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校长述职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刍议_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刍议_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来源:校长述职 时间:2019-10-08 07:54:39 点击: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刍议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发展关键期。虽然我国已经 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 会发展、经济建设、人才成长和民众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 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同质化倾向还很 严重,很多高校贪大求全、专业设置重复性明显,人才培养 质量不高,缺乏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没有有效缓解,人才培 养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 要求。在上述中国高校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中,地方高校体 现得尤其明显。因此,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 养需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地方高校转型的 过程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但当前地方高校的 师资队伍还不能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设一支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功的关键。

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调整和高等教育改革的 整体规划,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或者说是时 间节点。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正趋于明显, 宏观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据此,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年初提出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进结构调整,矫正 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促进资源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分配结构、优 化流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最终实现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社会 对各类人才的质量、结构、规模、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对高等教育如何服务地方经济也提出了新的希望, 高等教育将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要实现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 结构和实行高校分类管理三大目标[1]。要实现这三大目 标,关键是促进地方高校发展,而地方高校转型和重新定位 是首要任务,也是必然趋势。

(二)明确地方高校的角色定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基本形成四种 类型,即研究型大学、地方高校、高职高专和民办高校,除 地方高校外,其他三类高校定位都比较清晰,而数量众多的 地方院校作为上述三种类型学校的中间层定位比较模糊。一 方面地方高校努力在向研究型大学看齐,在招生人数、专业 设置、教学科研导向等方面存在倾向精英教育的定位,在 “大”而“全”的导向下出现平庸化的趋向;
另一方面地方 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很弱,与所在地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 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应用技术型人才 数量严重不足。这就出现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 结构性矛盾,极大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促 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如前所述,地方高校 定位的模糊导致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现实问题,如招 生困难、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就业不理 想等困境,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校的声誉, 甚至造成生源危机乃至生存危机。地方普通高校可能会被社 会淘汰并不是危言耸听, 21世纪以来诸多中专学校纷纷倒 闭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 的大变革下求生存、促发展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

因此,地方高校只有明确自身定位,强化内涵建设,加快转 型步伐,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结构性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 形势,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才能为学校的 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赢得空间,实现地方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 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前面谈到,地方高校转型是其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地 方高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很多问题,如转型发展 的顶层设计、办学理念的转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教学 科研模式的转型、管理方式的转型等。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 题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关系到转型的成败。

(一)教师的总体数量不足 一是教师数量的增加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是新 办专业对教师的需求大,而引进和培养的专任教师跟不上需求;
三是一些地方高校受编制数量限制及招聘程序影响,限 制了一些专业引进教师的规模和数量。虽然采取合同制的形 式招聘了一些教师,解决了部分专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但因 无法入编,影响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比较困难 地方高校受办学层次、科研水平、成长环境和地域条件 所限,与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相比,待遇偏低,对人才 的吸引力较弱;
地方高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有一定困难, 高端人才相对短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滞后,高水平创新 团队很难形成。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人才结构上看,很多地方高校重点学科的高端人才、 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缺少公认的学术大师,梯队中的学术 骨干也偏少;
从学科结构上看,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发展不 平衡,部分传统学科专业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偏高,新兴学科 师资队伍中获得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人均较少;
从年龄结 构来看,受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招生规模扩大影响,多数 地方高校近年来引进的教师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教师队伍 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较大,尽管这些青年教师学历 水平较高、工作热情高涨,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仍需要进行全方位培养。此外,地方高校教师队伍国际交流 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合作和交流的领域不宽、层次不 高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滞后 很多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还是依赖固有模式,没 有把学校转型发展与教师队伍的转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双 师双能型教师在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分配制度等方面还需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也没有完全转变, 具备转型发展的相关专业教师还没有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 践相结合,这就导致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滞后。

(五)教师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需进一步改进 多数地方高校在职称评聘中主要考察教师承担的科研 课题和发表的论文,对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考察不够,导致很多教师大量时间用于跑项目、搞科研,忽 视教学,上课应付了事。这使得一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与社 会需求脱节,社会实践能力也得不到真正锻炼,培养的学生 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需要,制约了地方高校服务 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在分配制度上,以科研为主的高职称 人员占了高校高收入群体的多数,社会实践能力强但科研能 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现有地方高校教师 的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还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应该 鼓励教学水平过硬、社会实践能力强、专注于学生培养和与 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教师更多地走向前台,为他们的成 长和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条件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 规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 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2]。师德在培养学生过 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高 校应引领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 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把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贯 彻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树立师德为先的良好风气。学校通 过网络、报刊、专题报告会等渠道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树立教书育人榜样,发挥垂范作用。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学术 规范,坚决杜绝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此外,学校还应 该进一步强化师德的核心作用,将师德考核结果与评优选先、 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和岗位聘任挂钩,对师德突出的教师给 予表彰奖励,并在晋升职称、岗位聘任等方面予以相应的体 现,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引进人才工作要坚持顶层设计、长远目标、突出重点、 讲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进一步 优化引进人才的工作环境和政策措施,加大师资经费的投入, 拓宽师资引进渠道,积极招聘和引进人才,重点引进学科带 头人、学术骨干、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 高级技术人才。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增 专业数量,对一些确实应该增设的新专业,必须坚持该专业 的教师数量达到要求。对生源不足、就业不充分和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数量与规模,使学校的 生师比更科学合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不求所 有,但求所用”的工作思路,积极利用和共享社会优秀人才 资源,发挥兼职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规范兼职教 师的聘用与管理,把兼职教师和“双师双能型”教师作为教 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教师培训 地方高校应始终把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升作 为教师发展的两条主线,将教学和科研成绩作为评职晋级的 重要内容,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与科研,不断提高水平。具体 来说,可实行以下几个教师培训、培养计划:
1.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围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 办学定位,健全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引导教师转变思 想、更新理念,从转型发展的角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 地开展培养培训工作;
切实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作用和职能, 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 各种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及培训后的实践工作。

2.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 相对短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遴选中青年教师并对其进行重 点培养,鼓励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在国 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培训基地,选派骨干教师进 行不同时段的培养、培训,快速提高他们的教科研水平;
结 合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加大经费投入,搭建科研平台,逐步增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 能力,使其逐渐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科拔尖人才。

3.实施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学校可结合重点学科、 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建学科,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 培育支持,建立学校、学院、学科三级人才开发的协调机制, 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支持优秀 人才成长发展的新格局。通过凝炼方向、构筑平台、汇聚资 源、重点扶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学术视野宽阔的青 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具备发 展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对新入职教师实行职业导师 制,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一名职业导师,对其进行教学方法、 教学能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全程指导;
组织“名师讲堂” “示范课堂”“精品课”“优秀课”等教学观摩,开展教研 公开课、教学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教师开展经验交流、教学 研讨,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 工作的主动性,增强青年教师归属感。重视青年教师职业规 划和发展需求,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并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增 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忠诚度。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需 要、能力和目标,开展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培训计划,充分 发掘潜力,创造青年教师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与条件[3]。

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在基层教研组织中的传帮带作用和 示范辐射影响力。在科研、教研立项上向青年教师倾斜,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和各类研修,促进青年教师了解、掌握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 和教学方法,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

(四)加强双师双能型队伍建设,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增添动力 前面谈到,当前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 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偏少、素质不高。教师角色和能力的转 变、提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地方高校要引导教师进 入企业一线提升实践能力,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和在实践中丰 富经验培养技术能力的效果。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围绕地 方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点,结合学科专业优势,成立以专 业为特征的行业或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将理论带给企业, 企业将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技能传递给教师和学生,达到实践 和理论的融合[4]。同时,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还 要注重成果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服务。地方 高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很多科研成果还不能转化为生产 力,通过校企合作转化科研成果,既能为企业服务,提升科 研转化能力,又能促进科技研发,并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人才 培养模式。

(五)改进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考核,重视教师职 业生涯发展需求 地方高校应该改进职称评审机制,制定新的职称评聘标 准,改变以往只注重科研立项、学术论文的模式,重视教师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贡献,将应用型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转化的结果作为主要 评审依据,丰富教师队伍的考评体系。同时,地方高校还应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机制、建 立教师流转退出机制。在已有科研为主岗、教学科研岗、教 学为主岗类别基础上,探索设置纯教学岗、纯科研岗,逐步 实现岗位分类管理;
建立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
合同制教师,凡聘 期考核不合格的予以低聘、转聘或直接解聘,并在规定时间 内转出人事关系和档案,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教师流转机制。

结语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性调整大背景 下的必然趋势,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过程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地方高校转型成功和长远发展的必要条 件。

参考文献:
[1]王宪玲.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09(07):52-54. [2]林建民.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 社会探索,2008(4):95-97. [3]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5):65-68.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