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述职报告 > 校长述职 > 羊群效应的启示_频次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羊群效应的启示_频次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校长述职 时间:2019-10-05 07:49:35 点击:

频次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频次效应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长时间以来“语言先天论”的垄 断,频次的作用没有受到重视。随着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扩 展,频次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正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

连接论(Connectionism)、涌现论(Emergentism)等基于 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都将频次视作一个重要的变量。语言经 历的不断重复,是人们习得语言的根基。语言知识的熟练运 用是基于人脑对于以往接触过的大量语言范例的记忆,而并 非基于抽象的语法规则,因此,频次是习得语言的决定性因 素[1]。然而,频次作用于二语习得却是一个值得争论的 问题。

一、 频次效应的概念 频次效应是指某一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倾向于被 人们所识别。频次作用于二语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牵涉到学习者的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以及语言项目本身的难 易程度等等。Harrington & Dennis将频次分为分布频次 (distribution frequency)和练习频次(task frequency) 两种:分布频次,是指语言项目在语段或语言材料中出现的 次数,即语言特征的分布规律;
而练习频次,则指的是个体 接触语言项目的经历,后者强调重复练习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2]。

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语言的分布频次和练习频次这 两个概念对于外语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Ellis 对频次进行了综合阐述,他认 为频次对语言知识的各个层面都会产生影响,人们对不 同层次语言现象的处理都依赖于语言分布的频次知识[3]。

语言习得依靠的是语言范例的逐渐积累,熟练使用语言的前 提就是依靠积累在记忆中的语言范例。Ellis 的相关理论强 调了频次效应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语言习得的关键在 于建立语言表征之间在功能和形式上的联系,而练习的频次 正是加强这种联系的关键。

二、频次效应的相关理论 1.行为主义理论 对频次效应的重视可以追溯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

在行为主义盛行时期,频次效应就是其核心概念,因此听说 法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推崇。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作为最小单 位,“刺激-反应”联结着所有的学习行为系统,学习可以 强化这种联结。一个语言单位越是反复地出现,反复的被使 用,就越容易被强化而易于习得,语言知识就是沿着“刺激 -反应”的不断重复而形成语言习惯的一个过程。当学习者 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会通过某种行为作出回应。外界 的环境就是刺激,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就是一种反应。从中可 知,“刺激”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在刺激后的反应。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一个人所接受各种语言材料刺 激时间长短与频次高低对其语言习惯的形成,或是语言的熟 练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所接受的语言刺激越频繁,他所形成的语言习惯就会越牢固,对语言就越熟练。

2. 连接论 连接论盛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 个关键理论。连接论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将人类 语言学习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神 经网络中储存着大量获取的信息,该神经网络能对目标输出 和自身输出作出对比,如果两种输出相同,就会激活神经网 络中节点的联系,如果两种输出有差异,则不会激活而削弱 其中的联系。连接论表明靠学习语法并不能习得有些语言知 识,更多的则是要靠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是建立在频繁 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之上的,久而久之,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语言。从连接论的观点来看,很多学习者觉得英语难学,多 是因为他们没有大量的增加接触英语的频次,从而导致神经 节点的弱化。Ellis 和 Schmidt曾应用连接论,探讨了外语 学习者习得英语名词复数的步骤,他们在计算机中输入同样 的数据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与频次低的语言项目相比, 无论是学习者还是计算机模型,都对频次高的语言项目习得 地更快[4]。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强调多练习听、 说、读、写各项技能,也是想让学生通过大量和频繁的接触 语言材料,从而不断的强化各神经节之间的联系,提高迅速 判断语言正确使用的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准确率。

3. 任务重复论 根据Van Patten的信息处理理论,语言信息处理作为人类的认知活动要消耗大量的注意力资源,而注意力资源是有 限的,学习者往往不能同时兼顾语言的形式与意义[5]。

在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学习者首先关注的是信息的内容,而 忽视语言的形式,任务重复则可以通过转移学习者注意力的 方式来释放出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以平衡他们在复杂性、流 利性和准确性间注意力的分配。Skehan也认为,任务重复可 以帮助释放出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供学习者运行其以规则为 基础的处理系统,从而能够将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 性综合发展[6]。Ellis进一步肯定了Skehan的观点,认为 任务重复就是给学习者更多的机会熟悉学习任务,它属于任 务前准备[7]。也就是说,任务的第一次完成可以看做是 对相同任务下一次完成的排练和准备,任务前的准备能帮助 学习者缓解在完成任务时在线信息加工的负担,提供额外的 加工处理机会,从而达到语言的综合发展。

三、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1.输入频次和输出频次相结合 Krashen在输入假说理论中肯定了输入频次的作用,获 得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语言必不可少 的条件[8]。输入频次能帮助学习者加强对语言分布特点 的分析, 认识语言输入的规律[9]。在我国,课堂环境是 外语学习者接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者对语言的 吸收主要依靠教师的授课以及教材。要提高学习者的输入质 量,正确安排和优化教材输入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通过重现刺激学习者对语言加以注意并进行信息加工,增加学习 者的加工深度,帮助学习者加强语言的输入,从而抽象出正 确的频次知识。

Gass & Mackey指出,输出频次和输入频次一样,其作 用都应受到重视[10]。外语教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仅 仅依靠输入频次的增加并不能直接转换为语言的输出。频次 的增加可使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到形式转移,输出频次能 够提高学习者对语言准确性的注意,巩固所学知识。因此, 外语学习者不但要大量接触各种外语材料,还要有意识的创 造更多机会使用语言,通过语言接触量及频次以内化语言, 从而提高语言使用的自动化和准确度。在语言知识的增长过 程中,输出频次和输入频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输出频次和 输入频次并非越多越好,需找到发挥频次效应的最佳作用点, 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规则和范例相结合 规则和范例共存的双表征方式认为人类语言知识的表 征形式主要由两种形式构成,一种是以范例为基础,一种是 以规则为基础,并且这两种形式是共同存在人类的大脑中的。

Ellis通过大量心理语言学的实例说明,频次效应体现在语 言处理过程的各个层面,语言学习是范例学习。流利使用语 言的能力来自于大脑对于经历过的大量语言范例的记忆,通 过成千上万的范例抽象出语言的中心趋势[1]。但是,由 于范例的无限性,常常使得该理论难以付诸实践。因此,我们不宜把二语学习仅看作是范例学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范例学习和规则学习都是不可缺少的方面,要想熟练掌握第 二语言,只有把范例学习和规则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缺一不 可[11]。所以,教师和学习者在控制语言输入时,应不断 重复操练比较代表性的范例,直至熟练应用该范例。同时, 加强显性的规则指导,再根据规则体会和练习,将范例和规 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3.培养语感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语感是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生成 的不假思索的语言敏感性,它标志着语言的发展开始走向成 熟期。虽然语感不能通过学习获得,但是语感是可以培养的。

语感不能凭空产生,而是通过对语言的大量接触,熟练并内 化而产生的,其表现为语言处理的高效、自动和准确。

语感是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与前提,语感越强,运用语 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越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体现了语言 使用者应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语感培养与外语教学有着不 可割裂的相互关系。英语语感是主体对语言知识以及言语表 达的长期揣摩和积累的结果,是经过反复的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取。正如王 初明(2002)所言, 要逐步形成语感,需通过在使用语言 的环境中大量接触语言范例,从而抽象出以频次为倾向的语 言规律[12]。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偏重知识的灌输,注重语法规则的讲解,较少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结果导致部分 学生只会应试,缺乏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教师能够 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师监管下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继续在课后大量接触语言,从而逐步对语言产生直觉, 增强英语语感[12]。

4. 强调背诵 背诵曾被认为是机械的学习而在语言教学领域受到质 疑。如今,背诵在外语教学中的良好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专 家学者的认可。实际上,作为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学 习活动,背诵是提高频次效应的有效手段。背诵的学习方法 就是通过高频次的输入,从而引起学习者对其更加注意。某 个语言形式在语言输入中出现的频次越高,学习者就更倾向 于注意到该语言形式从而更高效的进行输入。从输入的角度 来看,背诵可以从对输入内容的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的 把握上促进语言知识的发展;
从输出的角度来看,对语言材 料不断的口头重复输出,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程 度。重复操练新关注到的语言形式,有意的记住关注到的新 语言形式,通过背诵继而巩固加强,从而使得接下来的语言 输出高度自动化。

背诵作为一种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还可以帮助学习者 习得语块。语言习得的单位不但包括单个单词及其词汇意义, 还包含词组和短语等单词组合的功能和意义。学习者记忆大 量语块不但可以弥补其语法规则知识的欠缺,而且可以使学习者在语言交际中创造性的使用语言。语块只有通过反复的 背诵才能被学习者所习得,即语言输入只有在被注意到的条 件下有意识的语言习得才会发生。

背诵还应该与死记硬背区分开来,学习者应该在理解的 基础上对语言材料进行背诵,经过高频次的重复,学习者可 以从音、形、意到用法等各个方面有效习得大量的语言范例, 从而为语言输出的自动化提供条件。

四、结语 频次效应理论及其相关研究给外语教学带来了以上诸 多启示。长期以来,频次一直是语言教学者注重的影响语言 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对于频次 效应还存在很大争议,但不可否认,频次对二语习得的作用 不容忽视。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频次的作用,将 频次因素融入课堂进行教学,积极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利 用频次效应,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推动外语教学改革的进 行。

参考文献:
[1]Ellis, N. C.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143-188. [2]Harrington, M. & S. Denis. Input-drivenlanguage learning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261-268. [3]Ellis, N.C. Constructions, chunking, and connectionism:
The emergence of second language structure [A]. In C.Doughty & M. Long (eds.) The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Oxford:
Blackwell, 2003:63-103. [4]Ellis, N.C., & Schmidt, R. Rules or associations in the acquisition of morphology? The frequency by regularity interaction in human and PDP learning of morphosyntax [J]. Language and Congnitive Processes, 1998 (13):
307-336. [5]Vanpatten, B. Input Processing and Grammar Instruc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M].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6. [6]Skehan, P.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isty Press, 1998. [7]Ellis, R. Planning and Task Performance in a Second Language [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8]Krashen, S. 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9]周丹丹. 输入与输出的频次效应研究 [J]. 现 代外语,2006(2):
154-163. [10]Gass, S.M. & Mackey, A. Frequency Effect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2 (24):
249-260. [11]文秋芳. 频率作用与二语习得 [J]. 外语教学 与研究,2003(2):
151-15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