是一 种缺陷,学习母语,感悟中国文字魅力,也是一种爱国教育

三、建议 1.教材在适当引用图例的基础上,强化可读性:特 别是针对情感类内容,应利用经典案例或文章,以调动起学 生的情感。

2.教材应强化其操作性,尤其是针对大多数孩子的 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走访、调查等活动对于普通学校来说, 特别不适用。尤其是针对安全、理智地生活类内容,应有明 确的操作要点呈现,便于教师直接依据教材(而非教师用书 或自己拓展创构)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性演练(如遇到地震怎 样做——生命三角等)。

3.教材应强化激趣性:特别是针对史地文综类内容, 应在呈现基本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提供可供师生随机拓展的 激趣活动方案。

4.教师用书后面的光盘,如果是资料库资源而非课例 资源,会更受教师欢迎,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