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校长述职 > 小组合作学习的变式探索_

小组合作学习的变式探索_

来源:校长述职 时间:2019-10-05 07:56:44 点击:

小组合作学习的变式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的变式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几年教师课堂实践的热门话题。目 前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集中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 策略研究,比如分组依据,组员人数的确定,组内讨论、交 流、评价制度,小组标识,小组激励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并力图使这些策略构成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小组合作促使目 前的课堂由单一师生互动转向师生和生生的交互活动,促进 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合作 交往能力,因此许多教师都主动在自己的课堂里指导学生开 展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如何才能在自己的班级开展有效的 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笔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从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 学。最近几年一直在自己的班级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 方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探究”“作业处理”等内 容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探究,并运用了“进步系 数法”对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在上学期期末复习阶段,笔者 执教了一节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期末复习课,对小 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变式探索。

笔者执教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对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 治》第一单元知识点进行第一轮复习——建构知识树,达成 学生的知识框架(也就是知识结构)。上课之前,笔者布置 学生用一幅图(以下称为“结构图“)来表达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可以是单元整体知识结构,也可以是单元内的课或框 的部分知识结构)。笔者要求学生在画图时做到“有一个主 题,表达一种思想”,以便“用作品演绎知识,用作品表达 观点”。在上课时,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 或是用色彩、或是用图案、或是用线条、或是用思维导图、 或是用实物形状等不同方式绘制的不同主题的知识框架。笔 者在现场观察学生的作品发现:有的是单元整体知识结构, 有的是单元内某个小节的知识分布;
有的形象,有的会意;

有的简洁,有的繁杂;
有的粗糙,有的精致。每个学生都通 过“结构图”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第一单元“成长”主题的 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四次小组合作。

第一次合作时,笔者要求同桌学生2人一个小组,互相 评价课前准备的“结构图”。组内两个学生立即相互交换自 己的作品,很快就对比出自己所表达的知识结构与同桌的差 异性、清晰度与完整性。

第二次合作时,笔者要求前后两排的学生6人一个小组, 相互分享“结构图”。组内6名学生迅速相互观察“结构图”, 轮流解说自己的“结构图”表达的内容,然后评出小组内最 美观的、最清楚表达单元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最优“结构图”。

观察每个小组的“结构图”,都有涉及单元整体和课、框内 容的主题。组内学生轮流解说自己的“结构图”时,对“成 长”单元的所有知识点都通过听或说的方式,进行了整体感知,多次倾听。

第三次小组合作是在组间进行的。这次合作分为两个阶 段。第一个阶段,笔者安排每个6人小组分别在讲台上展示 自己组内最优“结构图”,再由学生评选出全班最优“结构 图”。第二阶段,笔者提名一位很腼腆的学生讲解被评为最 优的“结构图”。这位学生很紧张地讲了“结构图”的主要 内容,但有知识点的遗漏和错误的表述。于是,笔者再请其 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或纠错。在这次合作中,共有3个小组 的4名学生参与“结构图”的讲解、补充和纠错。

第四次合作时,笔者在课件上展示关于成长的叙事案例, 要求3人一个小组(原来的6人小组按预先的设定自动拆分为 两个3人小组,便于组内成员在较短时间内人人充分参与讨 论问题),分析案例中涉及“成长”主题的相关知识点。各 组记录讨论内容,形成作业,下课后交给教师批改。

在这节复习课上,笔者通过四次小组合作完成这节课四 个环节的学习任务。这四次小组合作的内容、形式、小组成 员的结构都是变化的。

在课后教学效果追踪的三次反思中,笔者发现,通过这 次变式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建构单元知识框架并相互间多次 复述具体内容后,学生对单元的知识点非常熟悉,还能够在 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变式探索的启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操作方法,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不能理解为一种可以放之四海的操作方法,而 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 略不能简单移植或照搬,需要教师将其基本的思想在自己的 课堂上进行变式解读,针对自己班级中的问题、学情、教学 内容、教学任务、学科特点等建构适宜的实施策略。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体系一直处于变式中。即使是在同一节课 里,小组合作策略,包括组内人员构成、小组合作的方式、 组间激励的措施等方面,依据教学任务实施进程呈现不同的 合作形态。观摩这节课之后,之前对笔者小组合作学习进行 “方法”移植的教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模式化 的、固定的操作方法,而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需要教师在 自己的教学中因地制宜地解读和实施,形成适宜的方法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种结构性、 流程化的操作技术,它蕴含了一种教学理念。在利用这些教 学方法时,教师不能全盘照搬他人的课堂结构,而是要结合 自己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学情等要素对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教 学理念进行解读,建构适合的方法模块和行为结构。

2.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关照。笔 者在四次合作过程的观察中发现,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更多 体现出学生彼此之间对差异性理解的欣赏和发挥自己解读 能力进行相互补充的自信。学习的根本动力不是竞争,而是 兴趣和对自我意识的不断觉察。学生在课前大胆发挥想象画 出“结构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知识的理解,呈现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理解、对学习目标“最近发展区”的 突破、不同组员之间的相互补充等现象。这些都是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兴趣和学生学习自信度的表现。学生是个性化的存 在,学习是多元化的理解。彼此欣赏和交流是小组合作的基 本思想,构成了合作与分享的小组合作学习理念。

[ wwW. dY1w.net 第1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 心理教育论文服务] 另一方面,那些试图通过组间竞争,比如发言次数的登 记、小组成绩累加等方式进行评比以促进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合作和讨论的方式,都只是新奇一时。学生在获得短暂的竞 争刺激之后,无论是否获得奖励的小组或组内成员都会慢慢 失去参与的积极性,这值得教师反思。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