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会使我们得到启示,有助于这个 问题的顺利解决。
K.C.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是前苏联的戏剧表演艺术家、 戏剧心理学家和戏剧教育家。他的戏剧表演心理学著作〈论演员的自我修养(俗 称〈体系)在苏联影响了整整一代戏剧工作者。他的理论,不仅对戏剧表演有重 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关于舞台艺 术理论交流的论述,关于戏剧语言的论述,关于情感体验的论述,尤其值得我们 学习和借鉴。
一、舞台上的交流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师的讲课缺乏感染力,难以打动学生的心灵, 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舞台上的 交流理论是十分有益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演员想抓住坐在观众厅里的观众,那他 就必须关心他和对手之间的交流过程,用与自己角色相类似的本人的思想、情感 和动作跟对手作不间断的交流。”“由于交流过程在舞台上特别重要,所以我们不 得不加以注意。”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从交流的形式、交流的对象、交流的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舞台上的交流。
根据交流的形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交流分为外部的交流和内部的 交流。外部的交流是指“外部的、看得见的、形体的交流”,内部的交流是指“内 部的、看不见的、精神的交流”。并且,他认为,内部的交流才是我们追求的、 最本质的交流。外部的交流只是为内部交流服务的,是为了引起和促进内部交流。
根据交流的对象的不同,舞台上的交流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与舞台 上的直接对象(演员)交流,间接与观众交流”,一种是“演员的自我交流”,一 种是“与不存在的、想像中的对象的交流”。其中自我交流就是“智慧与情感的交 流,大脑和太阳神经丛的交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交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判断周围情景和 选择对象;
第二阶段,使对象注意自己;
第三阶段,用眼睛的触角试探对象的心 灵;
第四阶段,把自己的视象传给对方;
第五阶段,对象的反应,双方相互地发 出和收进心理的潜流。
用关于舞台上交流的论述来审视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 启示。
首先,课堂应当成为师生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有单向传递与双向传递之分。课堂上的交流是指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方 式。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才能获 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作出必要的调整。许多教师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在一 个空荡荡的教室中对着桌椅板凳试讲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总是兴奋不起来, 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在观摩教 学中,教学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情感上达到了声泪俱下的地步,但是却感动 不了学生,总让人有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这些都是缺乏交流所造成的。由此可 见,课堂上的交流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重要。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课堂教学 是一个传授或培养的过程,是一个上行下效的过程。例如,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把“教”定义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这实际上是一种 教育信息的单向传递过程。这种信息的单向传递,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不可能产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这种状况的出路, 就是使信息的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传递,即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学生 才能够动起来,真正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
其次,课堂上的交流应当是多方面的交流。课堂教学负有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的任务,因此,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不应只限于知识信息的交流。与课堂 教学的任务相适应,至少存在着三种内容交流。第一种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传授 知识和开发智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知识信息的交流是课堂交流的主要内 容,缺乏这种交流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本质意义。知识信息既包括概念、原理、法 则等具体知识,又包括学习策略、方法、技能等高度概括化了的知识信息。在这 里要特别强调的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应当是双向交流。既要有教师以知识信息来影 响学生,也要有学生以知识信息来影响教师(包括向教师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 见解,以及对教师讲授的评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 为学的主体之双方面的主体作用。第二种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与学 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其实情感也是课堂交流的重要内容。
因为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它还负有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的重任。这一重大任务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才能完成。此外,情感的交 流对知识的传授还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合作与 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其学习效果就会倍增。如果教师讲授得情真意切,他所传授 的内容就会深深地印记在学生的记忆之中。例如,在最后的一课〉中,法语教师 不甘当亡国奴的情感感染了学生和附近的村民,就连最讨厌法语课的学生也体验 到了对法语课恋恋不舍的心情。这就是课堂上情感交流重要作用的有力证明。第 三是态度的交流。态度在这里指的是政治态度、人生态度、治学态度。教师和学 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是戴着假面具进行表演。教师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态度呈 现在学生的面前。所以,在课堂上的态度交流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强调态度交 流,目的在于提醒教师自觉地运用态度交流,使其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 防止自发的态度交流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态度交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 教师在为人处事和治学态度方面要对学生作出示范,影响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 注意观察学生态度的表现和变化并采取必要的策略加以引导和调控。这也是塑造 学生人格的重要方面。第三,课堂上交流的主客体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把教师作为交流的主 体,至少存在着三种交流对象。一是与学生的交流,既包括与全体学生的交流, 也包括与个别学生的交流。在与全体学生交流时,除了注意用各种教学手段影响 学生之外,还要注意接受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自己的行为及时作出调整;
在与个别学生交流时,要特别注意通过直接与个别学生交流达到间接与全体学生 交流的目的,否则大家把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看作与自己无关,采取漠不关心 的态度,就难以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二是教师与教案的交流。教师一 方面应当注意回忆教案的内容,使教学不要离开教案扯得太远;
另一方面又要根 据现实的教学情景来重新审视教案,对教案作必要的调整。三是教师思想内部的 交流。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进行认真的体验,以激发自己的感情,另 一方面要通过自己感情的表达来加深自己的体验。通过情感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循 环,才能进人角色,产生感人的教育效果。如果以学生作为交流的主体,也存在 着三种交流的对象。一是教师,二是其他学生,三是教学内容。教师应当为这三 种交流提供条件并做好指导,使学生的交流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
第四,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 为,演员在舞台上的交流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言语的交流,也有形象的交流。
同样,课堂上的交流手段也应当不止一种。事实上课堂上存在着四种交流手段。
这些手段的配合运用,能够大大强化课堂交流的效果。第一种是口语的交流。口 语是课堂交流的主要手段,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各种行为规范的灌输 等等,都需要口语的交流。这是不言而喻的。为了实现真正的交流而不是训话和 说教,必须给学生说话的权利和机会。只有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才能真正实现这种 交流。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说话,要他们把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所要说的统 统地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恐怕比教师自己说话要困难得多,但它却是实现交流 所必要的,每个教师都应当掌握这种本事。教师对学生所说的正确的、有创见的 话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不恰当的话和错话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而要给他以反思 的余地,这样才不至于挫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口语交流还需要有其他的交流形 式相配合,否则如果教师只是一部说话的机器,那么,网上的远程教学就可以代 替完成教师的劳动了。第二,文字的交流。文字交流能够弥补口语表达的不足, 提高教学的准确性和教学信息的冗余量,可以强化口语交流教学效果。因此适当 运用板书是非常必要的。讲授的提纲和核心词语、重要的概念和公式,听不明白 和容易混淆的概念,在黑板上写出来,能够大大强化讲授的效果。另外,教师还 应当认真观察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和结果,从中取得有关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的信息,这对于调整教学的进程与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体态的交流。
一方面教师应当通过姿势、手势来解析教学内容和强化教学影响。另一方面还要 认真观察学生坐立的姿势,从而对学生学习的精神和态度作出判断。这也是提高 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第四,眼神的交流。眼神是心灵之窗,教师的眼神,既是 感染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指挥调度的重要手段。因此眼神交流也是师生相互影 响的重要方面。首先,教师的目光要注视学生,不断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扫描,不 时地在某个学生身上停留片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注视学生应当注视和观察的 对象,以便引导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这些对象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演员的眼睛, 如果能观看和看见,就会吸引住观众的注意,从而使他们的视线落到他们应该观 看的正确的对象上去。相反,演员空虚的眼睛,会使观众的注意离开舞台。”这 就是说,演员的眼睛就像一块磁石或一根指挥棒,它既可以吸引对象注意自己, 又可以指挥对象注意应该注意的事情。空虚的眼神,会使对象无所适从。根据课 堂交流的理论全面"设计课堂交流的内容与手段,在课堂上运用多种交流方式实 现教学目标,这应当成为教师教学技能与技巧修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戏剧言语技能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传统教学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偏重于科学性方面,而对其艺术 性要求较少;
对于言语技能的要求,偏重于外在形式,而对其内在素质要求较少。
而且这些要求往往是笼统的,缺乏对其各个组成成分的具体描述与分析。因此导 致教师的言语缺乏启发性与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积极的理性思维和强烈的情绪 体验。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言语表达技巧的理论,将有助于克服教师言 语表达方面的缺陷,提高教师言语表达技巧,强化教师言语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关于演员言语表达技能修养的论述,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教育思 想中最精华的部分。他对演员言语修养进行全面的分析,对言语训练提出了许多 宝贵的见解。
言语的形象性。他要求言语要有形象性。他说:“话语对演员不单纯是音响,而是形 象的刺激物,因为当你在舞台上进行言语交流的时候,与其说是对耳朵说话,不 如说是对眼睛说话。”“听,在我们的语言中是意味着见到所说的;
而说,就等于 在描绘视象形象的语言,不仅能启发学生的逻辑思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二者的结合,可以使言语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融为一体。
言语的节奏性。
言语的节奏是指由语法结构和内心情感引起的言语快慢、急缓的变化, 并和言语的轻重、强弱,语句的断连、疏密,语气的刚柔、抑扬等方面的结合。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别强调言语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使对象正确理解和体验的基 础。他说:“诗或散文的言语愈有节奏,它们的思想、情感和全部‘潜台词’就应该 体验得愈精确;
相反,思想、情感和体验愈是精确,它们从口头上表达出来时就 愈有节奏性。” 语言节奏的训练不单是轻重快慢的把握,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根 据情感与节奏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情感来把握节奏,另一方面通过有节奏的表达 来体验情感。这才是把握节奏的诀窍。
言语的语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语调对于强化言语表达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十 分重要。他说:“(言语的)力.量不应该从‘高压’里去找,不应该从大声喊叫里 去找,而应该从声音的抑扬变化,也就是从语调里去找。言语的力量还应从高音 和低音的对照,或从‘弱’到‘强’的逐渐增进及其相互关系里去找。”这就是说,言 语的力量不在绝对音量的大小,而是在其高低、强弱的对比。声嘶力竭地叫喊只 能使学生陷人超限抑制的状态,而轻松自如、抑扬顿挫的表达才能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言语的停顿。
言语的停顿是指发言短暂的中断。它有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之分。逻 辑停顿是按语法要求和准确表达的需要的停顿。心理停顿,也称沉默,是受情感 发展需要的支配,不拘泥于语法的某些常规的停顿。关于这两种停顿以及两者的 关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都有精辟的论述:他说:“逻辑停顿为智慧服务,心理 停顿则是为情感服务的^’“心理停顿必须不破坏逻辑的停顿,相反地要加强它的 作用。”“逻辑停顿的时间比较固定,理停顿是没有固定时间的,这种停顿不受时 间限制。”停顿时,表面上虽然言语中断,实际上却是认识和感情活动的延续, 外静内动,造成的气氛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它具有促进思考,孕育情感,积蓄 力量的作用。
他还正确地论述了有声言语的停顿与无声的体态言语的关系。他说 “心理顿歇,正是这种雄辩的沉默。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用眼睛、 面部表情、放光、暗示、不易察觉的动作以及许多别的有意识和下意识的交流手 段来代替讲话。”“无音的交谈,其有趣、有内容、有说服力,可以不亚于谈话。” 这就是说,在有声言语停顿的时候,如果能以体态表现帮助对象孕育感情,则会 收到更加理想的交流效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舞台上的言语表达技巧的论述对课堂教学的 启示是多方面的。
第一,教师要重视加强自己的言语修养。口语是教师首要的交际手段,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加强自己的言语修养。作为教师,仅仅达到会说普通话,发音 正确、合乎语法,以及用词造句规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使学生听得顺耳、 理解深刻和记忆牢固,并能通过教师言语的引导更快地进人角色^这就要求教师 注意自身的言语表达技能的训练。缺乏言语表达训练的教师,讲话平淡无味,是 很难激起学生对他所讲授的学科的学习兴趣的。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变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断变化的刺激 比单调的刺激更能引起和保持人们的注意。教师讲课时的平淡呆板的言语就是一 种单调的刺激,它不但不能有效地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相反还可能成为一种 催眠剂,促使学生进人昏昏欲睡的状态。因此,教师的课堂言语表达一定要富于 变化。为此,认真研究和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舞台言语表达的论述。善于 通过言语的节奏、语调、停顿等表达要素,使自己的言语能随着教学内容、课堂 情景和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变化,应当是教师课堂言语表达的基本功之一。掌握 了这种基本功,不但能够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强化教学的感染力,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第三,教师的言语表达要兼顾逻辑性与形象性。逻辑性与形象性是言 语表达的两个重要的质量指标。严谨的逻辑性能够强化言语表达的说服力,而鲜 明的形象性则可强化言语的情绪感染力。二者都是课堂言语表达所不可缺少的。
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舞台言语表达的逻辑性与形象性的论述对课堂教学 也是完全适用的。逻辑性来源于教师思路的清晰和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而形 象性则来源于教师形象思维和对教学内容的再造想像。当前,许多教育学和教学 论著作都强调教师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但是却忽视了教师 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思维和想像。或者认为只有语文和艺术 课教师才需要形象思维,而对数、理、化教师来说想像力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实 际上这是一种误解。针对这种情况,当前应当特别强调教师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和对教材的形象化的理解。本文的作者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舞台言语形象性 的论述的启发,在有关教材的备课一节中加上了“体验教材思想情景的技能”的内 容,并提出“理解教材不仅是识文断句,弄清其文面的涵义,还包括在头脑中产 生与教材所表示的相似的形象。”弥补上忽视形象思维的这个环节,才能达到兼 顾逻辑性与形象性的要求。
第四,以姿势助说话。以姿势助说话就是要把口语表达与体态表达结 合起来。教师不应当只是一部会说话的机器,他的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应当成为 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都应当发挥与学生交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舞台上要恰当运用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来加强言 语表达的形象性与感染力的论述,对于我们改进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体态表达的运用,能够加强口语表达的可理解性、准确性与形象性,强化口语表 达的交流效果。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的现实情景才有着任何网上虚拟的教学空 间所无法发挥的作用。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賦予自己的形体表现以教育意义, 自己的站位、朝向、眼神、手势等等都应当与讲话的内容和课堂情景相适应。
第五,要巧用停顿。停顿是一种重要的言语表达要素。它的作用,不 仅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重视,中外的教育家和文学家对这种表达手段也是十分 重视的。例如在中国文学家的言语中就不乏“言犹尽而意无穷”,“神余言外”,“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表现停顿作用的佳句。与舞台言语表达一样,课堂上口语表达 的停顿也可分为逻辑停顿与心理停顿两种。运用得当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逻辑停顿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一般在讲授重点、关键内 容或提问之后停顿;
心理停顿能够起到孕育感情和加深体验的作用,一般用在高 潮或情绪转折的时候。此外突然的停顿还能起到引起注意的作用。所以巧用停顿 也是教师应当掌握的重要表达技巧。
三、演员的情绪体验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既要达意,又要传神,即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 技能,又要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与熏陶。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所讲授内容的 情绪体验,尽管教师的情绪表达非常充分,甚至达到声泪俱下的地步,而对学生 却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学生面对教师的表演,犹如“黄鹤楼上看翻船”,无动于衷。
学习和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情绪体验理论,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情绪感染 力,不再会发生上述尴尬的局面。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要表现角色的情感,首先必须设身处地地体 验角色的情感。他说:“要表达角色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角色的情感,要了解角 色的情感,就必须有过亲身类似的体验。要模仿情感本身是不可能的,模仿只能 捏造出情感外露的结果。匠艺演员不会体验角色,所以他们永远不知道这种创作 过程的外部结果究竟是怎样的。”缺乏体验的表演是不能感动人的。正如中国庄 子说的:“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庄子•渔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认为,在舞台上不要刻意去表现某种情感,那样 的表现是不真实的。要把注意力放在引起情感的那些东西上。他说:“不要去考 虑情感的本身,只要去注意那些可以培养出情感的东西,那些可以激起体验的条 件。那些东西就等于需要浇水和施肥的土壤,情感会在这土壤上生长起来。这时, 天性本身就能创作出新的、和以前体验过的相类似的情感。”“这种出路在于,不 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用意识去影响下意识。因为人的心灵中有若干方面都是听命 于意识和下意识的。这些方面能够影响我们不随意的心理过程。”这些论述,道 出了演员情感训练的诀窍,这也是教师情感训练的诀窍。
那么,怎样在舞台上激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 了两个途径:
第一是强化自己的情绪记忆,以便在需要时激活这种记忆,引起相应 的情感。他说:“情绪记忆的力量在我们工作中有着很大的意义。情绪记忆愈强 烈,愈突出,愈精确,创作体验就愈鲜明完整;
情绪记忆微弱,所引起的只会是 难以捉摸、游离不定的情感。” 第二是通过动作的速度、节奏和言语的语调、停顿等表达要素的变化 来影响情感。
关于动作的速度和节奏对情感体验的影响,他说速度节奏是情感的最 亲密的朋友和合作者,因为它往往是情绪记忆的,因而也是内心体验直接的、有 时甚至是机械的剌激物。”“动作的速度和节奏不但能直觉地暗示出相应的情感及 其体验,两且能帮助我们创造形象。”“速度节奏能机械地、直觉地或有意识地影 响我们的内心生活,影响我们的情感和体验。” “首先,没有正确的、适当的速度和节奏,就不可能正确地去感觉。“(其次),没有同时体验到和速度节奏相适应的情感,就不可能找 到正确的速度节奏。在速度节奏和情感之间,反过来,在情感和速度节奏之间, 都有着不可分离的依赖关系、相互影响和联系。
“(再次)通过外部的速度节奏,能直接甚至往往是机械地影响我们 反复无序、任意执拗、不肯听话而又怯弱畏缩的情感!影响那决不听由命令指使, 最轻微的强制都会吓退它,使它躲到秘密角落里去,因而变得无法接近的情感, 影响那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只能用间接方法,通过诱饵去影响的情感。如今突然找 到了直接通往它的道路!!!” 这些论述,对于教师在教学中体验教材,增强讲授的可理解性与感染 力,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体验的论述,至少对课堂教学有以下几点 启示:
第一,要注意陶冶情操,积累情绪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情感应 当是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情感。无论是悲还是喜,都应当是高尚的、完美的和具 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的。为此,教师必须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情操,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把真实的、具有积极 教育意义的情绪体验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此外,还要重视在头 脑中积累情绪记忆材料,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再现,加深自己的体验,丰 富情绪表现的内容。
第二,要认真体验教材。情感表现是建立在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的, 这是其体验理论的真谛。教师要能在课堂上充分而真实地表现教材中的情感,只 能建立在对教材的充分体验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应当把认真体验教材作为备课 的内容之一。教师体验教材的方法就是诵读、想像与切己体验的反复交替。通过诵读的节奏、速率和语调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想像,通过对教材的想像与自己的情 绪记忆联系起来进行体验。再诵读、再想像、再体验,如此反复循环就能达到逐 渐加深体验的目的。缺乏这样的如步骤就难以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第三,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情感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在交 流中不断加深与加强。因为在交流中会互相感染,由于正反馈的作用而得到加深。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要仅仅认为自己在影响学生,而应当认为自己在与学生进 行情感交流。教师一方面要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学生,同时还应当随时观察学生的 情绪变化,使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学生的感染。这种情感互动能够大大强化 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
作者简介:毕天璋(1936—),男,河南安阳人,河南教育学.院教 育系教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